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最合理的設計

最合理的設計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6-29 05:17:18

最合理的設計(沒那麼簡單設計是一場精心謀劃的布局)1

最合理的設計(沒那麼簡單設計是一場精心謀劃的布局)2

楊文慶同濟大學設計創意學院副教授上海工業設計協會副會長龍域設計LOE DESIGN創始人主研方向:工業設計、體驗設計、設計戰略與管理

最合理的設計(沒那麼簡單設計是一場精心謀劃的布局)3

“原創性是中國設計的制勝關鍵”

Day問:我們都知道龍域是偏重于工業設計的,工業設計和大衆熟知的“設計”有什麼不同?

最合理的設計(沒那麼簡單設計是一場精心謀劃的布局)4

圖自龍域楊:工業設計其實是設計中比較難的部分,它既有設計的部分,也有技術的部分。你不可能把它們完全分開,這就需要個人的綜合能力比較強,不能說你技術很強但對于美感一點認知都沒有,也不能說隻知道好看卻不了解背後的材料和結構。所以這是一個非常複雜和高度交叉的綜合性學科。在國外很多設計師都是從内到外一體化設計的,包括工業設計、建築和室内,這樣的話整個系統性會更強,但在國内這幾個專業分得非常清楚,反而會有局限。 Day問:所以國内現在的工業設計并不算很成熟,那有沒有比較成熟的體系可以借鑒呢?楊:我們在高端設計領域、研究型領域以及偏理論型的設計多數是跟着國外的趨勢走的,比如說服務性設計、體驗性設計和交互性設計等等。有趣的是,很多東西流入國内以後會産生變化,譬如互聯網在中國大舉發展的時候,中國的人口紅利讓互聯網的價值立刻爆發出來;交互設計的出現就像幹柴碰到烈火,馬上炒熱了,而且熱度是國外難以想象的。很多東西在國外看來也很感興趣,許多先鋒的公司在嘗試,但不會像中國這樣影響之大速度之快。 Day問:那可以說在交互設計這個領域,我們有可能反超國外走在前列了?楊:這是絕對有可能的。中國的工程師目前來說能力不弱,但在産品創新上還是有滞後;大多數産品都還在借鑒國外,像市面上很多成功的互聯網産品都可以在國外找到原型。但妙就妙在中國有人口紅利,人多呀,有些模型在國外絕對點燃不起來,一拿到國内"啪"的就燎原了。其實中國設計師的技術和能力都和國際水平接近,加上我們了解自己的市場,在本土化上肯定更有優勢,關鍵就在于原創性上是不是能夠形成比較優秀的态勢。 Day問:但為什麼我們最後看到的優秀的交互還是比較少?楊:我個人的感覺是,最後成品的好壞其實跟設計師本人沒多大的關系,問題出在決策機制上面。哪些東西是可以做的?哪些東西是可以上市的?這兩個問題在決策的層面上是有很大差異的。所以我們常常給出了十幾二十個方案,但最後确定的總是你覺得不夠好的那個方案Day問:可以理解為這取決于客戶的審美眼光或者理解水平是否到位嗎?楊:或者說取決于客戶的意識形态吧,看敢不敢冒險。不是說冒險一定是好的,要看産品,它屬于什麼類别;還要看企業,它是由什麼驅動的,比如利益驅動的企業其實就沒必要冒險。

圖自龍域

最合理的設計(沒那麼簡單設計是一場精心謀劃的布局)5

“策略至上,管理先行”

