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帶直齒輪結構的模具設計

帶直齒輪結構的模具設計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1-13 03:13:55

作者:姜伯軍(江蘇常州明順電器有限公司)

文章已刊載在《模具制造》月刊,版權歸作者所有,轉載請注明出處,謝謝!

【摘要】介紹了正、 斜組合雙聯齒輪的成型特點和成型工藝, 斜齒輪成型的模具結構設計要素, 正、 斜兩種不同齒形成型的動、 定模分型面的選擇, 澆注系統選用設計, 以及模具成型部分和總裝結構的設計。

關鍵詞:工藝分析;澆注系統;斜齒輪;頂出與旋轉脫模;模具總裝結構

1 引言

正、 斜兩種不同齒形的齒輪注射成型, 模具結構的主要區别在于:正齒輪一般在注射成型後, 大都采用推杆或推管頂出脫模的形式;斜齒輪在成型後的脫模, 塑件是無法 “轉動” 的, 而隻有通過齒片的逆向“轉動” , 來推出塑件實現齒輪的脫模。該塑件為正、斜兩種不同齒形組合的雙聯齒輪, 成形上部的正齒輪, 齒片不需 “轉動” , 可直接推出脫模, 而下部的斜齒輪則必須逆向 “轉動” , 實現脫模。因此, 針對該塑件的注射成型, 必須設計出完全适合成型要求的注射模具結構。

2 正、 斜組合雙聯齒輪的工藝性分析

圖1所示為一小型減速器齒輪組中的力矩傳遞用中間齒輪, 該齒輪下部為正齒輪, 上部為斜齒輪的組合雙聯齒輪結構。

2.1 塑件的結構特點

(1) 正、 斜雙聯組合齒輪為兩不同直徑漸開線圓柱正齒輪與斜齒輪的組合體, 兩齒輪的齒間無相對位置關系要求。

(2) 兩齒輪精度均為9級 (GB2363-80) , 上部齒輪的螺旋角為右旋12°, 下部為正齒輪, 由于是雙聯組合齒輪, 必須保證兩齒輪與中心軸孔 ϕ 6mm的同軸度。

(3) 兩種齒型的齒輪為達到塑料成型所需的工藝要求, 避免和減少注射成型時的收縮變形, 在進行具體塑件的結構設計時, 兩齒輪内、 外圈均為輪輻式加強筋的結構形式 (均為8細片加強筋) , 同時充分考慮到了整體壁厚的均勻性和所需的脫模斜度。

2.2 塑件的成型工藝性分析

(1) 塑件材料的正确選擇。在工程塑料中PA (尼龍) 和POM (聚甲醛) 是制作齒輪的最佳材料, 這兩類塑料均具良好的成型特性, 自潤性好, 又有較好的尺寸穩定性, 同時具有較好的剛性與強度。其中PA塑料吸濕性較大, 又因其流動性好而溢料間隙較小, 約為0.02mm。POM塑料具有較高的機械強度、 硬度和剛性, 抗沖擊尤其是抗蠕變性優于PA塑料, 而其耐疲勞性在所有熱塑性塑料中最佳, 而流動性一般, 溢料間隙約為0.04mm。而本塑件注射成型後的脫模, 尤其是斜齒輪的脫模是通過成型齒片的 “轉動” 來實現的, 該 “轉動” 就必須在模具中的相關成型零件間留有間隙。而PA塑料的0.02mm溢料間隙值必定對模具中的留置間隙有直接影響。綜合以上因素, 最終确定選用POM (聚甲醛) 塑料。

