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文化,除了一些所謂“糟粕”外,絕大部分都是傳統文化之精華,博大精深,影響深遠;其核心代表就是“四書五經六藝”。四書:《大學》《中庸》《論語》《孟子》;五經:《詩經》《尚書》《禮記》《易經》《春秋》;六藝是儒生必須掌握的六種基本才能,包括禮、樂、射、禦、書、數。四書五經,古代儒生必讀之書,乃儒生“朝為放牛郎,暮登天子堂”的“敲門磚”,它詳實記載了儒家文化、儒家思想,在思想領域,乃曆代統治者實施統治的輿論工具、思想基石;在社會文化層面,乃規範人們思維方式、道德規範、行為準則、人際交流、文化建設等方面的中流砥柱;深深影響中國文化幾千年,甚至遠播于海内外,福蔭子孫萬代。至于六藝,周朝官學要求學生掌握的六種基本才能:禮、樂、射、禦、書、數。《周禮》:“養國子以道。乃教之六藝:一曰五禮,二曰六樂,三曰五射,四曰五禦,五曰六書,六曰九數。” 五禮:吉、兇、賓、軍、嘉禮。六樂 :雲門、大鹹、大韶、大夏、大濩、大武等古樂。五射:五種射箭術,即“白矢、參連、剡注、襄尺、井儀”。五禦:五種駕馭術,即“鳴和鸾,逐水車,過君表,舞交衢,逐禽左”。六書:象形 、指事、會意、形聲、轉注、假借。九數:計算、數學技術,有《九章算術》。這種“通五經貫六藝”中的“六藝”,是儒生應該具備的基本素養和技能,也是儒生入仕門檻。
這裡的“六藝”,就是人們常說的“小六藝”,是儒生安身立命的本領,也是儒生入仕的門檻。孔子作為儒學鼻祖,“小六藝”技能自然耳熟能詳,通詩書、精騎射、善駕馭、明禮樂,特别是“樂”,更是無與倫比,“聞韶樂,三月不知肉味”。那麼,“大六藝”呢?孔子,最大的成功是教育,系偉大的教育家、思想家,萬世師表。教育自然需要教材,于是,孔子就自編教科書;孔子編訂的教科書,後來被尊奉為經書,一直是中國傳統文化的核心内容。我們通常所說的六藝,就是孔子教學的主要内容,即詩、書、禮、樂、易、春秋,這就是“大六藝”。大六藝又被稱為六經,由于後來六經中的“樂”被毀,隻留下五經:《詩經》《尚書》《禮記》《易經》《春秋》。
關于《詩經》。相傳孔子編訂《詩經》時,當時流傳的詩歌有三千多首,孔子去僞存真、去粗取精,隻精選了305首,從而誕生了中國第一部詩歌總集《詩經》,《詩經》分為“風雅頌”三部分;它彙集了孔子之前的優秀詩歌,是中國最重要的文學作品、曆史文獻,是中國文學的源泉。古代著名詩人屈原、曹操、李白、杜甫、白居易,詩歌優美,文采斐然,但他們無一不從《詩經》中汲取營養。比如說曹操名著《短歌行》中“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就出自于《詩經·鄭風·子衿》:“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縱我不往,子甯不嗣音。 ……”;《短歌行》中“呦呦鹿鳴,食野之蘋。我有嘉賓,鼓瑟吹笙”詩句,也出自于《詩經·小雅·鹿鳴》中“呦呦鹿鳴,食野之蘋。我有嘉賓,鼓瑟吹笙……”。一首《短歌行》,竟然兩處套用《詩經》中兩首詩歌的詩句,可見《詩經》在古人中影響何等深遠。古人如此,今人呢?一脈相承,繼承古人遺風!