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說,三明是一塊古老而神秘的土地。每個地方都會有為地方或國家做過貢獻曆史人物,當然三明也曾經出現過很多有很大影響的曆史人物。他們有的從事政治或文化或經濟。他們做了很多有益于人民的事。本期三明文化中,我們一起來看一下三明的曆史名人。
朱熹(1130——1200年),字元晦,後改仲晦,号晦庵,别稱紫陽。祖籍徽州婺源(今江西上饒婺源)。南宋建炎四年(1130年),朱熹出生于尤溪縣。慶元六年(1200)農曆三月,朱熹逝世。嘉定二年(1209年),宋甯宗谥封朱熹為“文公”;寶慶三年(1227年),宋理宗又追贈朱熹為“太師”,谥封“信國公”,紹定三年(1230年)封朱熹為“徽國公”。鹹淳五年(1269年),宋度宗诏賜朱熹故鄉婺源為“文公阙裡”。随着理學越來越多地被曆代統治者所重視和利用,對朱熹的封贈也越來越多。元至正元年(1341年),元惠宗诏立“徽國文公之廟”;明崇祯十五年(1642年),明毅宗诏稱“先儒朱子”(後改稱“先賢”),列于漢唐諸儒之上;清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清聖祖诏升“先賢朱子于十哲之次”,定文廟春秋祭祀。
張際亮(1799——1843年),字亨甫,号松寥山人,生于清嘉慶四年(1799年),建甯北鄉藍田人。張際亮一生在南北漫遊中創作了大量的詩歌,自言平生寫詩“萬餘首”;其詩的風格以俊逸豪宕、激切奔放為主。清代文學家張景祁稱他“或驚以為太白,少陵複出”(張景祁),戶部尚書黃钺稱他“嘉慶、道光以來作者未能或之先。”張際亮主要作品有:《張亨甫全集》(收入文6卷、詩2600多首),《思伯子堂集》(由姚瑩整理,收入詩3000多首),《金台殘淚記》3卷,《南浦秋波錄》3卷。
黃慎(1687——1770年),原名盛,字公懋、恭壽,号瘿瓢山人、東海布衣,甯化人,清初著名畫家。
“揚州八怪”中,以黃慎的畫路最寬。黃慎集諸家之長,勇于破舊創新,以狂草筆法入畫,開創一代畫風。他的作畫既重形似,又狂逸不羁,往往隻用寥寥數筆,便能形神兼備。他的草書雖然師承懷素,但更為出神入化,有崩岩墜石之奇、鸾舞蛇驚之勢。而且,黃慎還善于運用破毫秃筆,放縱而又嚴謹;他曾寫過一幅對聯:“别向詩中開世界,長從意外到雲霄”。因此,黃慎有“詩、書、畫”三絕之稱。
鄧茂七(?——1449),原名鄧雲。江西南城珀王幹鄉(今沙洲鄉)人,後遷居于沙縣二十四都黃竹坑(今屬三明梅列區)。佃農出身。明代中葉農民起義軍首領。
正統十四年(1499)二月,鄧茂七聽信内奸羅汝先的讒言,在敵強我弱的形勢下再次向延平進軍,官兵事先在溪北布置使用火器、弓箭的伏兵,起義軍過渡時,伏兵槍、箭齊發,起義軍損失慘重,鄧茂七也在混戰中陣亡,被官軍枭首示衆。餘部在其侄鄧伯孫率領下退至尤溪、沙縣一帶山村仍堅持鬥争,明景泰元年(1450年),終因寡不敵衆,鄧伯孫與将士數百人兵敗被俘,慘遭殺害,起義最後失敗。
羅從彥(1072——1135年),字仲素,沙縣城西洞天岩人。據明永樂元年(1403年)沙縣知事倪峻撰寫《豫章先生祠堂記》說:“先生諱從彥,字仲素,古劍州人,後居沙陽。”羅從彥的先祖原居江西南昌,郡望豫章,故世稱豫章先生。在福建有一幅姓氏楹聯:“理學名高,延平儒士;文藻日麗,湘水琳琅。”這上聯說得就是宋代理學大師羅從彥。
陳友定,元末割據勢力的頭目。祖籍福州福清,為閩江上遊第一觀南順裡人,因父母參加羅天麟、陳積萬起義,失敗。為避官府追捕四處流亡。一名有定,字安國。徙居清流縣尹。後屢敗陳友諒軍于汀州、建甯,升任福建省參知政事、平章,割劇于閩中八郡。1367年(順帝至正二十七年)朱元璋平定方國珍後,遣軍南下。次年在延平被朱元璋所俘,押送至應天殺之。
你可能會喜歡:
滿族有多少人口,滿族的分布情況
【城市文化】北京曆史文化知識大全
石門洞:青山長河相依偎的美景
适合靜心觀賞的中國十大名寺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