(2) 塑件的尺寸精度、 表面質量分析。該塑件的關鍵尺寸:中心軸孔 ϕ6 0.06 0.02 mm, 兩斜齒輪的中心軸線與中心軸孔 ϕ 6mm基準軸線的同軸度≤ ϕ 0.08mm。主要尺寸:斜齒輪的外圓直徑分别為 ϕ 35-0.20 mm 及ϕ 43-0.20 mm。雖該塑件的關鍵尺寸精度要求較高, 但與之對應的模具相關零件的尺寸加工可以保證。同時在注射成型過程中對各工藝參數進行及時、 合理的調整, 完全能達到圖示的技術要求。而主要尺寸部分的精度要求更能得到保證。中心軸孔 ϕ 6mm内表面及兩個齒輪的工作齒面粗糙度要求可以通過提高成型ϕ 6mm軸孔的模具型芯表面和齒圈的齒面2~3個精度等級來實現。

帶直齒輪結構的模具設計(正斜組合雙聯齒輪注射模設計)1

圖1 正、 斜組合雙聯齒輪

3 正、 斜組合雙聯齒輪的成型工藝特點

(1) 本塑件材料确定為POM (聚甲醛白) , 體積收縮率較大為2%~3%。在模具設計的成型尺寸計算中應充分考慮到塑件尺寸收縮的不均勻性。因齒廓部分與其他結構部位的形狀存在一定的差異, 對成型收縮率的選取也應有相應的變動。由于POM塑料在注射成型過程中會産生一定的分解氣體, 在模具結構設計時, 可通過模具型芯 ϕ 6mm軸與軸孔的配制間隙,推管與 ϕ 6mm芯軸之間的間隙, 成型齒片與相關模具的其他成型零件間的間隙 (共有3處模具工作零件的配置件間隙) 來實現模具的排氣。

(2) 由該塑件的結構特點與模具注射成型的過程要求所限定, 采用一模一腔的模具結構形式較為合理。

(3) 分型面的選擇。ϕ 43mm斜齒輪大端面為塑件的最大輪廓, 以該端面為動、 定模間的分型面。兩成型齒形的齒圈必須同時設置在動模部分, 也隻能設置在動模部分。否則, 組合齒輪間的同軸度無法保證,而注射成型後的塑件亦無法脫模, 如圖2所示。

(4) 塑件澆注系統進料口的選擇。

a.澆口形式的選擇。齒輪注射成型的澆注系統進料口, 一般可供選擇的形式主要有:爪式澆口、 環形澆口、 點澆口3種。經分析、 比較, 如采用在 ϕ 6mm端面設置爪式澆口、 環形澆口等進料形式, 因塑料融體的流程較長, 遠離所需成型的齒輪齒形部位。在對兩端共4處8條窄形加強筋的充盈過程中也需相應增大注射壓力。在輪廓與各加強筋之間及齒形的成型部位都可能産生融接痕或熔接不良, 從而直接影響到塑件的成型質量。注射成型後, 澆口的去除也較為困難, 留有的澆口痕迹也影響到塑件的外觀。采用在塑件的 “某一” 合理部位設置多 “點” 點澆口的結構形式, 使塑料融體到達各成型部位的流程更趨均衡, 塑件産生融接痕或融熔接不良的狀态大大降低, 甚至不會有融接痕的産生。同時也可減少進料口附近的成型收縮對齒輪成型精度的影響。所以确定點澆口采用 “3點” 在同一圓半徑的圓周上120°均分設置, 以保證注射成型時料流的均衡性。

帶直齒輪結構的模具設計(正斜組合雙聯齒輪注射模設計)2

圖2 模具分型面的選擇

b.澆口位置的選擇。澆口位置的選擇與确定如圖3所示。進料口部位的設計選擇方案主要有兩種:一是進料口設置在内圈凸緣的端部;另一種是進料口設置在兩齒面結合面的内側中間部位。這兩種方案的點澆口進料雖然都遠離成型的齒形部位, 但采用設置在内圈凸緣端部的形式, 因澆道的流程較長, 又由于内、 外圈間的凸筋成型所産生的阻力較大, 易産生料流不均衡, 塑件的成型質量不穩定。采用設置在兩齒面結合面的内側中間部位的形式, 澆道的流程較均衡, 料流至各成型部位的距離相近, 成型時所産生的阻力亦較小, 有利于在注射成型時各工藝參數的調整, 如圖4所示。為防止點澆口與塑件分離時, 可能對塑件産生後變形及實現澆注系統的自動脫落, 動、 定模未打開前, 設置在點澆口分流道對應部位的Z型拉料杆使澆口與塑件先行分離。

