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初開始,各區的幼兒園招生登記已經陸續啟動,這就表示你家孩子将要真正的走進幼兒園的集體生活,而不是像在托班“體驗”生活。
還沒經過的人會說,不就是上個幼兒園嗎?呵呵哒,他們可能還無法體會,孩子第一次需要獨自面對新的陌生環境,家長們這一天的心情簡直就是度!日!如!年!
所以,為做好入園前的準備,如今許多孩子在入園前都有“托班經曆”,同一個班上,有時候入過“托”的孩子比例甚至會占到全班總數的三分二以上。除了那些一兩歲就被“送托”的寶寶,還有相當一部分幼兒是在入園前的半年或幾個月才被托起來的,這在一定程度上已經大大減低寶貝的入園焦慮。
幼兒園裡的早期教育,其實是一種科學的“啟蒙”,就是根據孩子身心發展的特點,抓住教育的“關鍵期”,發展孩子的智力(觀察力、思維力、記憶力、注意力、想 象力和創造力),促進孩子身體正常的發育以及機能的協調發展,培養孩子有益的興趣,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和學習習慣。而所有這些,都可以幫助孩子奠定良好的 終身發展基礎。
接孩子放學你會問什麼?
每天離園回家的時候,是孩子思維最活躍、最興奮的階段,他期待着與家人分享一天的生活感受,期待着爸爸媽媽對自己的認可、鼓勵與支持。利用好這一“黃金時間”,就會培養親密的家庭關系,使孩子的思維更加活躍,讓孩子産生積極的情感态度,從而對新的生活和學習充滿向往。
中國父母接孩子回家時的常見提問:
1、今天在幼兒園吃什麼了?
2、你今天學什麼了?
3、有人欺負你嗎?
4、今天老師布置作業了嗎?
國外父母接孩子回家時的常見提問:
1、你今天快樂嗎?
2、今天有什麼有趣的事嗎?
3、你有什麼作品嗎?
4、今天和大家玩得高興嗎?
不同的問話體現了不同的教育理念和方法,也引導着孩子一生的價值取向。
當我們比較關注孩子的生活情況和學習情況時,孩子也會更加看重自己的生活過程、物質環境,學習成果等,這無可厚非,但是可能會讓孩子忽視了自己内心情緒情感的變化、興趣的建立等。
如果我們把注意力更多地放在孩子的情緒情感、興趣、能力以及孩子自身成功感的建立和與夥伴交往上。更容易讓孩子有傾談的欲望,有表達的意願,會讓孩子對自己的作為有所感觸,并且會對明天的幼兒園生活産生向往和期待。
第一句話試試問這些:
“你今天最快樂的事是什麼?”
“今天你和小朋友一起做了什麼遊戲?”
“你聽見、看見了哪些有趣的事?”
“今天你又學習了什麼新本領?”
“你的好朋友是誰?”
在孩子離園思維最活躍、最興奮的階段,家長可以好好利用這段時間,給孩子的表達、情感抒發創造良好的機會。
孩子,為什麼我不能和你愉快的聊天了?
曆史總是驚人的相似,當我們乳臭未幹的時候,就已經不喜歡甚至不願意和父母聊天。不知從什麼時候起,你的孩子也變得不願意和你聊天,有了自己的死黨和小秘密。這時候,也許你會失落,很懷念孩子小時候和你無所不談的時光。從無所不談到有所保留,再到非必要不談話,親子關系越來越差。到底是哪裡出了問題?越來越多的父母開始覺得,每天用“吼叫”和孩子溝通行不通,但是卻苦于不知道該用何種方式才能和孩子進行良性溝通。
其實,除了懂得控制自己的情緒之外,還要掌握一些說話的技巧。而這些技巧,往往并不是隻适用于育兒。它适用于我們日常生活中的方方面面。
康奈爾大學韋爾醫學院心理學教授肯尼斯·巴裡西在《積極的情緒,自信的孩子》分析,孩子為什麼不願意跟我們談起壞情緒?我們明明知道并非這樣,為什麼他們還總是說“一切都好”?小孩子為什麼總是捂住耳朵,大聲吼叫,根本不理會我們的問題,或者說“我不會告訴你的”。他們為什麼總是拒絕聽從我們的想法?我們該怎麼辦?
