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沉香熟包頂,重量近800克,手感也不錯,直徑30cm,厚度3-5cm,實屬難得!香氣在香港的包頭、包頂裡算是很上乘的,醇厚、濃郁、飽滿、持久,含油量也算很不錯,油管飽滿、健壯、滿含金絲,自然發香就很不錯,品熏可為上品,掰開的斷面類似糖結,這種黃熟的大包頂的确是不多見。
就它的直徑和厚度可以想象出結香的樹的年齡和大小。細查可知此包頂屬内包,幹淨無腐,還殘留着緊貼其面的結實的白膜層。
低溫,下爐,純淨的甜涼之氣甯靜美妙,少刻涼氣升騰漸趨活躍,繼而出現淡淡的花果之香夾裹其中,之後,慢慢複歸于清清爽爽、通透醇和的馥郁的甜涼香韻。。。也許由于削下的碎屑有木性的部分,裡面偶爾散出一絲絲清香在其中。。。似乎找不到一般沉香的氣息,而更多的是棋韻。。。氣清、味醇、韻美。。。
涼甜馨香之氣而為主調持續不減,在主調中不斷流轉,微妙變幻,通透無間斷,清氣依舊通明。。。
近800克香港黃油老包頭中原本有5個小香膽,兩個掉了(上面的兩個小圓洞),剩下的三個搞下來修理修理,發現三個完全不同特色,且密度極高。孫皖平兄言:“天成靈猴獻瑞之象,香瑞也。” 靈猴獻瑞,因此,此包頭取名:“大諸侯”。
香港黃油内包老包頂“大諸侯”的諸侯分裂圖:
孫皖平(曾任天津沉香博物館館長、沉香資深專家、玩家、古玩專家、美學生活設計師、香道專家、文化學者、中國美術學院博導、藝術家)兄說:
“香膽”已是香友們使用的較為有共識的關于沉香的新名相,古時好像沒有,現在的最初出典及定義概念我也不确知。仁兄再而@了我詢話,我也隻能勉強地說說我個人的看法,恐多有不當處,權當抛磚引玉,香友們讨論指正。
與“香膽”命名相類的有石膽、球膽、瓶膽等,一般“膽”多用來描述意象上獨立的、圓乎乎的、不是很大的、居于中心位置的、在某種狀态下與周圍組織可以分離的這類形狀物體;進一步“膽”還暗示着核心、形體的緣起等含義。
“香膽”之名應該是借鑒上述這些已成為人們慣性的一般性觀念,來描述那些有類同型态、意象和結構等沉香個體。我大概是這樣理解的。所以我在曾經描述一枚從一大塊香“心腹”脫離出的近橢圓形小“香膽”時會強調“周邊隔膜完整,無絲毫人工修飾雕磨”的字句。
這個黃熟老包頂算是國産沉香包頂裡的罕見品了!是名為大諸侯。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