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草字頭生僻字大全帶拼音

草字頭生僻字大全帶拼音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2-09 04:23:32
(一) 古文字「爨」:一人燒竈,一人做飯

北京西郊門頭溝的群山中,隐藏一座明代以來形成的古老村落——爨底下村:

草字頭生僻字大全帶拼音(咬文嚼字冷僻字)1

「爨底下村」的「爨」讀為「cuàn」,是一個非常冷僻的漢字,當地人為「爨」這個字編了一個順口溜——「興字頭,林字腰,大字下面架火燒」:

草字頭生僻字大全帶拼音(咬文嚼字冷僻字)2

爨底下村的「爨字牆」

據《說文》記載,「爨」是戰國齊國的方言字,本義「炊」,也就是「做飯」的意思。

《說文》:爨,齊謂之炊爨。

「爨、炊」同為齒音,古音也很相近,故「爨、炊」音近義同,文獻中「爨、炊」互訓:

草字頭生僻字大全帶拼音(咬文嚼字冷僻字)3

草字頭生僻字大全帶拼音(咬文嚼字冷僻字)4

注1

《說文》對「爨」的篆文字形構造解釋是:「象持甑,冂爲竈口,廾推林內火」

草字頭生僻字大全帶拼音(咬文嚼字冷僻字)5

依據《說文》将篆文來分解一下,有五個字符構成,如下所示:

草字頭生僻字大全帶拼音(咬文嚼字冷僻字)6

馬叙倫先生認為「爨」字的上部字形其實「雙手持鬲」【注2】:

草字頭生僻字大全帶拼音(咬文嚼字冷僻字)7

綜上可見,不管是「持甑」還是「持鬲」,「爨」字其實有「四隻手」,這就是在描述古代用柴火竈做飯的場景:一人在竈台上「抖鍋」,一人在竈頭加柴燒火:

草字頭生僻字大全帶拼音(咬文嚼字冷僻字)8

「爨」後來引申可用以指做飯的爐竈,與「竈(竈)」同意:

草字頭生僻字大全帶拼音(咬文嚼字冷僻字)9

同注1


二、今文字「爨」:訛變為「興字頭」和「大字底」

「爨」在今天是冷僻字,在秦漢時代并不是很冷僻。秦漢簡牍和玺印中可以見到這個字:

草字頭生僻字大全帶拼音(咬文嚼字冷僻字)10

可以看出《睡虎地秦簡》的古隸,有些字形相比篆文有所簡省:

草字頭生僻字大全帶拼音(咬文嚼字冷僻字)11

睡虎地秦簡中的「爨」

傳世的傳抄古文字有各種簡體和異體:

草字頭生僻字大全帶拼音(咬文嚼字冷僻字)12

後來,「爨」字的「雙手持甑」的部件,漸漸訛變成「興字頭」,下面的「雙手」則連筆草寫成「大」形:

草字頭生僻字大全帶拼音(咬文嚼字冷僻字)13

古文字的「興」其實也有「四隻手」,字形如下:

草字頭生僻字大全帶拼音(咬文嚼字冷僻字)14

草字頭生僻字大全帶拼音(咬文嚼字冷僻字)15

裘錫圭先生認為「興」四隻手共同一起舉起「筒」或者「桶」一類物體,表示「舉起」。

所以,《說文》釋「興」為「起也」:

《說文》:起也。從舁從同,同力也。

「四個手」的符号其實就是《說文》所說的「舁(yu2)」,《說文》釋為「共舉」也:

草字頭生僻字大全帶拼音(咬文嚼字冷僻字)16

草字頭生僻字大全帶拼音(咬文嚼字冷僻字)17

所以,從字源角度來說,「爨」字中并沒有「興字頭」「大字底」,而是經過訛變恰好與「興字頭」、「大」同形。

這也就是是古文字演變成今文字中出現的「偏旁的變形和混同」,也叫「隸合」和「隸分」。

舉例子就能秒懂:

今文字「大」的古文字來源其實很多,這叫「隸合」

草字頭生僻字大全帶拼音(咬文嚼字冷僻字)18

古文字「雙手」符号演變成很多今文字字形,包括「大」,這叫「隸分」:

草字頭生僻字大全帶拼音(咬文嚼字冷僻字)19

引自注3


三、結論

古文字「爨」字本從「舁」、從「鬲」、從「冂(内)」、從「林」、從「火」,是一個會意字,以「兩手加薪燒竈,兩手持鬲烹煮」會意,表示「炊」之意,後來也引申表示「竈」。

古文字中的「舁」上面的「兩雙手」和「鬲」,在今文字中訛變「興字頭」,「舁」下面「一雙手」演變成「大字底」。

當然,我這裡并不是說「興字頭,林字腰,大字下面架火燒」的順口溜是錯誤的,「爨」字作為一個十分複雜的冷僻字,編這個順口溜便于記憶,是無傷大雅的。

同時「爨」也是一個非常古老的姓氏,今天「爨」姓很少見,但是在秦漢魏晉為望族大姓。

比如:雲南曲靖出土的「二爨碑」——《爨[cuàn]寶子碑》、《爨龍顔碑》

草字頭生僻字大全帶拼音(咬文嚼字冷僻字)20

草字頭生僻字大全帶拼音(咬文嚼字冷僻字)21

不但是隸楷過度的「活化石」——爨體,也反應魏晉南北朝時代的漢蠻交融,爨氏家族為「雲南王」的曆史。【注5】

---------------------------

參考文獻
  1. 漢語大字典編輯委員會編纂(1987),《 漢語大字典》(第二版), 湖北辭書出版社,頁2413
  2. 古文字诂林編纂委員會編纂.(2001).,《古文字诂林》,上海教育出版社,冊3 ,頁250。
  3. 裘錫圭(2014),《文字學概要》,商務印書館,2014,頁89
  4. 同注1
  5. 馬喜梅. (2016). 爨氏統治時期雲南民族關系的演變——基于“二爨”碑的研究. 學術探索(1), 113-118.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