一日三秋的正确意思?說起“三秋”大家首先想到的是《詩經》中“一日不見,如三秋兮”,再回憶一下又想到了《滕王閣序》中的“時維九月,序屬三秋”,轉到現代語境中又經常看到“農忙時節,備戰三秋”的标題,接下來我們就來聊聊關于一日三秋的正确意思?以下内容大家不妨參考一二希望能幫到您!
說起“三秋”大家首先想到的是《詩經》中“一日不見,如三秋兮”,再回憶一下又想到了《滕王閣序》中的“時維九月,序屬三秋”,轉到現代語境中又經常看到“農忙時節,備戰三秋”的标題。
以上“三秋”都是一個意思嗎,又該如何理解呢?
其實“三秋”有3種不同的理解方式,上面出現的“三秋”均不是一個意思,今天大鄉就帶大家了解一下“三秋”的不同含義。
《詩經》“一日不見,如三秋兮”,中的“三秋”指的是三個月,三個季度還是三年呢?我們可以從《采葛》這首詩的原文中理解一下:
“彼采葛兮,一日不見,如三月兮!
彼采蕭兮,一日不見,如三秋兮!
彼采艾兮,一日不見,如三歲兮!”
“三月”、“三秋”、“三歲”依次排列,我們可以斷定“三秋”是介于“三月”和“三歲”之間的時間段。
唐代的孔穎達在《毛詩正義》中對“三秋”作了解釋:
“年有四時,時皆三月,三秋謂九月也”
意思是說,一年有四個季節,每個季節三個月,“三秋”指的是九個月。
古人還将秋天劃分了三個階段,即孟秋、仲秋和季秋。孟秋曆經立秋、處暑兩個節氣,一般為農曆七月;孟秋曆經白露、秋分兩個節氣,一般為農曆八月;季秋曆經寒露、霜降兩個節氣,一般為農曆九月。
《滕王閣序》中“時維九月,序屬三秋”,“三秋”指的就是秋天的三個階段,正好跟九月所對應。
人們按照農村農事的節奏,還提出了“三夏”、“三秋”的概念,所謂“三夏”指的是夏收、夏種和夏管,而“三秋”指的是秋收、秋種和秋管。所以“三秋”指的就是重要的秋季農事活動,如此,“農忙時節,備戰三秋”的意思就不難理解了。
【大鄉】,專注科普三農領域的“冷知識”、“趣知識”,快來關注、點贊吧!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