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圖(Control Chart)又叫管制圖,是對過程質量特性進行測定、記錄、評估,從而監察過程是否處于控制狀态的一種用統計方法設計的圖。
圖上有三條平行于橫軸的直線: 中心線(CL,Central Line)、上控制線(UCL,Upper Control Line) 和 下控制線(LCL,Lower Control Line) ,并有按時間順序抽取的樣本統計量數值的描點序列。UCL、CL、LCL統稱為控制線(Control Line),通常控制界限設定在±3标準差的位置。
根據 控制圖使用目的不同,控制圖可分為:分析用控制圖和控制用控制圖 。
根據統計數據的類型不同,控制圖可分為:計量控制圖和計數控制圖(包括計件控制圖和計點控制圖)。
計量型控制圖
平均數與極差控制圖( -X-R Chart )
平均數與标準差控制圖( -X-S Chart )
中位數與極差控制圖( ~X-R Chart )
個別值與移動極差控制圖( X-Rm Chart )
計數值控制圖
不良率控制圖(P chart)
不良數控制圖(nP chart,又稱 np chart 或 d chart)
缺點數控制圖(C chart)
單位缺點數控制圖(U chart)
控制圖種類及應用場合
控制圖的分析與判定
應用控制圖的目的,就是要及時發現過程中出現的異常,判斷異常的原則就是出現了“小概率事件”,為此,判斷的準則有兩類。
第一類:點子越出界限的概率為0.27% 。準則1屬于第一類。
第二類:點子雖在控制界限内,但是排列的形狀有缺陷。準則2-8屬于第二類。
控制圖八大判異準則(口訣)
▶ 2/3A (連續3點中有2點在中心線同一側的B區外<即A區内>)
判讀:
1、控制過嚴;
2、材料品質有差異;
3、檢驗設備或方法之大不相同;
4、不同制程之資料繪于同一控制圖上;
5、不同品質材料混合使用。
▶ 4/5C (連續5點中有4點在中心線同一側的C區以外)
判讀
1、控制過嚴;
2、材料品質差異;
3、檢驗設備或方法改變;
4、不同制程之數據繪于同一管制圖;
5、不同品質材料混合使用。
▶ 6連串 (連續6點遞增或遞減,即連成一串)
判讀
1、設備緩慢磨損;
2、工作者疲勞效應;
3、不良件之累計效應;
4、工作環境改變;
5、操作者技術逐漸進步;
6、原料均勻度緩慢改變;
7、測量設備已改變。
▶ 8缺C (連續8點在中心線兩側,但沒有一點在C區中)
判讀:
數據來自兩個不同群體,亦即數據分層不夠。
▶ 9單側 (連續9點落在中心線同一側)
判讀:
顯示制程品質已發生特殊原因,有待追查原因并采取對策,若無其他特殊事項(設備工作不正常或固定松動使用新的不是很一緻的原材料或新的檢驗員或量具),可能中心值發生偏移。
▶ 14交替 (連續14點相鄰點上下交替)
判讀:
數據分層不夠:
a)輪流使用兩台設備;
b)由兩位操作員輪流進行操作而引起的系統效應。
▶ 15全C (連續15點在C區中心線上下,即全部在C區内)
判讀:
若不是抽樣有問題,就是制程已經過改善,造成變異數降低,或數據分層不夠或為假數據。
▶ 1界外 (1點落在A區以外)
判讀:
一點落在控制界限外,顯示制程品質已發生非機遇原因,有待追查原因并采取對策,若無其他特殊事項(若R控制圖穩定,計算錯誤,測量誤差,原材料不合格或設備故障等。)則可能中心值偏移。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