孩子不跟我們交談,是因為他們生氣了或者覺得很丢臉,或者害怕我們會批評他們,又或者交談并不能讓他們好受一些。一般我們問孩子問題,他們聽到的絕不僅僅是問題本身。他們聽出了話外之音和暗示。直覺告訴他那些聽起來很中性的問題其實并不中性。他會懷疑我們這麼問的用意何在?在與各年齡層孩子的交流中,我發現了孩子不願意交談的四個基本原因。
原因一:“談話次數太多了”
治療中,孩子經常抱怨“談話次數太多了”。其實是他們擔心談話隻會讓他們重新經曆糟糕的感覺,這種擔心确實有一些道理。孩子并非時時都處在壞情緒中。某個時刻,可能他已經經曆了一種盡管脆弱,但足夠完美的情緒平衡,壞情緒有所緩解,他不希望這種平衡被打破。
如果我們讓他自己待着,他确信壞情緒會消失。當我們向孩子表達自己的理解時,例如我們會說“我認為孩子有時害怕一旦談起這些問題,他們隻會覺得痛苦……他們不想重新再經曆這種糟糕的感覺……他們覺得聊天沒什麼用”,許多孩子都會承認這種擔心。當然,我們也要承認,有時候“談論痛苦時,那一刻你确實再次覺得痛苦”。之後我們可以加入自己的意見“有時候聊一聊也很好,因為你會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這樣你會感覺好受一些”。
原因二:“我沒有問題”
孩子不願意聊天最深層次的原因可能是害怕自己哪裡出問題了。孩子經常會被說“你是不是哪裡有問題啊”,例如,父母生氣時會問“你怎麼回事?”或者說孩子“真壞”。這時,孩子保持沉默,以保護自己,免得表現出很羞愧。
這就是為什麼孩子願意談論自己的擔擾,卻對那些糟糕的情緒閉口不提,因為擔擾不會像被同齡人排擠一樣,直接危害孩子的自尊心。
因為感覺太痛苦,孩子不願提起。他們害怕聽到我們的回答,害怕這些回答會證實他們那些說不出的擔心(即都是他們的問題),或者我們會責備他們(他們因此會激動地責備他人)。
當孩子意識到我們的問題中隐含或暗示出我們覺得他的問題很嚴重,不是多數孩子都存在的普遍問題時,他會立即變得防備起來,不願意繼續聊下去。如果我們告訴孩子,很多小朋友都這麼覺得或都有這種問題,大人有時也有這種壞情緒,孩子通常會明顯放松下來,之後會敞開心扉。
原因三:反抗和争辯
孩子也會用拒絕談話作為表達抗議或争辯的手段。回憶每一次被批評,或預見到可能的批評都會激起我們心中的防禦意識,每一次情感傷痛都會讓孩子的保護殼變得越來越硬。如果我們經常批評孩子,他們會不再與你交流或選擇離開。
在許多家庭裡,批評、争吵和無結果的争論成為一種常态:孩子形成了防禦習慣,心底裡在争辯。當你讓他聊聊時,他預見到可能招緻更多的批評,或者太氣憤了沒辦法聊天。在這種情況下,孩子不願意交談其實在表達抗議。
原因四:“聊天沒有用”
許多孩子覺得聊天根本沒用,并堅信聊了也不會有任何幫助。他們可能曾努力與父母交談,解釋他們的感受,尤其是傳達他們感受到的不公平的感覺。但是交談進行得并不順利,父母可能掌控了整個對話,并沒有花時間好好聽他們的想法。因此,孩子覺得,聊天實際上是“被聊天”。
孩子不願意交談還有其他的原因:他可能因為你的反對而覺得很焦慮,或者他需要保護自主權(“我想自己做”)。有些孩子甚至根本就不知道如何談論自己的感受。
不能那樣聊天,那應該怎樣聊呢?
我們花了兩年時間學說話,卻要花數十年時間學會閉嘴。說,是一種能力;不說,是一種智慧。
l 信任的語氣
孩子特别希望得到成人特别是父母的信任,所以對孩子說話時要表現出充分的信任。如,孩子想學鋼琴,你用信賴的語氣說:“孩子,隻要努力學,認真學,一定能學會。”這無形中就給了孩子一份自信,并讓他明白,隻有堅持才能獲得成功。假如用的是挖苦的語氣:“就你這樣坐不住、三分鐘的熱情還想學鋼琴?”就會給孩子的自尊心帶來傷害,令他對自己的能力産生不自信。
l 尊重的語氣
從兩三歲起,孩子的自我意識就開始萌芽,随着年齡的增長這種自我意識會愈發強烈。孩子有了自己的一些主見,說明孩子知道了自己的力量和能力。當他提出自己不同的看法和要求時,不要認為是他不聽你的話,跟你對着幹,而粗暴地反對他。
如你要求孩子學英語,可他還想再玩一下,你不能發脾氣:“越大越不聽話了,不好好學習,看你長大了能幹什麼。”這樣做隻會讓孩子更加厭惡學習。應該用尊重的語氣:“那你再玩一會兒,不過,玩完了,可一定要學英語。”孩子就樂于接受了。
l 商量的語氣
每個孩子都是有自尊心的。要孩子去做某件事情,可用商量的語氣,讓他明白,他跟你是平等的,你是尊重他的。比如,你想要孩子把地上亂丢的玩具收拾整理一下,可以這麼說:“寶貝,玩具亂丢,多不好的習慣啊,你跟媽媽一起把玩具收拾一下好嗎?”
