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論述十四五經濟高質量發展規劃

論述十四五經濟高質量發展規劃

圖文 更新时间:2024-07-01 02:27:51

論述十四五經濟高質量發展規劃?“十三五”時期是我國經濟發展取得不平凡成就的時期着眼于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在紛繁複雜的國内外形勢下,以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觀大勢、謀大局、抓大事,牢牢把握發展這一重大時代主題,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堅持新發展理念,深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精準發力打好三大攻堅戰,着力推動高質量發展,實現經濟量的合理增長和質的穩步提升特别是,面對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帶來的前所未有沖擊,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展現了中國經濟的巨大韌性、潛力和回旋餘地,保持了中國經濟巨輪行穩緻遠,我來為大家講解一下關于論述十四五經濟高質量發展規劃?跟着小編一起來看一看吧!

論述十四五經濟高質量發展規劃(十三五成就輝煌的五年)1

論述十四五經濟高質量發展規劃

“十三五”時期是我國經濟發展取得不平凡成就的時期。着眼于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在紛繁複雜的國内外形勢下,以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觀大勢、謀大局、抓大事,牢牢把握發展這一重大時代主題,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堅持新發展理念,深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精準發力打好三大攻堅戰,着力推動高質量發展,實現經濟量的合理增長和質的穩步提升。特别是,面對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帶來的前所未有沖擊,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展現了中國經濟的巨大韌性、潛力和回旋餘地,保持了中國經濟巨輪行穩緻遠。

---------------

經濟發展邁向新征程

“十三五”時期的5年,是我國經濟發展曆程中又一承上啟下的重要5年。在這一時期,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處在轉變發展方式、優化經濟結構、轉換增長動力的攻關期。因此,我國經濟發展的政策取向,從過去單純追求量的高速增長轉向推動實現量的合理增長和質的穩步提升,尤其是後者,為經濟持續穩定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經濟實力再上新台階。2019年,我國國内生産總值達99.1萬億元,占全球經濟比重16%,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30%左右,預計“十三五”期末國内生産總值将超過100萬億元。這不僅鞏固了我國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的地位,也進一步增強了我國作為世界經濟增長重要引擎的作用。經濟總量的持續擴張,推動人均國内生産總值突破1萬美元,标志着我國大踏步邁向高收入國家,經濟發展正呈現新的面貌。

經濟高質量發展不斷取得新進展。創新成為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十三五”時期,一大批重大科技成果破繭而出,載人航天、探月工程、超級計算、量子通信等,既是加快建設創新型國家的典範工程,也為經濟發展孕育着強大的内生動力。

“三新”經濟蓬勃發展。2019年,以新産業、新業态、新模式為代表的“三新”經濟增加值為161927億元,相當于GDP的比重為16.3%,比2018年提高0.2個百分點,“三新”經濟增加值在國内GDP中的占比已連續3年走高,為經濟發展不斷注入新活力新動力。

經濟結構持續優化。2019年,我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41.2萬億元,已成為世界第一大市場,最終消費支出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保持在60%左右,消費已是拉動經濟增長的第一動力,對經濟發展的基礎性作用繼續增強。

産業競争力穩步提高。我國制造業增加值多年位居世界首位,是全球産業鍊、供應鍊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環;2019年,規模以上高技術産業增加值占到14.4%,服務業增加值占國内生産總值比重達53.9%,我國産業邁向全球價值鍊中高端取得新進展。

人民生活全面改善

“十三五”時期的5年,是人民生活質量顯著提高的5年。大河流水小河滿。随着經濟實力的整體提高,我國在幼有所育、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想民之所想、幹民之所盼,民生保障和民生改善持續增強,人民對美好生活的追求日益廣泛并逐步得到滿足,全面小康正一步步變為現實。

居民收入穩步增長。2019年,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30733元,比2015年增長39.9%,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快于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城鄉居民收入差距進一步縮小。2019年,全國居民恩格爾系數降至28.2%、比2015年下降2.4個百分點,已連續8年下降,達到了聯合國20%-30%的富足标準。1.4億家庭年收入在10萬-50萬元之間,中等收入群體規模持續擴大,位居世界首位,為加快形成強大國内市場提供了有力條件。

脫貧攻堅取得決定性成就。從2016年到2019年,我國有超過5000萬農村貧困人口脫貧。按照每人每年2300元(2010年不變價)的農村貧困标準計算,2019年末農村貧困人口551萬人,比2018年末減少1109萬人,貧困發生率0.6%,比2018年下降1.1個百分點,全年貧困地區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567元,比2018年實際增長8.0%。到2020年末,我國現行标準下農村貧困人口實現脫貧,貧困縣全部摘帽,解決區域性整體貧困的目标任務可如期實現,全面兌現我們黨的莊嚴承諾。

