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關于母愛的古詩名言

關于母愛的古詩名言

圖文 更新时间:2024-07-20 21:23:33

小啟:

媽媽的世界很小,小到隻有兒女;兒女的世界很大,大到忽略了媽媽。

過了熱熱鬧鬧的勞動節,過了朝氣蓬勃的青年節,過了的立夏節,不經意之間翻看日曆,幡然醒悟:五月份的第一個星期日馬上就要到了,這個星期日是母親節噢!

母親節雖然是舶來品,是不折不扣的“洋節”,但孝敬父母曆來都是中華民族源遠流長的傳統美德,母愛是炎黃子孫沒齒難忘的恩情。

古往今來,文人墨客吟詩填詞,讴歌母愛,留下了一首首脍炙人口的佳作。

關于母愛的古詩名言(隐藏在古詩詞裡的母愛)1

孟郊: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晖。

遊子吟(唐)孟郊

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

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晖。

《遊子吟》是有“詩囚”之譽的孟郊在溧陽所寫。詩人早年漂泊無依,直到五十歲時才得到了一個溧陽縣尉,總算結束了長年的漂泊不定的生活,于是便将母親接來同住。

詩人飽嘗了世态炎涼,更覺親情可貴,于是寫出這首感人至深的頌母之詩。該詩語言淺顯易懂,看似尋常無奇,卻描寫體貼入微,感情真摯深切,給人印象入目三分。

這首詩藝術地再現了人所共感的平凡而又偉大的母愛的無私與偉大,所以千百年來赢得了萬千讀者強烈的共鳴,是廣為流傳、婦孺皆知的名作。

到了清朝,《遊子吟》的故鄉溧陽又有兩位詩人吟出了感人肺腑的詩句:“父書空滿筐,母線萦我襦”(史骐生《寫懷》),“向來多少淚,都染手縫衣”(彭桂《建初弟來都省親喜極有感》),由此可見《遊子吟》給後人的深遠影響。

關于母愛的古詩名言(隐藏在古詩詞裡的母愛)2

王安石:月明聞杜宇,南北總關心。

十五王安石

将母邗溝上,留家白紵(zhu)陰。

月明聞杜宇,南北總關心。

邗溝,在山陽縣,位于陝西省商洛市,地處秦嶺南麓。邗溝是聯系長江和淮河的古運河,也是中國最早見于明确記載的運河。

白紵,指白紵山,在太平州,今安徽省馬鞍山市當塗縣縣城東南兩公裡處,為姑溪河和青山河彙合之處。桓溫領妓遊山,好為白紵歌,故以名之。

《十五》又名《将母》,應該是王安石(1021年——1086年)早期創作的一首描寫母愛的佳作,該詩在王安石作品中獨樹一幟,值得品味。

古曆每月十五适逢月圓之夜,人們有全家團聚共同賞月的習慣。所謂“天上月圓滿,人間喜團圓”。

此詩寫詩人将母親留在邗溝,小家卻成在白紵。自古“忠孝不能兩全”,王安石初入政壇,羽翼未豐,與母親分别,還真是人在江湖,身不由己。

遙想母親在月圓之夜聽到杜鵑鳥“不如歸去”的叫聲,就念叨起離鄉在外的兒子。雖然南北相隔,距離遙遠,但是仍然深深牽挂,思念不絕如縷。

這首五言絕句是王安石描寫母子連心、母慈子孝的真實寫照。


關于母愛的古詩名言(隐藏在古詩詞裡的母愛)3

黃景仁:慘慘柴門風雪夜,此時有子不如無。

别老母(清)黃景仁

搴帷拜母河梁去,白發愁看淚眼枯。

慘慘柴門風雪夜,此時有子不如無。

清朝詩人黃景仁(1749年——1783年)四歲而孤,家境清貧,少年時即負詩名,為謀生計,四方奔波。他一生懷才不遇,窮困潦倒,後授縣丞,未及補官即在貧病交加中客死他鄉,年僅35歲。

清高宗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黃景仁外出為官府辦事,在一個風雪交加的夜晚,他告辭妻女和拜别老母,寫下了這首詩來表達分别時的複雜心情。

遊幕是指舊時知識分子離開本鄉到外地尋求教學或投向官府求職,這是無一定目的地的,所以隻能說河梁去。

詩人掀開門簾,告訴老母,就要啟程動身了,心情卻五味雜陳。一方面母親年邁,放心不下,另一方面又為生活所迫,不得不出去尋找機會。

老母不能安享晚年,生活異常艱難困苦,兒子卻無能為力,甚至連床前盡孝也無法繼續。這種情感的磨難,真令人寸腸欲斷、撕肝裂肺。

《别老母》一詩,比起那些愛母、敬母的直描作品,更具感染力,是愛母作品中不朽的絕唱。

關于母愛的古詩名言(隐藏在古詩詞裡的母愛)4

小結:

“鴉反哺,羊跪乳。”自然界的小動物都有感恩養育之情,更何況身為萬物之靈的人類。

孟母三遷,隻為給孟子一個學習的良好環境;嶽母刺字,隻為教育嶽飛樹立精忠報國的思想。無數史詩一樣的典故,讓我們明白母親生恩情重,啟蒙教育影響巨大。

“十月胎恩重,三生報答輕。”母愛,是詩歌永恒的主題。細心品讀與母愛有關的古詩詞,讓我們從這裡讀懂親情,從這裡學會感恩。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