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喝水嗆吞咽困難四肢無力什麼病

喝水嗆吞咽困難四肢無力什麼病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2-24 20:58:29

“狼吞虎咽”通常是說吃東西又猛又急。

一般而言,是一種不太有禮貌的行為。但是在「吞咽困難」的人看來,狼吞虎咽卻是一種可望不可及的夢想,因為進食對他們而言可謂是困難重重。

喝水嗆吞咽困難四肢無力什麼病(喝水容易嗆到小心)1

吞咽是一種将口腔中咀嚼過的食物沿着食道下行進入胃部的過程,解剖結構包括口腔、咽、喉和食管。吞咽時,首先由舌頭将食物推向咽喉,然後,食物就會自動的從咽喉進入人體的胃部。

「吞咽困難」是指食物不能安全、有效的經口腔輸送至胃,容易造成患者營養不良、脫水、誤吸、吸入性肺炎等并發症,甚至造成窒息或死亡。

吃飯時為什麼會被“嗆”到?

吃飯或者喝水被嗆到,其實是食物“走錯路”了。

喝水嗆吞咽困難四肢無力什麼病(喝水容易嗆到小心)2

我們在說話或呼吸時,會厭組織向上,使氣道打開;吞咽時,會厭組織向下,将氣道蓋住,使食物或水不會進入氣管中。

如果我們在說話的時候吞咽食物,會厭組織來不及關閉,食物就會進入氣管,引起嗆咳。

偶爾被嗆一次,一般不會有太大問題。但是,如果我們在靜靜地吃飯、喝水時,也會出現嗆咳的情況,一定要警惕吞咽障礙,尤其是老年人。

一項調查數據表明,65歲以上的老人患有吞咽障礙的概率是45%,80歲的老人吞咽障礙的發生率高達75%。

吞咽障礙是被忽視的“高危分子”,分生理性和病理性兩種:

生理性吞咽障礙:源于年齡增長導緻的身體機能退化,比如,老人的呼吸功能、咳嗽反射、肌肉協調能力都會出現衰退,因此就會出現吞咽困難、易嗆咳等。

病理性吞咽障礙:多由特定疾病導緻,最常見的是腦卒中、帕金森(晚期)、老年癡呆症(晚期)等。數據顯示,腦卒中患者中,吞咽障礙的發生率高達64%~90%。

喝水嗆吞咽困難四肢無力什麼病(喝水容易嗆到小心)3

吞咽障礙不是小事,會導緻營養不良、脫水、窒息以及吸入性肺炎等問題,其中窒息和吸入性肺炎常常會危及患者的生命。

3個簡單動作自測口唇運動功能

一是閉唇動作。

先閉上嘴唇,兩隻手用力扒開嘴角,如果輕松就能扒開或者根本閉不上,就說明一側的嘴唇力量有缺陷,吃飯和喝水時可能會漏出。

二是轉舌頭。

用舌尖先試着頂住上硬腭,然後舔左右嘴角、上唇、下唇,如果能感受到舌頭的力量,并且可以完成整套動作,說明舌頭功能沒有大問題。

三是鼓腮幫。

鼓起腮幫以後,用手輕輕敲一敲腮幫,如果漏氣,說明一側的唇部力量可能有缺陷。

如果确定有吞咽困難的情況,要及時去醫院就診,以免延誤治療。

4個方法讓吞咽更順暢

衰老導緻的吞咽困難很難逆轉,但下面這些方法能幫助吞咽困難的人順利喝水與進食。

食物處理得“軟”一點

飲食當以軟、爛、糊狀、易成形不易分散為主,例如大塊食物最好剁碎蒸煮軟爛,或幹脆打碎做成糊狀,雞蛋以蛋羹形态最好。

喝水嗆吞咽困難四肢無力什麼病(喝水容易嗆到小心)4

較黏的發糕、易膨脹的饅頭等,最好提前分切成小薄片。餅幹等容易碎渣的食物,最好泡軟再吃。豆類等應做成豆泥、豆羹食用。

水處理得“稠”一點

喝水比吃飯更易出現嗆咳,有些人甚至因此對飲水産生恐懼,并由此造成痰液黏稠、尿少甚至脫水等問題。

建議可以買些食物增稠劑加到水中,或者沖泡藕粉、适當多喝濃牛奶或蜂蜜水。

喝水嗆吞咽困難四肢無力什麼病(喝水容易嗆到小心)5

環境有利于專心吃飯

盡可能創造一個易集中注意力吃飯的環境,不要看電視或說話。

菜品種類不宜太多,2~3樣營養搭配合理的食材即可,最好都放在老人眼前所及之處。

餐具不要太多,越簡潔越好,若能采取分餐制,将幾種菜都放到一個餐盤中供老人食用,效果會更好。

吃飯時間控制在10~30分鐘最好,不能太長,否則很難一直集中注意力進食;時間太短也不好,影響消化。

訓練呼吸 吞咽 認知

  • 呼吸體操

可以鍛煉呼吸肌,增強自主咳嗽的力量,建議多做深呼吸,或練習吹蠟燭、吹氣球、吹水泡等。

喝水嗆吞咽困難四肢無力什麼病(喝水容易嗆到小心)6

  • 吞咽器官訓練

主要是鍛煉雙唇、舌頭、兩腮的協調活動能力。比如練習抿嘴笑、模仿嘟嘴吹口哨,鼓腮漱口的動作。

  • 認知訓練

認知能力的提升,可以幫助老人更好地控制吞咽動作,提高進食時的注意力,緩解由于認知障礙而導緻的吞咽障礙。猜數字、拼圖以及記憶等常規訓練都能起到一定的作用。

  • 口面部肌功能鍛煉

有研究證實,口面部肌功能鍛煉(例如舌頭伸出,擡高和降低等動作)不僅可以增強肌肉力量,而且還可以提高反應速度和舌與下巴之間的協調性,從而對口腔期吞咽功能障礙的患者有改善作用。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