當你一見鐘情,愛上心儀的姑娘時,也會吟誦《詩經》中“關關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關于《尚書》。相傳孔子最初編《尚書》時有100篇,後因戰亂而散佚大半。漢文帝時,“欲求能治《尚書》者”。濟南有個叫伏生的前朝博士,在焚書坑儒時将《書》藏在牆壁中,後因秦滅之亂,所藏之《書》隻剩29篇,這就是所謂的《今文尚書》。之後,漢景帝之子——魯恭王劉餘拆除孔子故宅牆壁時發現了一批竹簡,其中就有一部用先秦文字寫成的《書經》,經孔子後人孔安國整理,這一版本的《書經》比《今文尚書》多16篇,這就是人們常說的《古文尚書》。再之後,在西晉永嘉之亂中,《尚書》再次散失。東晉初年,豫章内史梅赜向朝廷獻上了一部《尚書》,其中包括《今文尚書》33篇,《古文尚書》25篇;現在通行的《尚書》,就是《今文尚書》《古文尚書》的梅赜所獻版本的合編本。《尚書》,也是中國文化的一個源頭。《尚書》記載了上起堯舜禹,經過夏、商、周,最後到春秋秦穆公,在這個時期一些重要君臣的言論和事迹;它是中國最古老的曆史文獻。《尚書》與《詩經》一樣,是中國傳統文化的核心經典。
《禮經》,孔子時是指《儀禮》,共十七篇,詳細記載了周朝的各種禮儀。孔子非常重禮,“克己複禮,維護周秩”,是他畢生追求和理想。他認為,無禮,人們難以和諧相處,社會沒有秩序,國家無法長治久安。因此,就算他與弟子周遊列國期間,十四年間颠沛流離,甚至窮困潦倒,仍然不忘初心,向各國諸侯宣傳其“克己複禮,維護周秩”的理想。“克己複禮,天下歸仁”,“仁義禮”,孔子曰仁,孟子曰善,荀子曰禮,三代儒學大賢儒學思想的内核。由此衍生的“仁義禮智信”,是儒家思想的靈魂。
《易經》, 伏羲氏仰觀天文,畫出八卦;周文王又演繹為六十四卦。孔子晚年才喜歡上《易》,居則在席,行則在囊,書不離身,韋編三絕;于是,又在周文王六十四卦的基礎上闡發道理,作《十翼》即《易傳》,《易經》發生了升華,不再局限于之前專門占蔔吉兇禍福,而更側重于探讨天地人生之道。《易經》的“易”有三層含義:“簡易”、“變易”、“不易”。“簡易”,最基本的東西隻有兩樣,即陰爻和陽爻。“變易”,就是通過陰爻和陽爻的組合,組成八卦;又通過每卦六爻,演變出六十四卦;如此能夠演變天地人間萬象。“不易”,在變易當中,有不變的宇宙規律,并在這個規律作用下,宇宙萬物均在有序地運轉。《易經》是一部非常神奇的書籍,為中國思想文化、哲學、醫學等許多學科提供源源不斷的營養,并将在人類未來繼續發揮巨大作用。
《春秋》,記載了孔子所在的國家——魯國的曆史。孔子編訂這一史書時自然有他的着眼點。其實,每一位寫曆史的人都不免要夾雜自己的态度,即便都是曆史的真實記錄,在事件的選擇上,也能或隐或顯地顯示編訂者的曆史觀。而孔子作為一位教育家,更是如此。不止是古代讀書人必須讀《春秋》,以便從曆史教材中獲取間接經驗和鑒戒。有些帶兵打仗的人也讀《春秋》,三國時期的關公就是一位代表。《春秋》本身并不很長,它通常與它的注解本一起出現。它的注解本有《春秋左氏傳》、《春秋公羊傳》和《春秋谷梁傳》,現在我們見到的多是左丘明做注解的《春秋左氏傳》,簡稱為《左傳》。
以上所說,就是儒家經典中的“五經”,不過,在孔子時代,還未被稱為經,西漢“罷黜百家,獨尊儒術”時,才稱之為“五經”。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