(5) 塑件成型後的脫模是在頂出過程中, 通過斜齒輪型腔 (即斜齒輪齒片) 的 “逆向旋轉” 來實現的。即塑模注射完成後, 塑件在脫模過程, 向模外被垂直推出,而同時設置在動模部分的斜齒輪齒片慢慢逆向轉動(塑件隻是向模外移動) 。斜齒輪脫模阻力過大易造成塑件變形将直接影響斜齒輪的螺旋角精度。因此, 成型斜齒輪齒片的 “旋轉” 精度與減小斜齒輪的脫模阻力保證齒輪成型精度的關鍵所在, 如圖5所示。正确的頂出方式對模具在分型過程中及動、 定模完全打開後已成型塑件的脫模所應采用的合理結構的設計方案。

帶直齒輪結構的模具設計(正斜組合雙聯齒輪注射模設計)3

圖3 澆注系統進料口部位的設計選擇方案比較

a — —點澆口在内圈凸緣端部 b — —點澆口在兩齒面的結合面

帶直齒輪結構的模具設計(正斜組合雙聯齒輪注射模設計)4

圖4 澆口與塑件分離方式的合理選擇與确定

帶直齒輪結構的模具設計(正斜組合雙聯齒輪注射模設計)5

圖5 塑件成型後的推出脫模設計

(6) 為避免塑件在頂出過程中産生後變形及實現成型斜齒輪齒片的順暢 “旋轉” , 應采用慢速頂出的脫模方式。

(7) 在模具總裝設計時必須考慮模溫控制的結構設置。

4 注射模總裝結構設計

(1) 注射模總裝結構如圖6所示。兩成型齒輪的型腔均設置在動模部分, 以内齒輪齒片18、 19的形式與動模活動定位圈22以定位銷釘17聯接, 隻是斜齒輪齒片需在塑件脫模時必須逆向 “轉動” , 實現脫模。而正齒輪齒片不可轉動, 正、 斜成型的兩個齒片不能産生相對轉動。因此, 在正齒輪齒片上必須加工出避讓定位銷釘柱 17 的空域。如圖 6 中的中間标注的部位。

(2) 對應的定位銷柱孔部位加工成15°滑動用圓弧槽, 避免斜齒輪片轉動的摩擦阻力。為減小齒輪型腔在脫模時的 “旋轉” 阻力, 提高模具工作零件的減摩耐磨作用, 在動模成型鑲套37和動模活動定位圈之間設置了向心推力球軸承23。在動模活動定位圈的側面和與動模成型鑲套相接觸的部位分别設置了平面推力球軸承21、 24。為方便模具組裝時, 調整兩平面推力球軸承的配合尺寸高度, 在其底面部分分别設置了高度調整圈25等。

帶直齒輪結構的模具設計(正斜組合雙聯齒輪注射模設計)6

圖6 模具總裝結構圖

1.定模座闆 2.脫澆口闆 3.定模墊闆 4.定距拉杆Ⅰ 5、 6、 28、 39、 40.内六角螺釘 7.澆口套 8.點澆口拉料杆 9.定位圈 10.氣動頂杆 11.定模型腔鑲套 12.圓形截面彈簧 13.定距套 14.導柱 15.定距拉杆Ⅱ 16.導套 17.定位銷釘 18.斜齒輪齒片 19.正齒輪齒片 20.動模導套 21、 24.平面推力球軸承 22.動模活動定位圈 23.向心推力球軸承 25.高度尺寸調整圈 26.矩形截面彈簧 27.複位杆 29.推闆導套 30.推闆導柱 31.推杆固定闆 32.推杆墊闆 33.頂柱固定闆 34.頂柱 35.推杆 36.推管 37.動模成型鑲套Ⅰ 38.動模成型鑲套Ⅱ 41.動模座闆 42.襯闆 43.墊闆 44.動模型芯固定闆 45.墊塊 46.動模墊闆 47.動模闆 48.動模型芯 49.精定位錐導柱 50.精定位錐導套 51.定模闆 52.氣道接口

