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嫁時貼囍字是中國由來已久的習俗,在中國人的婚禮上是必不可缺的環節。寓意喜慶,有祝福婚姻美滿,囍人同心,白頭偕老的美好意義。
但在字典上卻查不到這個字,包括最權威的《辭海》,查遍所有的偏旁部首,也查不到個“囍”字。
這個字的讀音,也是各取所需,有的讀作“喜”字,有的讀成“雙喜”。那麼,這個“囍”字是從何而來的呢?
相傳,囍字起源于北宋名相王安石,王安石是北宋著名文學家、思想家、政治家、改革家,是著名的唐宋八大散文家之一。
北宋皇佑七年(公元1074年),他赴京趕考,路過馬家鎮,當時天色已晚,便在鎮上留宿。
飯後閑來無事,就上街閑逛,見一大戶人家門口張燈結彩,燈上懸挂着一副上聯“走馬燈,燈馬走,燈息馬停步”。
王安石不由拍手連稱“好對!好對!”,站在一旁的管家誤以為他已想出下聯,便立刻進去禀告主人馬員外,但出來時,已不見了王安石。
王安石進考場後,一揮而就,第一個交卷。主考官見他聰明機敏,便傳來面試。
考官指着廳前的飛虎旗說:“飛虎旗,旗虎飛,旗卷虎身藏”,王安石立刻想起馬家走馬燈上的那幅對子,不假思索地答道:“走馬燈,燈馬走,燈息馬停步”。他對得又快又好,考官贊歎不已。
考試結束後,王安石又路過馬家鎮,想起走馬燈對他的幫助,就特意走到馬家觀燈。
企盼多時的管家立即認出他就是前幾日稱贊聯語的那位相公,執意請他進了宅院。看茶落座後,馬員外敦請王安石對走馬燈上的對子,王安石再次移花接木,随手寫道:“飛虎旗,旗虎飛,旗卷虎藏身”。
員外見他對得又巧妙又工整,才思敏捷,馬上提出要把女兒許配給他,擇吉日在馬府完婚。原來,馬家小姐自幼也是聰敏好學,出聯是為了招婿。
結婚那天,正當新郎新娘拜天地時,有報子來報:“王大人金榜題名,明日請赴瓊林宴。”
真是喜上加喜,馬員外大喜過望,當即重開酒宴。面對雙喜臨門,王安石帶着幾分醉意,揮毫在紅紙上寫了一個大“囍”字,讓人貼在門上,并随口吟道:“巧對聯成雙喜歌,馬燈飛虎結絲羅。”
從此,囍字就流傳出去,成為中國人婚慶時必不可少的喜慶符号。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