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訪者何偉文系中國駐舊金山、紐約總領事館前經濟商務參贊,人大重陽高級研究員。本文轉自9月16日“長安街知事”。
美國《時代》雜志稱,美聯儲預計在9月20日至21日舉行的會議上宣布至少加息75個基點。與此同時,歐洲央行為抑制通脹,也宣布了史上最大幅度的加息,并表示将“在接下來的幾次會議上”繼續加息。許多分析人士擔憂,過度加息将引起全球經濟衰退。
美歐猛烈加息将對全球經濟産生何種影響?全球經濟正在走向衰退嗎?當下的全球變局對中國經濟發展前景有何影響?中國的機會在哪裡?
中國駐舊金山、紐約總領事館前經濟商務參贊,人大重陽高級研究員何偉文在接受長安街知事(微信ID:Capitalnews)專訪時表示,全球變局無疑增加了中國的外部風險,但我們也要看到這種影響的有限性,而且不能忽視局勢中于我有利的因素。
美國“放水放得太厲害”後患無窮
知事:美國8月CPI回落速度明顯小于市場預期,市場也擔憂美聯儲會在9月繼續激進加息。與此同時,歐洲央行也出現了大幅加息的勢頭。您如何解讀?
何偉文:通脹一般歸咎于能源價格上漲,但美國的病症不在此,扣除了能源和食品後,其核心通脹率依然高達6.3%。因此,美國8月的通脹數據居高不下,原因在于美聯儲過去多次“大放水”,造成的後患一時難以改變。
作為“鷹派”代表,美聯儲主席鮑威爾态度堅決,就是要下狠手降通脹,不計代價,因此9月加息75個基點的可能性非常大,如果四季度核心通脹率降不到4.3%,那麼必然會繼續加息。
加息對美國有兩大影響,即經濟衰退和滞漲,具體出現哪種情況取決于美聯儲加息的力度。
美國于2001年重新界定了衰退的定義,如果消費、收入、就業和生産全方位連續幾個月出現實質性下降,即為衰退。美國目前就業數據尚可,但消費和工業生産基本趨于零增長,10月公布的三季度投資數據将成為判斷美國是否出現衰退的關鍵。
目前來看,美國出現衰退的可能性非常大。
反觀歐洲,通脹情況比美國更糟糕。歐元區8月通脹已創下9.1%的新高,其中能源價格同比上漲38.3%,是推升當月通脹的主因,能源價格對歐洲經濟構成嚴重打擊。
歐洲本就因經濟動力不足,長期執行零利率政策。但因美聯儲持續加息,利差被拉大,歐元對美元彙率再次跌破1比1,零利率政策恐難以為繼。所以歐央行現在也變成“鷹派”,7月加息50個基點,9月加息75個基點,而且還會繼續加息。
歐洲作為能源淨進口地區,40%的天然氣進口依賴俄羅斯。站在俄烏地緣沖突第一線的歐洲,對俄制裁反倒困住了自己。而隔岸觀火的美國,不僅不缺能源,還賣能源給歐洲,從中撈金。
曆史要重演了?
知事:近期,法國智庫國際展望與信息研究中心表示,在俄烏沖突的背景下,上世紀70年代為了遏制石油危機和通脹,各國央行大幅加息,最終導緻全球經濟衰退的曆史可能重演。全球經濟正在走向衰退嗎?
