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大媽身體一直不錯,最近幾個月突然出現了心慌,有時伴胸悶、氣短等不适。王大媽到醫院做了心電圖,拍了胸片,做了超聲,都沒有明顯異常。她陷入了困惑——問題到底出在哪裡呢?
後來在醫生的建議下,王大媽拍了頸椎正側位片,結果顯示:頸椎2、3間盤突出, 椎間隙變窄, 生理曲度消失。醫生診斷為:頸心綜合征。
王大媽這下子更加疑惑了:我的心髒不舒服,怎麼和頸椎扯上關系了呢?
我們今天就來談一談“頸心綜合征”到底是怎麼一回事。
頸心綜合征是什麼? 頸心綜合征,顧名思義,由各種頸椎病所引起的心血管問題都歸為此病。臨床長期觀察發現,頸椎病不僅使患者感覺頸部不适、活動受限,而且因頸部的骨質增生可刺激壓迫交感神經,影響内髒,累及心血管系統,産生心前區疼痛、胸悶、心慌等症狀,心電圖出現缺血性改變、室性早搏或房性早搏等表現,還可引起血壓升高等症狀,這些表現分别被稱之為頸性心絞痛、頸性心律失常、頸性高血壓,統稱為頸心綜合征。
頸椎病為什麼會影響心髒呢? 頸心綜合征的發病機制尚不明确,但目前比較公認的是交感神經紊亂學說。當位于頸椎旁的交感神經節受到刺激,或椎間孔狹窄導緻神經根受壓,由于物理或繼發化學性的刺激,可導緻自主神經功能失調。當交感神經興奮時,心率加快,房室傳導增快,表現為心悸、心動過速、心律失常;當交感神經受到抑制時,迷走神經興奮,心率減慢,抑制房室傳導,降低心髒收縮力,并且使冠狀動脈收縮、心肌缺血,可表現出心前區疼痛、心動過緩、心律失常、胸悶、氣短等類似冠心病的症狀。
總的來說就是頸椎病導緻了自主神經功能失調,而自主神經紊亂導緻了心髒的異常。
如何判斷自己是不是頸心綜合征? 相信很多讀者會問,我頸椎的确不好,心髒也不舒服,所以我就是頸心綜合征嗎?大家不要因此就給自己下了診斷,需要先排除心髒本身的病變才行。臨床上頸心綜合征判斷較難,診斷标準歸納如下,大家可以參照:患者年齡大多在50歲以上,有心前區疼痛、胸悶、憋氣、心悸、氣短等症狀,伴有各種典型的頸椎病或胸椎病變的症狀、體征及影像學改變,可因壓迫頸或胸椎或頸、背部活動而誘發,或自覺改變頭頸姿勢減輕其不适,經心髒客觀檢查如冠脈造影、冠脈CTA、心髒彩超除外心髒本身問題,用醫治冠心病及抗心律失常的藥物治療常療效不佳,針對頸椎病、胸椎病變的各種有效治療可解除或緩解其心髒不适症狀。
如何治療? 在明确診斷以後,我們該尋求什麼樣治療呢?頸心綜合征的治療分為非手術治療和手術治療,其中非手術治療是首選的治療方法。
臨床上常用的非手術治療包括正骨複位手法、牽引、小針刀等,其中以正骨複位手法療效最為突出,通過手法複位可以糾正解剖位置的失常,将錯位導緻功能紊亂的小關節恢複到正常的解剖位置;并可以恢複脊椎的動态平衡,使脊椎達到一個新水平的穩定。患者可選擇針灸科、推拿理療科等相關科室就診。
本病經确診後,經過積極而準确的非手術治療,絕大部分可以痊愈或不同程度的緩解,如對非手術治療無效的重症患者,可考慮減壓、椎體融合或頸胸交感神經阻斷術等手術治療。
看完這些,您是否了解了頸椎和心髒之間“神秘”的聯系呢?如果您身邊有這樣查不出原因的心髒不适的朋友,可以看看是不是頸椎“惹的禍”。
撰稿:王心意 徐浩
美編:賴潤民
本頭條号已開通私信輸入關鍵詞自動回複功能,歡迎在私信對話框中輸入“冠心病”、“高血壓”、“高脂血症”、“心力衰竭”、“早搏”、“房顫”、“心梗”、“心動過緩”、“心肌炎”、“神經官能症”、“頸動脈斑塊”、“動脈硬化“、“眩暈”、“心悸”、“亞健康”、“穴位”、“檢查”、“用藥”、“中藥”、“預防”、“飲食”、“養生”、“運動”、“住院”、“就診”、“挂号”等關鍵詞,查看往期精彩内容或相關提示信息。
注意:咨詢具體病情的問題,因涉及病史、症狀、檢查、用藥、診療經過等詳細資料,故不能在此處回複,請在徐浩大夫網站(htt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