千萬不要用命令的語氣:“你怎麼搞的,玩具亂丢,快點去收拾好!”否則,孩子聽你責備,心裡就會産生反感,即使按你的要求去做,也是不開心的。
l 贊美的語氣
每個孩子都有優點,都有表現欲,發現孩子的優點并加以贊賞,會讓他更加樂于表現。孩子畫了一幅畫,也許畫得不是很好,可孩子作畫的熱情和認真勁兒就是最大的優點。當孩子把畫捧給你看時,不能輕描淡寫地應付幾句:“畫得一般,好好練。”這樣會讓孩子對畫畫失去熱情和信心。應該用贊賞的語氣肯定他的作品:“想不到我的寶寶畫得這麼好,繼續努力,一定會畫得更好。”
孩子的表現欲得到了滿足,有了快樂的情緒體驗,對畫畫就會更有興趣。
l 鼓勵的語氣
要孩子做到沒有過失,這是不可能的。當孩子做錯了事,不要一味地批評責備,而應幫助他在過失中總結教訓,積累經驗,鼓勵他再次獲得成功。如孩子第一次幫媽媽端飯碗失手掉到地上打爛了。
你不能責備他:“連個碗都端不穩,真笨。”這樣會打擊孩子嘗試新事物的信心和勇氣。應該用鼓勵的語氣:“不小心打爛了碗,沒關系,以後先用手指試試燙不燙再去端。”這樣,既教給實踐的方法,又給了孩子再次嘗試的信心。
我們說父母的一言一行影響孩子一生,行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這個言語的力量同樣不可忽視,語言用不好,隻是重複的廢話,産生的效果微乎其微,語言用的好,令孩子如沐春風,欣然接受,還有一句頂萬句的神奇效果。
孩子感冒和過敏性鼻炎不一樣,家長要分清
百花盛開,花紅柳綠,這絕對是爹媽遛娃的絕佳時機,然而一旦發現寶寶有打噴嚏的現象,就懷疑是不是衣服穿少了,沒有及時擦汗風一吹着涼啦,讓小寶貝感冒了呢?
NO!其實,還有一種疾病跟感冒神似,那就是——過敏!你家寶寶很有可能是被一批春日裡組團而來的過敏源打擾啦!當空氣随風吹來的過敏源物質刺激寶寶鼻腔黏膜,就會出現打噴嚏、鼻子癢、流清鼻涕、咳嗽、氣喘等和感冒相似的症狀。
今天,我們除了根據大家需求一塊兒看看感冒與鼻炎如何區分治療,也一塊看看寶寶霧霾天應該如何做好護理與防護措施!
一、流涕、鼻塞、咳嗽≠感冒!
1、鼻癢:過敏性鼻炎的患者,鼻腔與咽喉部位會非常癢,還可能伴有眼、耳、咽喉等多處發癢;感冒主要表現為鼻塞;
2、流清鼻涕:過敏性鼻炎伴随着打噴嚏還會有大量鼻涕;感冒初期一般也會流清鼻涕,但量不會很多
3、打噴嚏:過敏性鼻炎的症狀之一就是連續打噴嚏;感冒也會打噴嚏,但次數不多;
4、全身症狀:過敏性鼻炎無全身症狀;感冒則有全身症狀,如全身無力、肌肉酸痛等。
5、症狀出現順序:感冒症狀通常是逐一出現,常以喉嚨痛開始,接着打噴嚏,後來才流鼻水,且較不易引起眼睛及喉嚨發癢。典型的過敏性鼻炎症狀是全部一起來,打噴嚏、流清鼻水、鼻子癢、鼻塞等等,避免過敏原後即可緩解,且病人常有病史可循。
6、症狀持續時間:針對過敏性鼻炎的症狀怎麼鑒别來說,若症狀持續時間超過7-10天,就可能不是感冒。
7、症狀發作的間隔時間:感冒症狀往往是暴露、接觸到病毒數天後才出現;過敏性鼻炎是幾乎接觸到過敏原後立即發作。譬如每次打掃房間,灰塵一揚起就打噴嚏、流鼻水,這表示可能患過敏性鼻炎。
二、孩子患過敏性鼻炎的症狀有:
1、出現陣發性或者連續性的噴嚏,是過敏性鼻炎的主要表現之一。每次發作時一般不少于五個噴嚏,甚至還會出現十幾個幾十個噴嚏。特别喜歡在早晨和晚上打噴嚏,而且一打起噴嚏,就像正在掃射的機關槍,突然又劇烈,輕易停止不了。
2、出現鼻涕。打完噴嚏後,清水鼻涕一直流不停。而且,每次發作的輕重程度不一,可持續十幾分鐘或幾十分鐘。
3、出現鼻塞的症狀。由于患者的病情有所不同,鼻塞的程度也是輕重不一,一般多為單側或雙側,間歇性或持續性。嚴重時,還會出現交替性的鼻塞症狀。
4、出現嗅覺障礙。幼兒常常會因為患病而聞不到氣味,難受時要張開嘴才能呼吸。
5、有流眼淚的症狀。幼兒眼睛會發癢,不停地揉眼睛,并且淚水也會不斷地流下來。
鼻炎是兒童常見的病,随着社會發展,空氣質量下降,霧霾天氣嚴重,越來越多的孩子,出現鼻子不适,有時候父母不注意,感冒沒和鼻炎分清楚,導緻問題惡化。所以,孩子鼻子不适千萬要分清,看看是感冒引起,還是孩子有鼻炎傾向。
如果想了解更多關于親子成長的教育方式,請關注我們。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