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古代三司會審

古代三司會審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2-01 08:48:13

旅遊業包括食、住、行、遊、購、娛等六個環節,其中“住”是缺一不可且極其重要的一個環節,因此每個旅遊景點附近都會設置“驿站”。古代早期并沒有專門為遊客提供食宿的場所,因而人們出行往往需要就近尋找食宿點,并将其稱為“借宿”。借宿地的主人大都以禮相待、不收分毫。

古代三司會審(古裝劇中常出現的)1

随着商品貿易活動的日益增加以及社會經濟的迅速發展,古人在商隊的必經之路設置專門提供食宿的場所,商人可在此吃酒飲食、小憩片刻,這些場所被稱為“客棧”。古希臘時期,雅典就出現了名為“卡烈斯”的場所,由官方設置,專門為來往通行的客人提供集會、住宿的服務。

商朝時期,我國也出現了較為相似的官辦驿站,不過驿站規模較小、設施短缺、條件簡陋,隻能滿足客人吃飯與睡覺的基本服務,其他服務一律不提供。并且此時的“客棧”不再是具有免費性質的借宿點,而是具有商業性質的場所。

12至16世紀期間,英國、法國等西方國家也陸續建立起意義相同的客棧。18世紀以來,工業化的進程日益加速,普通的“客棧”已經滿足不了王公貴族的需求,因此大型的飯店和旅館應運而生。1794年,美國紐約建立起當時世界上規模最龐大、條件最奢華的飯店,其規模并不遜色于王室宮殿。

古代三司會審(古裝劇中常出現的)2

而後,飯店的發展速度加快,規模與豪華程度也更上一層樓。1829年,波士頓建立起世界上第一座“現代化飯店”,名為特裡蒙特。這座飯店擁有170套客房,房内還提供淋浴設備,餐廳内設置了200個座位,服務人員大都訓練有素。這也是如今飯店與酒店的雛形。

在很多古裝劇中,客棧中的店小二時常詢問“客官,您是要打尖還是住店”。其中,“住店”尚好理解,那麼“打尖”究竟是何意呢?

古代旅店發展史

早在三千多年前,我國就建立了用來傳遞信息的驿站。驿站可以提供為官方傳遞文書以及讓來往官吏中途換馬、住宿的服務。古代通信方式有三種,分别是“傳”、“郵”、“驿”。“傳”指的是用車輛傳遞信息,“郵”指的是步遞,“驿”則指用馬遞。

由于用車傳遞的費用過于高昂,後來隻剩步遞與馬遞較為盛行,用來聯絡與休憩的地點統稱為“郵驿”站。西周時期,為了方便各國的諸侯來朝觐見與進貢,官方在通往都城的道路上設立了客舍。賓客的爵位地位不同,所受的待遇等級也不同,此時的旅店都是官辦的。

古代三司會審(古裝劇中常出現的)3

春秋戰國時期,随着交通運輸業的發展與商品經濟的興盛,來往各國商人絡繹不絕。“官營”旅店已無法滿足龐大商人群體的需要,因而民間的“私營”旅店應運而生,這些旅店又被稱為“傳舍”或“逆旅”。春秋戰國時期的旅店主要由有錢的貴族與商賈所設,主要目的是建立起以自身利益為中心的社會關系網。

貴族的食客們可以在此獲得免費的生活必需品,還可以得到被引薦的機會。西漢時期,旅店進一步得到擴張。長安境内的管舍分布廣泛,既有為各地商人提供食宿的“郡邸”,也有專門為外來賓客提供服務的“蠻夷邸”。

自張骞出使西域後,各族之間經濟、文化交流密切頻繁,外族來中原經商或長期居住的人口也日益增加。因此,朝廷便在長安興建了“蠻夷邸”,專門為少數民族或外國商人、使節提供服務。唐代以前,旅店的稱謂五花八門,諸如邸舍、客舍、逆旅等。

古代三司會審(古裝劇中常出現的)4

直到大唐,“旅店”一詞才真正出現。除了少數官辦的旅店外,大部分旅店都以盈利為目的。旅店的客房均有提供床榻、火爐、桌椅闆凳等設備。除了食宿服務外,部分旅店還提供雇車、搬運行李、溫泉服務等。

北宋時期的旅店内部設立了澡堂,為客人提供洗浴服務。此外,旅店大都設立在娛樂場所附近,且24小時無停歇營業,方便旅客外出進行娛樂活動。到了元朝,旅店已經成為民間最興盛的行業之一,連皇家都興辦起旅店。明清時期,出現了各式各樣的客棧旅店。

何為“打尖”

“打尖”并非全國客棧與旅店通用的詞,而是由京津地區的方言引申出來的詞語,使用範圍也僅限于京津地區。在京津地區,沿途吃便飯就叫“打尖”。客棧的店小二招呼客人時會詢問“打尖還是住店”。其中,“打尖”是吃飯,“住店”則是在店中過夜。

古代三司會審(古裝劇中常出現的)5

由于古代交通不發達,每當夜幕降臨,郊外常有野獸出沒。行人為了避免遭受野獸攻擊,白天往往會抓緊趕路,并在天黑前找到旅店住下。因此,若在早上或中午,店小二隻會詢問客人是否要吃飯,而不會問其要不要住店。隻有在半晚或晚上時,店小二才會問“打尖還是住店”。

既然“打尖”的意思是吃飯,為何京津地區不同全國其他地區一般統一使用吃飯呢?畢竟“打尖”比較罕見,來自其他地區的客人大都聽不懂。其實,“打尖”含有“打火”的意思。古人做飯必得用木柴生火,且規模小的客棧并未配有專門的廚師,而是由店小二親自生火做飯。

“打火”指的便是擊石生火,取火工具有火石、火鐮與火絨。火鐮指的是一個形狀與鐮刀相似的生鐵片,用石英石劃擊鐵片,便會出現火星,進而點燃火絨,火遍生好了。此外,《翠華尋幸》中記載:“謂途中之餐曰為打火,自是因火字而誤之為尖也。”

古代三司會審(古裝劇中常出現的)6

由此可見,古人或許認為“打火”一詞并不吉利,故用“打尖”來代替。總之,在京津地區的口語方言中,“打尖”便是“吃飯”的代替說法。不過,除了打火的說法外,有學者認為“打尖”還有“打間”的意思。古代客棧會為有錢的客人專門開設出一個雅間,這個行為也被稱為“打尖”。

因此,“打尖”也指到一間舒适的單間吃飯歇息。由于“打尖”包含找一間房吃飯休息,因此店小二會詢問清楚究竟是“打間”還是“住店”。久而久之,“打間”便被傳成“打尖”。此外,在京津地區的方言中,“尖”有“舌尖兒”的意思,故“打尖”又有“打舌尖兒”之意。

因此,“打尖”的意思是詢問客官是否要用舌尖來品嘗美食。客人一路上舟車勞頓,若能用舌尖品嘗美食,也是極好的事。《紅樓夢》中記載:“當時秦鐘騎着馬,跟随其父的轎,隻見寶玉小厮跑來,請他去打尖。”此處的“打尖”也是吃飯與品嘗美食的意思。

古代三司會審(古裝劇中常出現的)7

結語:

綜上,京津地區的“打尖”是在客棧或旅店作短暫的休息與吃飯的意思。其實,除了京津地區外,廣東方言中也有“打尖”一詞,不過廣府的“打尖”卻是“尖隊”、“插隊”的意思,是不文明的社會現象。總之,僅含兩個字的“打尖”一詞都能延伸出不同的意義與解釋,可見中華文字果真是博大精深。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