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着名景點中,有被稱為東方三大殿的三個地方分别是:北京北京紫禁城的太和殿;曲阜孔廟的大成殿;泰山岱廟的天贶殿。那麼這三大殿都會有着什麼樣的介紹,還有什麼特點和曆史作用呢?讓我們一起往下看看吧!
北京故宮太和殿
北京故宮的太和殿俗稱“金銮殿”,位于北京紫禁城南北主軸線的顯要位置,明永樂十八年(1420年)建成,稱奉天殿。明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改稱皇極殿。清順治二年(1645年)改今名。
自建成後屢遭焚毀,又多次重建,今天所見為清代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重建後的形制。太和殿是中國現存最大的木結構大殿。太和殿匾額“建極綏猷”匾,為乾隆皇帝禦筆,原件在袁世凱稱帝時被換下,已佚。現今的匾額為複制品。
曆史作用
明清兩朝24個皇帝都在太和殿舉行盛大典禮,如皇帝登極即位、皇帝大婚、冊立皇後、命将出征,此外每年萬壽節、元旦、冬至三大節,皇帝在此接受文武官員的朝賀,并向王公大臣賜宴。清初,還曾在太和殿舉行新進士的殿試,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始,改在保和殿舉行,“傳胪”仍在太和殿舉行。
關于皇帝上朝的地點,其實不在太和殿,縱觀明清,皇帝一般都是在太和門、乾清門上朝,稱禦門聽政,而當有比較緊急或重要的事情時,皇帝則在乾清宮召見大臣,2晚清時期慈禧太後垂簾聽政,上朝的地點也因此變為養心殿。
曲阜孔廟大成殿
曲阜孔廟位于曲阜城區的中心,是我國祀孔廟堂中建造年代最早,規模最大的一座。又稱至聖廟。大成殿為曲阜孔廟的主殿後設寝殿,仍是前朝後殿的傳統形式。前庭中設杏壇,此處原是孔子故宅的講學堂,後世将它改為孔廟正殿。
曆代尊崇
宋真宗末年,增廣孔廟,殿移後,此處設壇,周圍環植杏樹,故稱杏壇。
金代在其上建亭。
明代又改建成重檐十字脊亭,逐成現狀。東西兩庑各40件,供曆代着名先賢,先儒的神主,到清末共147人。
泰安岱廟天贶殿
天贶殿為岱廟的主體建築,位于岱廟仁安門北側,元稱仁安殿,明稱峻極殿,民國始稱今名。“天贶”即天賜的意思。相傳北宋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六月初六有“天書”降于泰山,宋真宗即于次年在泰山興建天贶殿,以謝上天。整座大殿雕梁彩棟,貼金繪垣,丹牆壁立,峻極雄偉,雖曆經數朝,古貌猶存。殿主祀東嶽大帝。天贶殿與北京故宮太和殿、曲阜孔廟大成殿并稱“中國古代三大宮殿”。
三大殿為漢族建築之精華。體現了漢式宮殿建築的以下特點:平面布局以大殿(太和殿)為主體,取左右對稱的法式排列諸殿堂、樓閣、台榭、廊庑、亭軒、門阙等建築。
殿堂建築以木構架支撐,都柱底下有石柱礎,磚修牆體北、西、東三面維護,坐北朝南,上蓋金黃色琉璃瓦屋頂。
宮殿裝飾色彩,屋頂多用金黃色,立柱門窗牆垣等處多用赤紅色裝飾,檐枋多施青藍碧綠等色,襯以石雕欄闆及石階之白玉色,形成鮮明的色彩對比。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