(3) 充分考慮到各模具成型零件的工作強度, 定模部分的成型以定模型腔鑲套11的形式固定在定模闆51上。而動模部分的成型也隻分解成兩個部分,即動模成型鑲套37和動模成型鑲套38組合體。

(4) 按塑料成型模具的設計原則, 成型後的塑件應盡可能的留在動模部分。本塑件的齒圈及各内圈間均分别設有8片加強筋 (總計32片加強筋) , 雖在每1片加強筋處設計了脫模斜度, 注射成型後由于塑料的收縮, 對模具型芯及鑲件、 鑲套的包緊力仍然較大。為保證開模時, 定模部分的型腔鑲套能順利脫模及防止塑件産生後變形, 在定模型腔鑲套上對應内圈的端面部位設計了3個等圓軸線均分的氣動頂出杆10。合模注射時, 由于注射壓力頂杆退入型腔鑲套。注射結束, 開模時氣動通道打開, 氣壓通過頂杆頂住塑件使之留在動模内。當模具打開一定距離後, 氣動通道及時關閉。

(5) 為保證動、 定模間的定位精度。在模具内設置了兩錐形導柱、 導套49、 50的精定位裝置。同時, 為保證雙聯斜齒輪同軸度的技術要求, 中心軸孔 ϕ 6mm的成型型芯必須與定模對應的定模型腔鑲套 ϕ 6mm型孔對插。

(6) 由于澆注系統采用了三等分點澆口的進料形式, 為防止點澆口與塑件分離時, 拉動塑件而使之産生變形。在每一點澆口的定模相對應部位設置了點澆口拉料杆8。在開模時, 動、 定模間尚未分型前實現點澆口拉料杆先拉動點澆口, 使之與塑件分離。澆口套7與脫澆口闆2為間隙配合, 以保證主澆道、 分流道等澆注系統在開模後的自動脫落。如圖所示, 這既可實現模具的自動化生産又避免了澆口的後工序切除。

(7) 為防止塑件在頂出過程中産生後變形, 應盡可能使塑件在頂出時受力均衡。本模具采用了在塑件外圈設置推杆與在中心部位設置推管相結合的推出形式, 12支推杆35均勻分布設置在靠近齒形的内側部位。同時, 為保證推杆的導向精度和模具的及時複位, 在推杆固定闆31與動模墊闆46間内導柱、 導套29、 30和矩形截面彈簧26。

(8) 為充分利用模具内的使用空間, 3個分型面的定距套13、 定距拉杆4、 15全部設置在模具内。為配合推管結構的使用, 模具的推出機構采用了二級頂出的結構形式。

