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藍夢島主
原創文章,已開啟全網維權,抄襲必究!
司馬光在《資治通鑒》中評價漢武帝:“有亡秦之失,而無亡秦之禍。”也就是說,漢武帝與秦始皇犯有同樣的過失,但最終卻沒釀成國家覆滅的惡果。究其原因,都要歸功于漢武帝晚年深刻悔悟,轉變政策,及時止損。
而這一切,都要從著名的《輪台罪己诏》說起。
(《大漢天子》漢武帝劇照,扮演者:黃曉明)
漢武帝劉徹16歲登基,70歲駕崩,在位54年,其中44年都在征戰四方,《漢書·五行志》評曰:“武帝師出三十餘年,天下戶口減半。”可見,漢武帝的窮兵黩武給國家、給百姓帶來了怎樣的災難。
漢武帝與秦始皇的相似之處還有很多,比如,一樣的好大喜功,一樣的大興土木,一樣的迷信方術,一樣的渴求長生。
漢武帝晚年,寵信方士江充,釀成冤案“巫蠱之禍”,逼死了太子劉據和皇後衛子夫,株連數萬人,動搖了國本,紊亂了人心。另外,由于漢武帝在位期間,揮霍無度,常年用兵,導緻經濟凋敝,國庫空虛,民不聊生之下,暴亂頻發。
(《漢武大帝》漢武帝劇照,扮演者:陳寶國)
征和三年(公元前90年),漢武帝又一次派心腹愛将李廣利遠征匈奴,兵敗後,李廣利投降匈奴。如此打擊,讓年過花甲的漢武帝心灰意冷。漢武帝因此開始對以往功過是非深刻反省。
征和四年(公元前89年)三月,漢武帝實現畢生所願,舉行了泰山封禅,但事後,他卻對群臣自省說:“朕即位以來,所為狂悖,使天下愁苦,不可追悔。自今事有傷害百姓,糜費天下者,悉罷之。”緊接着,漢武帝就聽從了田千秋的建議,斥退了方士。(引言出自司馬光《資治通鑒·漢紀十四》)
同年,桑弘羊等大臣上奏請求在輪台(今新疆維吾爾自治區輪台縣)屯墾戍邊。所謂“屯墾戍邊”,意思就是:一邊開墾田地,屯兵駐紮,一邊守衛邊疆。
漢武帝首先是否決了屯墾建議,随即便下達了曆史上鼎鼎大名的一道帝王罪己诏,即《輪台罪己诏》。
(漢武帝晚年劇照,扮演者:陳寶國)
《輪台罪己诏》的核心内容有三條:
第一,表達了北伐匈奴之悔,否定了将戰争繼續升級的屯田輪台的計劃;
第二,寬待百姓,今後廢止一切勞民傷财之舉;
第三,全面停止征戰,恢複生産,發展經濟。
當然,與此同時,漢武帝并未矯枉過正,完全松懈警惕,而是要求繼續補充戰馬和武備,隻是改功為守,不再主動出擊而已。
(出自《漢書·卷九十六下·西域傳第六十六下 》:“當今務在禁苛暴、止擅賦、力本農,修馬複令以補缺,毋乏武備而已。”)
(漢武帝時期的抗匈名将,衛青和霍去病劇照)
曆史學界的主流觀點認為,《輪台罪己诏》有着極為重要的曆史意義,它标志着漢武帝的治國路線由“尚功”調整為“守文”,不再橫征暴斂、窮兵黩武,從而恢複了經濟,穩定了局勢,避免了“亡秦之禍”,為日後的“昭宣中興”奠定了基礎,使得西漢統治得以延續近百年之久。
但是,《輪台诏》到底是不是真正意義上的“罪己诏”?它的作用是否被班固與司馬遷過分誇大?對此,史學界仍存在争議。
筆者認為,無論如何,向來剛愎自用的漢武帝,能在晚年深刻悔悟以往過失,做出停止征戰、休養生息的重大決策,這無疑是他作為帝王的可貴之處,也是利國利民的正确選擇。
(西漢疆域圖)
其實,不光是對《輪台罪己诏》,對于漢武帝本人,曆史學界的評價也存在巨大争議。
漢武帝之前,他的祖父漢文帝劉恒,以及父親漢景帝劉啟,都推崇黃老治術,采取“輕徭薄賦”、“與民休息”的政策,于是才有了君主社會的一個盛世——文景之治。
但是,漢武帝登基後,開始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實際上則是外儒家内法家,與秦始皇的治國方略如出一轍。漢武帝最為後世诟病的自然就是他幾十年如一日窮兵黩武,征戰匈奴。當然,這宣揚了國威,擴張了疆域,不過,虛名背後卻是經濟凋敝,民不聊生。漢武帝時期的百姓生活,遠不如漢文帝和漢景帝時期的百姓生活。
漢武帝在死前兩年,将治國方針突然從“尚功”調整為“守文”,這是對以往過失的幡然醒悟,也是對歲月的妥協,對年老的無奈。即便是帝王,也終究會被時間打敗,漢武帝畢生征戰,畢生渴求名垂千古,畢生奢望長生不老,直到老眼昏花時他才突然意識到,一切不過是妄想,與其學秦始皇好大喜功導緻亡國,不如學父祖休養生息創造治世。
無論功過是非,總體來說,漢武帝仍不失為中國古代一位偉大的帝王,在他的統治下,大漢王朝威震四海,中華民族千古榮耀。
參考資料:《漢書·西域傳》、《資治通鑒·漢紀十四》
文中圖片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