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近日,有網友質疑小學語文教材一年級上冊的漢語拼音出錯,chua和ne拼不出對應的字,是“誤人子弟”。
随後,部編本總主編進行了回應。
聽說沒有chua這個字,陝西人笑了。
其實,Chua的對應有“欻”字,拟聲詞,形容動作迅捷。如“欻的一下就把那張紙撕了”,“那輛車在他身邊欻就過去了”。
看完這條新聞,小編歘的一下打開浏覽器,想了解了解這自帶bgm的陝西話。
其實陝西方言很有意思,不僅難讀更難寫,都是九年義務教育,陝西人咋這麼優秀呢?
随便來感受幾個:
圪蹴(gē jiù),意思:蹲着、蹲下。
咥(dié),意思:吃。
谝閑傳(pian hai cuan),意思:聊天、說話。
嫽(liáo),意思:美。
倭僷(wō yè),意思:好,順當,妥帖的意思,關中方言。
扽(dèn),意思:拉,猛拉,使伸直或平整。
熥(tēng),意思:把已經熟了的食物再加熱。
皴(cūn),意思:皮膚因受凍或受風吹而幹裂。
綽(chāo),意思:匆忙中抓起來。
掇(duō),意思:拾取;摘取。
瓷馬二楞,意思:不機靈,遲鈍,走神。
你要是都知道,那你陝西話肯定過了十級!(不得不說陝西話簡直好聽成馬!)
02
陝西是中華民族文化發祥地之一,相傳漢子為“文字初祖”倉颉所創造。
倉颉就是陝西寶雞人,出生于五帝時代,距今已有4000多年曆史了。
同時,先後有13個朝代在長安裡建都,曆史1000餘年,使得長安以及關中地區曾在相當長的時間内成為中國的經濟和文化中心。
陝西方言,是陝西人雲遊四海的一塊抹不掉、洗不淨的“胎記”,也是體現陝西人精神性格的标識。
悠久的曆史,得天獨厚的人文與地理環境,造就了古老而燦爛的三秦文化,陝西這塊人傑地靈的土地上經曆了漫長的發展,形成了複雜豐富、富有表現力的陝西方言。
陝西方言大緻分為3個地區:關中話、陝南話和陝北話。我們通常所指的狹義“陝西話”其實僅僅指的是“關中話”。
曾經在很長一段時間内,古樸的關西秦聲被作為官方通用語言長期推廣。
隻建都陝西的西周開始,以關中地區為都城的朝代,關中方言是中國的官話,被稱為“雅言”。
《詩譜》中就有記載:“商王不風不雅,而雅者放自周。”
秦漢時期的民族大蓉和促使陝西話影響到全國各地,唐代達到鼎盛時期。
當時的皇帝、妃子、大臣、百姓、外國使節均說陝西話。
想象一下後宮妃子鬥得你死我活,一張口卻帶着濃郁的“油潑辣子味”。
甚至《詩經》《唐詩》要用古代的官話,也就是現在的關中方言來讀,才算是當時的标準讀音。
當用陝西話讀《假如生活欺騙了你》會變成這樣:
日過僧活日能咧你,包年喘,
包皮幹,包叫個驢臉,慫貨式子,你奏乖乖地趴哈,亞包磊切來,一直走哈七,跟毛毛成一樣,庫吃…庫吃…一直庫吃,總有一天,你會變成一隻冷慫冷慫飛滴蛾蛾……
03
從陝西方言中我們既可以窺視到古老華夏文化的發展軌迹,又可以領略到今人溢于言表的真實情感。
陝西人的性格受地理環境、曆史文化等因素的影響,陝西人說話比較直爽。
這種直爽讓人覺得很舒服,很大氣,所以很多影視作品中也采用了陝西方言。
比如《有話好好說》的那句正宗的陝味台詞:“安紅,額想你。”
還有《武林外傳》中的佟掌櫃,一句:額的個神啊!成為經典台詞。
感覺陝西人說了這個“額”就讓你個屏幕人物活了起來,自帶幽默bgm。
其實,一個地區的語言就像它的文化名片,傳遞着這方水土的感情,陝西的魅力就在于此,幽默又直爽。
有時間你就來陝西轉轉,看看陝西的細妹子,嘗嘗陝西的biangbiang面,和陝西細娃子谝個閑傳,扯個閑淡.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