Day問:就您接觸過的客戶而言,您覺得國内和國外的客戶有差别嗎?差在哪裡?楊:最重要的一點差别是清晰度。國外的企業交給你的要求,包括設計需求或調性,以及你最後要呈現的成品和形式,都是條理分明、思路清晰的,他們知道自己要什麼。但是國内的企業相對來說就比較含糊。他們會給一些很籠統的要求,比如“高端的”時尚的“”有科技感“,但這會讓設計師完全懵掉。設計師要麼不會做,要麼就是硬着頭皮往下做,最後又返工,導緻大量的溝通成本和反複成本産生。 Day問:原因是什麼?楊:原因比較複雜,大概是這麼兩大類:第一,本土的企業對自己的定位是不明确的,他希望你給他一個清晰的定位,但他不會說出來(可能也沒意識到)。這是我長期接觸下來以後揣摩出的。這之中其實隐藏着被企業和設計公司都忽略掉的一部分,就是策略。沒有策略的話,客戶根本不知道自己要什麼,隻能通過你給他的東西慢慢梳理,慢慢鑒别他的企業需不需要,所以他老覺得你給的東西不好,又說不出原因在哪,隻知道那不是他想要的。第二,國内很多企業的負責人和決策人不是同一群人,也就是和你對接的人不一定有最終的決策權。我遇到的很多對接人都是素質很高的,很有品位也很有眼光,但他沒有被授權,隻能一層層往上報,但是最高層通常也決定不下來(管的東西太多);他就隻好自己去揣測高層的意思,或者召集大家開個會,讨論讨論投個票。那麼這樣選出的方案一定是最安全但也最保守的。從這兩點我們可以很清晰地知道:首先,策略一定是指導設計的也就是要三思而後行,建立在思路清晰的基礎上談設計。其次,設計是需要管理的。也就是要在設計中建立管理機制、決策機制和執行系統,不需要很多人,像國外那種小團隊就好。他們幾個人一個小團隊,把控着從上到下的流程,也可以自己拍闆做決定,專業度和效率都非常的高。這樣會産生一個感覺,就是大家真的是齊心協力産出了一個很好的作品。 Day問:聽起來,國外的客戶比較像是夥伴,而國内的客戶比較像評委? 楊:哈哈哈,說得很對。在國内,大家習慣了用甲方乙方去區分彼此,他們很難意識到:我們是同一個項目組的,有問題一起讨論、一起解決;他們的慣性思維是:這個東西我們不滿意,我也說不出來哪裡不好,你們是專業的,就要做到我滿意為止。我不喜歡這樣,我喜歡雙方是合作關系,而不是雇傭關系,所以我們現在很注重前端的甄别,如果發現客戶有這樣的傾向,那就盡量避免合作。

“設計是一場精心謀劃的布局”

Day問:在您看來,甲方需要具備設計管理的能力嗎? 楊:需要,但往往他們是毫無意識的。或者說甲方會把設計管理當作市場部門和研發部門,就是去關注現在市場上有什麼動向,下一步會怎麼變化,然後怎麼把想法變現,這兩個部門是研究這些的。但設計管理在甲方來說其實更像智囊團,或者叫戰略部門,主要職責是策劃。前面提到過了嘛,策劃指導設計,所有的研發方向定位和用戶前期研究都應該在這個部門裡完成。或者說他不一定要建立這個部門,可以外包給廣告公司或者咨詢公司,但負責人一定要有設計管理的意識。 Day問:這樣交流下來,是不是其實對于設計管理,或者叫設計戰略來說,重點根本不在于設計? 楊:設計這件事,我在講課的時候就提起過,設計的中文名字很有意思。你把它拆開來想,它其實是“有意識的計劃”。Day問:您對設計的闡述和大家的理解都不太一樣啊?楊:每個人的想法其實都不太一樣的,設計從來也沒有被解釋清楚過。在我看來它就是一個有意識的計劃活動,對産品來說就是視覺化和物化的過程,叫做“大設計”。就像我們小時候經常會把總領導人稱為設計師嘛,因為那是頂層設計的範圍。從這個意思出發呢,我們會發現設計自古就有。諸葛亮就是一個設計師,他用他的知識結構和邏輯思維去布局,設計的成功與否就看别人中計與否。也就是說,别人按照你的邏輯走了,說明成功了,沒按你的邏輯走,那就是不成功。設計不是設計工作完了就結束了,工作完了以後設計才開始;比如我設計了一個杯子是給人用的,如果人們不用,那這個設計就是半成品。Day問:也就是說一定要有人參與才能體現出價值?楊:這就是設計的意義啊。設計從作品變成産品,再變成商品流通,最後變成用品,這個“用品”才是對設計最重要的界定,而不是前面的過程。如果說消費者買了你的東西但不用,從商業角度來說你成功了,但從設計角度來說,你不成功。

最合理的設計(沒那麼簡單設計是一場精心謀劃的布局)6

Day問:您怎麼看現在的設計教育?

楊:就設計這件事來說,在未來肯定會被重新定義的,它會變得更加廣義,然後擁有更多的細分方向。但現在整個的體制,包括選拔學生的體系,會讓學生根本不了解設計,這是行業初學者的痛點。但是學生一定要有意識去了解事情的運作原理,了解産品研發的邏輯,而不是被表象迷惑住。随着在這一行的年限越來越長,學生可能會上升到更高的崗位,那就需要去學習一些企業戰略結構,多元化地思考與呈現。

最合理的設計(沒那麼簡單設計是一場精心謀劃的布局)7

文章丨DayOne腦動工作坊文内凡有“圖自龍域”标注的圖片,版權均屬于龍域設計,未經允許不可轉載與使用;其它圖片源自網絡,版權歸創作人所有,如有争議請及時聯系我們。

如需轉載文章,請聯系我們,未經授權的轉載将一律視為侵權。

快來關注“品牌幾何米倉”吧~

最合理的設計(沒那麼簡單設計是一場精心謀劃的布局)8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