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細數桂林曆史文化名人

細數桂林曆史文化名人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6-27 03:43:35

  所謂一方水土養育一方人,桂林的山水甲天下,地靈自然也孕育出了一批具有代表性的曆史文化名人。從古代的隋唐到近代的民國、抗日時期踴躍出了很多文人雅士英雄人物。将領有大名鼎鼎的李濟深、李宗仁、白崇禧,文人有大畫家徐悲鴻,他們是桂林文化的代表。讓我們一起來看看他們的生平經曆吧!

  虞舜為中國上古時代“三皇五帝”之一的禅讓賢君,幼年喪母,對父及後母盡至孝道,用象耕田于曆山下,受盡磨難,時洪水猛獸為害,由四嶽推舉堯帝任其攝政。他勤于政事,巡行四方,體察民情,解除民疾。堯帝去世,虞繼其位,仍咨詢于“四嶽十二州牧”,挑選賢人,于下大治,又選治水有功之禹為繼承人。據北宋《太平寰宇記》記載,相傳虞帝晚年曾南巡桂林,登臨虞山,視察嶺南山川形勢,死于蒼梧之野。

  顔延之(384-456),字延年,著名詩人,南朝劉宋時任始安郡(今桂林)太守。為紀念晉代“竹林七賢”中的阮籍、嵇康、向秀、劉伶和阮鹹五人,特建“五詠堂”在讀書岩旁。“七賢”中的王戎和山濤因貪戀權勢,為顔所鄙視,故不在“五詠”之列。北宋時,四大書法名家之一的黃庭堅書錄顔延之的《五君詠》。刻碑石于龍隐岩内。是桂林石刻之珍品。

  鑒真大和尚,第五次東渡失敗後,曾于天寶九年(750)從雷州半島北返途經桂林,受到官、僧的隆重歡迎并在開元寺主持授戒大典,時桂州都督馮古璞率領駐此的嶺南七十四州官人、選舉試學人等數百人,接受了菩薩戒,盛況空前。鑒真大和尚一行在此休整了一年,後下桂江,經陽朔、平樂、梧州、廣州北上。回到揚州後,終于第六次東渡成功。此為桂林佛教史上一盛事。

  柳宗元,字子厚,河東人。登進士第,應舉宏辭,授校書郎,調藍田尉。貞元十九年,為監察禦史裡行。王叔文、韋執誼用事,尤奇待宗元,擢尚書禮部員外郎。會叔文敗,貶永州司馬。宗元少精警絕倫,為文章雄深雅健,踔厲風發,為當時流輩所推仰。既罹竄逐,涉履蠻瘴,居閑益自刻苦,其堙厄感郁,一寓諸文,讀者為之悲恻。元和十年,移柳州刺史。江嶺間為進士者,走數千裡,從宗元遊,經指授者,為文辭皆有法。世号柳柳州。元和十四年卒,年四十七。

  馬文毅,清初康熙十三至十七年(1674-1678)期間,吳三桂在雲貴叛亂,廣西風雲突變,守将孫延齡舉旗附應。在省城桂林的廣西巡撫馬雄鎮(馬文毅),則堅決反對分裂,維護國家統一,被叛将孫延齡執拿,馬巡撫“詈罵不屈”。後全家及幕僚被殺害在鳥金鋪。此次叛亂,先後有馬雄鎮和傅宏烈兩任廣西巡撫被叛将殺害。為表彰忠烈千秋,立碑紀念(該碑出土于桂林火車新北站(古稱城北鳥金鋪驿站),現在桂海碑林博物館。

  李秉禮(1748-1830),字敬之、号松圃、七松老人 祖籍江西臨川,寓居桂林。工詩畫。清乾隆三十九年(1774)捐刑部江蘇郎中。為照顧老母,四十二年辭歸。四十九年(1784),大詩人袁枚重遊桂林,與之相交甚歡,有《朝陽洞題詩》等詩作,袁枚對其詩文極為贊賞,曾雲:“松圃詩才清絕,不慕顯榮。”著有《韋廬詩内外集》。诰授中憲大夫,馳封光祿大夫,與父李宜民、子李宗瀚被稱為“李氏三代紅頂子”;與父李宜民、弟李秉绶、子李宗瀚等,在清一代這享有“臨川李氏”盛譽。晚年曾在榕湖“湖西莊”建有“七松齋”愛舍。有神道碑在桂林象山區平山五金倉庫大院内。

  岑毓英(1829-1889),字彥卿,号匡國,廣西西林人,附生。鹹豐七年(1857)間,曾率“義勇軍”人滇鎮壓杜文秀領導、堅持18年的回民起義,由知縣升至巡撫。嗣後任默、閩等省巡撫、雲貴總督。中法戰起,奉命節制關外粵、楚各軍,曾創造“地營法”,擊破法軍援兵,攻克了越南山西、河内等地。後還曾代表清廷完成滇越邊境的劃界。其墓位于桂林市疊彩區堯山西南麓岑家嶺。

  李濟深(1886-1959)廣西蒼梧縣大坡人,字任潮,陸軍大學畢業,北伐時任國民革命軍第四軍軍長,1933年與第十九路軍蔡廷锴等聯共反蔣抗日,組織“中華共和國人民革命政府”。1940-1944年任國民政府軍委會委員桂林辦公廳主任,上将銜。大力支持桂林抗日救亡活動和文化出版事業,保護過葉挺、廖承志等同志,并協助李克農、夏衍等安全撤離桂林,還營救過胡志明等“越盟”盟員。1948年發起成立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1959年病逝北京。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