就業優先政策取得顯著成效。就業是民生之本,中央始終把就業工作擺在經濟社會發展的突出位置,實施積極的就業政策。從2016年到2019年,我國城鎮新增就業累計達5378萬人,勞動參與率和就業率在主要經濟體中一直處于較高水平。2019年,城鎮新增就業人數明顯高于1100萬人以上的預期目标,完成全年目标的122.9%;各月全國城鎮調查失業率保持在5.0%-5.3%之間,實現了低于5.5%左右的預期目标。

改革開放向縱深挺進

改革開放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一招,也是決定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标、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關鍵一招。“十三五”時期,改革開放始終是進行時,而且力度更大、範圍更廣、影響更遠。全面深化改革、實行更高水平開放,不斷釋放制度紅利,為積極應對各種風險挑戰、促進經濟持續穩定發展提供了強大的制度保障。

全面深化改革取得重大突破。“放管服”改革持續推進,營商環境不斷優化,成為提高政府服務效能、激發市場主體活力的重要推手;建設高标準市場體系,完善公平競争制度,全面實施市場準入負面清單制度;推進要素市場制度建設,實現要素價格市場決定、流動自主有序、配置高效公平;健全以公平為原則的産權保護制度,加快完善産權保護制度體系;國資國企改革政策體系基本形成,改革由“提速”向“提質”轉變,等等。一系列加快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改革舉措,實現了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的定向突破,起到了為經濟發展聚合力激活力的積極作用。

加快建設更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體制。“十三五”時期,全球經濟治理格局激烈動蕩,單邊主義、保護主義有增無減,經濟全球化遭遇逆流。越是在這種形勢下,越是要堅持更高水平對外開放不動搖。從商品和要素流動型開放轉向更加注重規則等制度型開放,從過去的以沿海地區開放為主轉向全域開放,從“引進來”轉向“引進來”“走出去”并重,是這一時期更高水平對外開放的主要特點。2019年3月,全國人大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外商投資法》,有助于提高外商投資政策的透明度和保障外商投資企業平等參與市場。我國已成功舉辦兩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累計與138個國家和30個國際組織簽署200份共建“一帶一路”合作文件,提供了打造高質量開放型世界經濟的“中國方案”。

添能蓄勢增強經濟發展内生動力

“十三五”時期我國經濟發展取得的成就是全方位的、開創性的。這源于我們黨對經濟形勢的正确判斷,源于對經濟趨勢的深刻把握,源于我們黨對推動經濟發展的科學決策。堅持用黨的創新理論武裝頭腦、指導實踐,從而推動經濟持續穩定發展,并實現新的跨越。

面對政府與市場關系的經典課題,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和更好發揮政府作用。持續打硬仗,啃硬骨頭,确保幹一件成一件,堅決破除制約經濟發展活力和動力的體制機制障礙,勇于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籬。深化市場化改革帶來了體制機制創新,帶來了無數市場主體的活力競相迸發。

面對新時代新任務新要求,堅定不移地貫徹新發展理念。以創新發展解決發展動力問題,以協調發展解決發展不平衡問題,以綠色發展解決人與自然和諧問題,以開放發展解決發展内外聯動問題,以共享發展解決社會公平正義的問題,有力回應了社會主要矛盾的轉化和人民對美好生活的追求,促進經濟發展向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更為安全的方向發展。

面對經濟發展中長期累積的老大難問題,堅持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将發展經濟的着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把提高供給體系質量作為主攻方向,在“鞏固、增強、提升、暢通”上多下功夫,更多采取改革的辦法,更多運用市場化、法治化手段,以高質量供給引領需求,實現更高水平的供需适配,為經濟持續穩定發展夯實後勁。

面對我國發展階段、環境、條件變化,加快形成以國内大循環為主體、國内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以國内大循環為主體,通過挖掘内需潛力,使大循環帶動雙循環,從而更好聯通國内市場和國際市場,更好利用國際國内兩個市場、兩種資源。新發展格局正成為我國經濟發展的重要着力點,為“十三五”圓滿完成和開啟“十四五”經濟發展新境界指明了方向。

張德勇(中國社會科學院财經戰略研究院研究員) 來源:中國青年報

來源:中國青年報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