(9) 為便于模具的制造和零部件的加工、 維修、 更換, 應盡可能的采用标準件。

(10) 為配合注射工藝對模溫控制的調節需要, 在動、 定模闆内均設有水管通道。

5 模具工作過程

如圖7、 圖8所示, 安裝在注塑機移動模闆上的動模部分随注塑機模闆向後移動, 模具的第Ⅰ分型面因圓形截面彈簧12彈力恢複的作用, 首先被打開。這時, 定模座闆1内的定距套13内側端面與定模座闆孔的台階接觸。點澆口拉料杆拉動點澆道進料口與塑件分離:同時, 澆口套7退入脫澆口闆2内, 主澆道與澆口套分離 (Ⅰ分型面間的移動距離 L 1 一般取 5~6mm, 以脫澆口闆保持與澆口套不脫離為佳) 。動模部分繼續向後移動, 因拉料杆1和拉料杆2的作用, 分型面Ⅱ、 Ⅲ被先後逐步打開 (Ⅱ、 Ⅲ分型面的分型順序的先後有時可能有差異) 。注塑機移動模闆帶動動模部分繼續向後移動, 直至定距套、 定距拉杆把各分型面各模闆全部拉緊, Ⅰ、 Ⅱ、 Ⅲ 3個分型面全部打開。為使整個澆注系統完全自動脫落, Ⅱ分型面L 2 的移動距離尺寸一般取大于整個澆注系統長度6~8mm的有效空間。當模具處于完全開模狀态時,注塑機後部的液壓頂出系統頂動模具内的頂柱34, 頂柱再頂動推管、 推杆組成的推出機構, 推動塑件向模外移動。塑件移動時, 兩齒片 “被逆向” 轉動直至塑件被完全推出動模。Ⅲ分型面L 3 的移動距離尺寸一般取塑件最大輪廓尺寸的1.2~1.5倍, 以使塑件無阻滞自動脫落。

帶直齒輪結構的模具設計(正斜組合雙聯齒輪注射模設計)7

圖7 開模狀态

帶直齒輪結構的模具設計(正斜組合雙聯齒輪注射模設計)8

圖8 塑件頂出狀态

6 斜齒輪齒片成型型腔的加工工藝

本斜齒輪塑件為标準圓柱斜齒輪, 由于塑料注射成型後的收縮特性, 在齒輪型腔尺寸計算時, 除按成型收縮率的要求計算外, 還應預留一定的整修餘量, 又由于塑件的結構形式不同, 塑件收縮存在一定的差異, 因此, 加了成型收縮量的齒輪型腔是一個非标内齒齒圈。由此可以看出, 模具加工的關鍵是齒輪型腔的加工。目前齒輪型腔的加工方法有電鑄、擠壓、 電火花、 慢走絲線切割、 磨料流擠壓研磨、 電抛光等。

斜齒輪型腔主要的技術參數, 齒形的精度及表面的粗糙度能否達到要求, 合理的加工工藝是關鍵。同時由于塑件成型收縮變量的影響, 斜齒輪型腔加工後必須經一定的小批量試樣。各技術參數經檢測符合要求時才能按确認的加工工藝來制造齒輪型腔。

本模具的斜齒輪型腔的加工先後采用了兩種加工工藝方式。一是慢走絲線切割後再經磨料擠壓研磨、 抛光;另一種是粗、 精加工都采用電火花成形後再經磨料流擠壓研磨、 電抛光。

(1) 采用電火花加工齒輪型腔, 其精度取決于電極的加工方式。根據齒輪型腔及所選擇電火花加工設備的成型參數設計出的斜齒輪電極是非标準的, 所以按此非标參數設計齒輪滾刀加工斜齒輪電極。為使粗、 精電極齒形螺旋角的初始位置一緻, 應在兩電極中加工一個統一基準的組裝工藝孔, 使其組合成一體一次滾切成形。

(2) 數控電火花加工設備上的數控功能可實現在垂直升降和旋轉 (Z軸) 的同時選擇平動量。因此, 數控電火花加工時的放電間隙、 電極的上、 下移動、 電極旋轉運動方式、 電極的平動量等也必須經多次試模修正确認後的參數進行齒輪型腔的電火花加工。

(3) 線切割、 電火花加工後應預留的研磨量是不同的, 這也應通過實驗确定。斜齒輪型腔采用擠壓珩磨機研磨、 抛光的加工方法是在加工其他複雜型腔的基礎上移用過來的。一般高精度的慢走絲線切割及電火花加工後的型腔表面粗糙度值Ra3.2~1.6μm, 經研磨、 抛光後可達Ra0.4μm。塑料斜齒輪模具的設計與制造綜合了齒輪加工、 精密模具制造與塑料注射成型工藝等多方面的技術。因而要獲得理想的、符合質量要求的塑料斜齒輪必需經試模→修整→試模→再修整→再試模, 最終達到加工出合格制品的目的。

—The End—

文末相遇,感謝閱讀!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