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人生活節奏快,工作壓力大,飲食不健康,久而久之就會引發胃病。
在衆多的胃病類型中,胃寒是最讓人難受的,它會導緻胃痛、腹痛、怕冷等問題,十分折磨人。
胃寒,為中醫名詞術語。是指脾胃陽氣虛衰,過食生冷,或寒邪直中所緻陰寒凝滞胃腑的證候。
胃寒造成氣血不足,免疫力下降
脾胃為後天之本,生化之源,胃寒導緻吸收不好,身體得不到足夠的營養,就會導緻各種慢性疾病随之滋生。
若胃寒持續的時間較長,上部的心肺也會出現寒的症狀,如容易感冒,面色蒼白,血壓偏低,氣血不足等。
毒素淤積,胃寒容易導緻肥胖
胃部靠近女性的下腹部,包括子宮在内的重要區域。胃寒時,腹部血液流動緩慢,以至于腹溫低,氣血瘀滞不通,氣血不足,代謝水平下降,身體裡的毒素清理難以進行,于是淤積。
人體沒有足夠的能量将體内的廢物排出體外,這些垃圾逐漸堆積,人就慢慢的胖起來。
胃寒會導緻胃痛
胃寒胃痛是很常見的一種疾病,生活中導緻胃寒胃痛的原因有很多,最主要的就是不良的飲食習慣,如暴飲暴食、愛吃生冷等。
胃寒會引發嘔吐
因過食寒涼、痰飲内停、或脾胃虛寒不能運化水谷,導緻胃失和降、胃氣上逆,飲食、痰涎等胃内之物從胃中上湧,自口而出的病證。
症狀同樣是畏寒喜熱,再加上不思飲食,遇冷即嘔,四肢清冷,二便清利,口不渴,唇不焦,食久不化,吐出不臭。
胃寒傷害精神,導緻營養不良
胃寒會給患者帶來嚴重疼痛,給患者極大的精神傷害,使人脾氣暴躁、沒有食欲、營養不良等。
胃寒病因,中醫認為本證的形成原因主要有:脾胃陽氣虛衰;腹部受涼;過食生冷;勞倦傷中,複感寒邪,導緻陰寒凝滞胃腑。
通俗來說,胃寒的起因大概有五個方面:飲食
胃寒的主要病因與飲食習慣有關,如飲食不節、嗜食生冷、常吃刺激性食物、過量寒性食物等,刺激到黏膜,使黏膜受損。
生活習慣
經常冷熱食物一起吃,吃飯不按時或者饑飽不均;平時不注意腹部保暖,使胃受涼,從而導緻胃寒的産生。
精神因素
現代人的生活節奏快,精神緊張,飲食不規律,造成脾胃病發率越來越高。
天氣原因
胃寒患者多怕天冷,常常由于天氣變冷而經常性的胃痛、腹痛、腹瀉等。
患者體質
有些患者,屬于寒性體質,在冬天,就會覺得寒涼,手腳冰涼,舌苔發白;或患某種腸道疾病,長期失于治療,患者的體質就會下降,最終導緻胃寒的現象。
判斷胃寒胃寒證又分胃實寒和胃虛寒。
胃實寒表現出胃部突然冷痛,疼痛劇烈,口淡不渴,甚至有頭痛,骨節肌肉酸痛,舌質淡,苔白厚。病情輕的,用熱水袋外敷,或喝熱水、生姜水,或服用加味藿香正氣丸即可。若病情較重,則需要用幹姜、高良姜、胡椒、花椒、桂枝等以溫陽散寒。
通常病情較長,口泛清水或酸水,四肢不溫,口淡不渴,小便清,大便爛,腹部稍受涼或飲食稍不注意就會發病,舌淡,苔白。
表現為胃痛,輕則綿綿不已,重則劇痛,遇寒加劇,如果用熱水敷,則“得溫痛減”。
胃寒虛證應在用健脾胃藥物的基礎上加一些溫陽的藥,如幹姜、花椒、胡椒、桂枝等。
溫胃散寒,需多管齊下
中醫理論認為“寒者熱之”、“熱者寒之”,即熱病用寒涼藥物治療,寒病用溫熱藥物治療。
如果是患有寒性疾病的人,在秋季因受涼而加劇咳嗽、腹痛、嘔吐,此時也應服熱的生姜湯,可以起到溫肺暖胃、散寒止咳、止嘔止痛的良效。
接下來向大家推薦一些調理胃寒的食療方。
醋泡姜
将生姜按照硬币大小厚度切成幾片,用醋腌泡制三天,可放少量糖調味,胃寒者可早上食用。但要注意脾胃濕者不要食用。
姜糖水
生姜與紅糖性溫,都有溫補的作用。
胃寒患者可以飲用姜糖水,驅寒暖胃。不過紅糖本身也是糖類,因此飲用者要注意糖含量的攝入。
花椒葉
花椒可散寒除濕,解郁結,消宿食,通三焦,溫脾胃止洩瀉。實際上,花椒葉與花椒具有相同的性味和相近成分。
花椒葉可涼拌、煮湯、炒菜、油炸、包餃子、調面糊做餅等。最簡單的吃法當然還要數涼拌了,在吃之前先焯一下水,去味,然後再加入精鹽、醬油、陳醋、蒜泥、姜末、小蔥、辣椒等各種調料簡單調味,拌勻後裝盤即成。
保暖祛寒
胃部受涼容易發生痙攣性收縮,特别容易引起胃痛,因此起居要特别注意保暖。在穿着上,要注意腹部保暖;此外,睡前可用艾葉煮水泡腳祛寒。
#健康小知識#好了,今天就說這麼多了,感謝大家在百忙之中還能抽時間來看我的文章,如果還有什麼問題,可以給我留言或者私信,也歡迎大家盡情來吐槽,最後希望大家胃口好,身體好,精神更加好!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