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三大遼甯文化遺址,你知多少?

三大遼甯文化遺址,你知多少?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2-08 21:25:54

  文化遺址是古代人類在建築時對自然環境改造時遺留下來的痕迹,而從古至今在中國的曆史上有着許多從古代遺留下來的文化遺址,這些文化遺址也成為了現代人們的一種遺産。下面的遼甯文化為您帶來遼甯的三大遺産有哪些。

  牛河梁遺址,是新石器時代紅山文化祭祀建築和積石冢群相結合的遺址。位于遼甯省建平縣和淩源市交界處牛河梁北山。1983年開始發掘。年代約為公元前3600前3000年。遺址對了解中國古代文明起源具有重要價值。

  遺址以“女神廟”為中心,周圍分布“女神廟”泥塑女神頭像積石冢群。“女神廟”背依的山丘,頂部有一處大型山台遺迹;積石冢間有一座石砌圓形三層階祭壇。“女神廟”是由北、南兩組建築物構成的半地穴式木骨泥牆建築,南北總長23米多,部分牆面有彩色圖案壁畫。廟内出土的人物塑像具女性特征,保存的部位有頭、肩、手、腿、乳房等。其中一件彩塑“女神”頭像為一全身人像的頭部,高22.5厘米,面塗紅彩,眼内嵌淡青色圓形玉片為睛,額上的箍狀物可能是發飾或頂冠,塑工細膩生動。

  有人認為,女神可能為生育神和農神(地母神)。已發現積石冢20多座,平面為方形、長方形或圓形,周邊石台基的内側排放着作祭器用的黑彩紅陶無底筒形器。冢内往往以一二座地位尊貴的大型墓為主墓,周圍或上部附葬多座小墓。墓内随葬品多玉器,有豬龍形玉雕、鈎雲形玉佩、玉璧和玉龜等,種類和數量随墓的大小而異,也有些墓空無一物。

  一般認為,牛河梁規模宏大的祭祀場所,是原始社會晚期一個規模很大的社會共同體舉行大型宗教祭祀活動的聖地;積石冢所反映的社會成員的等級分化,顯示出原始公社走向解體的迹象。

  興城城牆始建于明宣德三年(1428年),興城古城現僅存甯遠内城,經多次修繕,基本保持原貌。是我國現存最完整的一座明代古城。城牆為正方形,周長3274米。城牆四面正中各設城門,城門上皆築箭樓,為兩層樓閣。城牆四角設台,突出于城角。在城區東南角上建有魁星樓一座。興城城牆現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興城——中國東北地區的沿海文化古城,它扼居遼西走廊的咽喉地帶,交通發達,曆來是兵家必争之地。興城城牆保存較好。1984年以來國家撥款對古城城牆進行全面維修,并建立了文物保管所。

  奉國寺位于中國遼甯省錦州市義縣,始建于遼開泰九年(1020年),初名鹹熙寺,後易名奉國寺。奉國寺占地面積約6萬平方米。遼金元時期是奉國寺的鼎盛時期,到明清時期僅存大雄寶殿,清代續建六角鐘亭、四角碑亭、無量殿、牌坊、小山門和西宮禅院。奉國寺是中國國内現存遼代三大寺院之一,其标志性古建築——大雄殿是古代遺存最大的佛殿,殿内有世界上最古老、最大的泥塑彩色佛像群。

  奉國寺内主體建築大雄殿及寺院整體,上乘唐代遺風,下啟遼、金等寺院布局,是遼金寺院中最具典型的例證。其中,大雄殿是遼代佛教建築的最高成就,代表了十一世紀中國建築的最高水平。1961年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布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9年被中國國家旅遊局評為AAAA級旅遊景區。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