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州不單單隻有徽硯,還有三雕,那麼具體是哪三雕呢?是木雕、石雕、磚雕。其中磚雕在徽州最為出名,技藝精湛不說,現在已經享譽海内外了。徽州磚雕有什麼特色呢?一起來城市文化裡看看。
徽州磚雕是徽州文化中的一部分,體現了古徽州人民的勤勞智慧和藝術才華,是研究徽州文化、經濟、建築史珍貴的資料,史古徽州地域文化的一朵奇葩,中華民族的文化遺産。20世紀80年代,随着歙縣古建公司的成立,磚雕作為一種實用裝飾藝術重新恢複了生機。
中國磚雕是由東周瓦當、空心磚和漢代畫像磚發展而來的。漢代畫像磚是墓室預制構件的大型空心磚,它是在濕的泥坯上用印模捺印各種圖像。
北宋時形成磚雕,成為墓室壁面的裝飾品。在河南、山西、甘肅等地發掘的北宋墓室,三面牆壁均以磚雕貼砌而成。墓室内的磚雕數量、質量以及所選用的題材,都取決于墓室主人的社會地位。常見的題材有墓室主人夫婦對坐、男仆托盤、侍女執壺等,再現了墓室主人生前的生活情景。金代,墓室磚雕的内容更加豐富,技藝也有所提高。
建于大安二年(1210)的山西侯馬董玘堅墓室,在不足4.7平方米的面積上,磚雕布滿全室,雕刻有模仿木結構的鬥拱、拱眼、藻井、大門、隔扇等,以及屏風、幾凳、花卉、鳥禽、人物、演戲場面等圖案,其中站立在戲台口的生、旦、淨、末、醜等演員運用圓雕技法,形象栩栩如生,是金代磚雕的代表作品。
元代,墓室磚雕逐漸衰落。至明代,磚雕由墓室磚雕發展為建築裝飾磚雕。例如,南京明孝陵宮城東西兩側的磚雕八字牆上雕刻大卷草折枝花等浮雕圖案,安徽鳳陽明代中都城址内須彌座上的折枝花和梅花鹿、雲彩、龍等磚雕圖案;同時,安徽、江蘇等地的民間磚雕也有了發展。
清代,北京紫禁城宮廷内牆面夾柱的通氣孔也都使用磚雕,镂雕花鳥圖案,牢固而美觀,且利于空氣流通。慈禧太後陵寝隆恩殿及其東西配殿的牆面也用磚雕貼砌而成,有的貼金,輝煌耀目。建于同治年間(1862~1874)太平天國将領李世賢的浙江金華府第,其前庭照壁的磚上雕刻龍、鳳、仙鶴等圖案,風格剛勁粗壯。
清代民間磚雕除江蘇、安徽外,在山西、浙江、福建、廣東、北京等地有了很大的發展,它們大多作為官吏、富豪、地主宅院的廳堂、大門、照壁、祠堂、戲台、山牆等建築的裝飾,雕刻精巧,有的陪襯以灰泥雕塑或鑲嵌瓷片,争奇鬥勝,富貴華麗。清代後期,磚雕趨向繁缛細巧,具有繪畫的藝術趣味。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