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觀”這個詞出自龍樹菩薩《中觀論》,由此而衍生出一個系統的修行體系和哲學體系。大道至簡,簡而要之,我對“中觀”的理解如下:
所謂“中觀”又稱“中道”,意味着不偏不倚,這是一個态度一個立場也是一個觀照的法門。
然而如何做到 “中觀”呢?如何做到不偏不倚?人隻要起心動念、隻要有思維就必定會有分别,有分别就會有愛憎,有愛憎就不可能不偏不倚。好比我們看到一個人、一個物、一件事,心念一動腦子裡跳出來的一定是好壞、對錯、美醜等等分别的思維,分别後就一定會有喜好、厭惡等愛憎的表現,這樣就不是“中觀”了。所以“中觀”有以下兩層的含義:
首先在于“中觀”的“觀”字,有“觀”說明有意識主體,有一個我在,如果沒有了這個意識主體那就是枯禅死禅落于頑空了。所以時時刻刻靈光不昧,這是首要的。
其次在于“中觀”的“中”字,隻要起心動念就會有分别愛憎,就做不到這個“中”字。要想做到“中”,必須做到不起心不動念,不起分别不生愛憎。正如禅宗講的:清空無礙,雁過而不留聲。自性好比清空,雖然有大雁飛過,但自性清淨縱然大雁飛過了也不留痕迹不留聲鳴。一旦留了聲留了痕就是有了念想有了染着就不是“中”。
所以,“中觀”二字好比是一盞燈,燈光照耀一切明了,但燈光無所偏移無所分别一切普照。我們常說佛光普照,講的其實就是“中觀”,佛光就是自性清淨靈光不昧;普就是中,無所偏倚;照就是觀,有一個主體在。
行走坐卧時時刻刻保持意識的警醒,放下自我的思維和念想,遇人遇事不做對錯喜好的分别,隻是明了而觀照,這就是中觀的修行法門。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