何偉文:70年代的曆史經驗非常值得借鑒,但如今的情況已經發生了很大變化。
共同點在于都出現了能源價格飛漲和能源禁運,引發通脹和各國加息。70年代時,“歐佩克”(OPEC)為了懲罰以色列進攻阿拉伯國家,大幅提高油價,進行石油禁運。如今俄烏沖突的背景下,再次出現能源價格大漲,和歐洲大幅減少從俄羅斯的原油進口。
但也有一些不同之處:
一,程度不同。當年原油價格翻兩番,比現在的能源價格漲幅大。
二、禁運情況不同。現在隻有美西方制裁俄羅斯原油、天然氣,而且也并未全部禁運。
三、範圍不同。當年受打擊嚴重的是美、日,歐洲實際上受影響相比較小。但這一次情況完全相反,受打擊最大的是歐洲。
四、貨币實力不同。1971年,尼克松宣布美元與黃金脫鈎後,美元曆經連續兩次貶值,美元勢弱。而這次美聯儲、歐央行等大幅加息後,美元非常強勢,甚至“一枝獨秀”,壓得歐元、英鎊、日元喘不過氣來。
五、影響範圍不同。70年代受影響的主要是發達國家,而這次卻是低收入的發展中國家和最不發達國家。
全球性衰退的前提是全球經濟都呈負增長,或者說大部分國家、世界主要國家都同時出現負增長,所以目前還無法得出全球經濟正走向衰退的判斷,但衰退的風險無疑是存在的,而且增加了。
關鍵要做好中國自己的事
知事:當下的全球變局對中國經濟發展前景有何影響?中國的機會在哪裡?
何偉文:全球變局無疑增加了中國的外部風險。保持經濟的穩定增長,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複興都需外部增長的環境。但現在外部增長降低、需求下降,而且外部供應鍊、金融風險都在上升,當然會對中國的經濟發展有所影響。
但我們也要看到這種影響的有限性。困擾美西方國家以及很多發展中國家的嚴重通脹問題在中國并沒有出現,這證明中國的經濟結構良好。而且中國國内市場巨大,經濟雖然存在下行壓力,但基本面穩定,這足以支撐中國經濟在外部沖擊下保持較好狀态。
當然我們也不能忽視局勢中于我有利的因素。首先,自俄烏沖突發生以來,國外市場對中國産品的需求有所增加,特别是歐洲。根據中國海關總署的統計,今年1至8月,中國對歐盟的出口同比增長19.2%,比對全球出口的平均增速還要高。不僅是歐盟,中國對其他地區的出口也呈現相同趨勢。
第二,中國産品的成本優勢增加了。國際市場上的能源并非都是統一價格出售,中國進口的石油、天然氣的成本都相對較低。
二季度中國原油平均進口價每桶107美元,歐洲平均每桶比中國貴5.6%。中國的天然氣進口比德國便宜33%。中國每噸電解鋁成本比歐洲便宜5110美元,鋼鐵比歐洲便宜188美元。中國的成本優勢更加突出,對我國的工業競争力、出口、國内的産業鞏固都有益處。
第三,有利于吸引外資。許多發達國家正面臨成本上升、經濟困難,它們的資本要尋找出路。相比之下,中國經濟增長平穩,也沒有通脹困擾,基本面良好,成本又有優勢,所以更多外資流入中國。
據商務部數據,今年1至7月,全國實際使用外資金額增長21.5%,而且增長高于平均速度的外資多來自發達國家,其中來自美國的外資同比增長36.3%,來自日本的同比增長26.9%,來自德國同比增長23.5%,都高于來自全球的平均外資增速。
第四,有機會打破美國的圍堵和“脫鈎”。由于許多西方國家正陷入經濟困難,企業現在的主要任務是謀生存。所以拜登政府中少數政治人物拼命推進的“脫鈎”、圍堵中國,以及把中國“割”出産業鍊的動力越來越弱,或者說阻力越來越大,這為我們打破美國對華圍堵帶來了新機會。
歸根結底,關鍵要做好中國自己的事,一方面要踏踏實實努力搞好中國經濟的基本面、穩增長;另一方面,要堅持改革開放,堅持開放不動搖,要趁這個機會積極吸引世界各地的資本進入中國。
中國開放的大門永遠不會關上,相反會開得越來越大。在這個面臨衰退和下行風險的複雜世界中,我們要化危為機,為中國赢得更好未來。
(歡迎關注人大重陽新浪微博:@人大重陽 ;rdcy2013)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