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蛟河帶證書青花梵文盤保真

蛟河帶證書青花梵文盤保真

生活 更新时间:2024-12-23 08:39:19

蛟河帶證書青花梵文盤保真?四支:王良策馬,傅說騎箕伏羲畫卦,宣父删詩,現在小編就來說說關于蛟河帶證書青花梵文盤保真?下面内容希望能幫助到你,我們來一起看看吧!

蛟河帶證書青花梵文盤保真(龍文鞭影四卷四支)1

蛟河帶證書青花梵文盤保真

四支:

王良策馬,傅說騎箕。伏羲畫卦,宣父删詩。

【注】王良:春秋時之善馭馬者。《孟子·滕文公下》:“昔者趙簡子使王良與嬖奚乘,終日而不獲一禽,嬖奚反命曰:‘天下之賤工也。’或以告王良,良曰:‘請複之。’強而後可,一朝而獲十禽,嬖奚反命曰:‘天下之良工也。’”亦指星座名。《史記·天官書》:“漢中四星,曰天驷,旁一星,曰王良。”張守節正義:“王良五星,在奎北河中,天子奉禦官也。”

策馬:驅馬使行。亦指古占星家用語。常與“王良”連用。意謂“王良主天馬之星也。其動策馬則車騎盈野。車騎盈野者,喻刀兵之亂也。”見《論衡·變動》“王良策馬,車騎盈野”劉盼遂集解引孫蜀丞注。一說,策馬亦星名。《史記·天官書》:“漢中四星,曰天驷。旁一星,曰王良。王良策馬,車騎滿野。”張守節正義:“策一星,在王良前,主天子仆也……桓帝當南郊,平明應出,騰仰觀,曰:‘夫王者象星,今宮中星及策馬星悉不動,上明日必不出。’”

騎箕:亦“騎箕尾”“騎箕翼”。《莊子·大宗師》:“傅說得之,以相武丁,奄有天下,乘東維,騎箕尾,而比于列星。”傅說一星,在箕星尾星之間,相傳為傅說死後升天而化。後因以指遊仙。傅說:商武丁之相。箕:星宿名,指箕宿,二十八宿之一。東方青龍七宿的末一宿。有星四顆。

伏羲:古代傳說中的三皇之一。風姓。相傳其始畫八卦,又教民漁獵,取犧牲以供庖廚,因稱庖犧。亦作“伏戲”、“伏犧”。《莊子·繕性》:“逮德下衰,及燧人、伏羲始為天下,是故順而不一。”

宣父:舊時對孔子的尊稱。《新唐書·禮樂志五》:“十一年诏尊孔子為宣父,作廟于兖州。”漢平帝元始元年追谥孔子為褒成宣尼公,後因稱孔子為宣尼。見《漢書·平帝紀》。

删詩:指孔子删《詩》之說。出自《史記·孔子世家》。謂古者詩三千餘篇,及至孔子,去其重,取可施于禮義者凡三百篇,孔子皆弦歌之,以求合韶武雅頌之音。後世以司馬遷去古較近,所言必有因而然,多信之。然亦有疑者。如唐孔穎達于《詩譜序疏》中稱:“如《史記》之言,則孔子之前,詩篇多矣,桉書傳所引之詩,見在者多,亡逸者少,則孔子所錄不容十分去九,馬遷言古詩三千餘篇,未可信也。”更有甚者,如清崔述則以《論語》有“詩三百”之語,斷言“當孔子之時,已止此數,非自孔子删之而後為三百也。”考今存《詩經》三百零五篇内容,曆歲久遠,布地遼廣,而分體編排,井然有序,比音用韻,大緻相近,謂此未經删汰整理,本來如此,殆難想象。凡有成就,歸美一聖,固未可信,而必謂孔子未曾删詩,亦逞臆之談。

高逢白帝,禹夢玄彜。寅陳七策,光進五規。

【注】高:指漢高祖劉邦。

白帝:此指白帝子。傳說漢高祖劉邦為赤帝子,秦統治者為白帝子。赤帝子斬殺白帝子,表明漢當滅秦。《史記·高祖本紀》:“有一老妪夜哭,曰:‘吾子,白帝子也,化為蛇,當道。今為赤帝子斬之。’”後因借指被推翻的王朝。白帝:古神話中五天帝之一,主西方之神。《周禮·天官·大宰》“祀五帝”唐賈公彥疏:“五帝者,東方青帝靈威仰,南方赤帝赤熛怒,中央黃帝含樞紐,西方白帝白招拒,北方黑帝汁光紀。”

趙晔《吳越春秋·越王無餘外傳》:“禹乃東巡登衡嶽,血白馬以祭,不幸所求。禹乃登山,仰天而嘯。因夢見赤繡衣男子,自稱玄夷蒼水使者,聞帝使文命于斯,故來候之,非厥歲月,将告以期,無為戲吟。故倚歌覆釜之山,東顧謂禹曰:‘欲得我山神書者,齋于黃帝岩嶽之下三月,庚子登石發石,金簡之書存矣。’禹退,又齋三月,庚子登宛委山,發金簡之書。案金簡玉字,得通水之理,複返歸嶽。”

玄夷:我國古代東夷九種之一。《後漢書·東夷傳》:“夷有九種,曰: 畎夷,于夷,方夷,黃夷,白夷,赤夷,玄夷,風夷,陽夷 。”

寅:指胡寅。宋建甯崇安(今福建武夷山市)人,字明仲,學者稱緻堂先生。胡安國侄,安國養為己子。宣和進士。靖康初,為秘書省校書郎,從祭酒楊時受學。張邦昌稱楚帝,棄官歸。建炎三年,張浚薦為駕部郎官,擢起居郎。上書高宗,陳抗敵大計及論苟安議和之非,辭氣激切。紹興中,任中書舍人,反對遣使入金,出知嚴州、永州。官至禮部侍郎、直學士院。秦桧當政,深忌之,以譏讪朝政落職,安置新州。桧死,複官。生平志節豪邁,數上書論恢複。見《宋史·列傳第一百九十四·儒林五·胡寅傳》。

光:指司馬光。司馬光呈上《五規》,一曰《保業》,二曰《惜時》,三曰《遠謀》,四曰《重微》,五曰《務實》。供宋仁宗施政參考。

魯恭三異,楊震四知。鄧攸棄子,郭巨埋兒。

【注】《東觀漢記·卷十三·魯恭傳》:“魯恭為中牟令,時郡國螟傷稼,犬牙緣界,不入中牟。河南尹袁安聞之,疑其不實,使仁恕掾肥親往察之。恭随行阡陌,俱坐桑下,有雉過,止其傍,傍有童兒。親曰:‘何不捕之?’兒曰:‘雉方将雛。’親嘿然有頃,與恭訣曰:‘所以來者,欲察君治迹耳。今蟲不犯境,此一異也;化及鳥獸,此二異也;豎子有仁心,三異也。府掾久留,擔擾賢者!’因還府,具以狀白安。”

四知:《後漢書·楊震傳》:“當之郡,道經昌邑 ,故所舉荊州茂才王密為昌邑 令,谒見,至夜懷金十斤以遺震。震 曰:‘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密曰:‘暮夜無知者。’震 曰:‘天知,神知,我知,子知。何謂無知!’密愧而出。”又《傳贊》:“震畏四知。”後多用為廉潔自持、不受非義饋贈的典故。

《晉書·良吏列傳·鄧攸》:“鄧攸字伯道,平陽襄陵人也。……石勒過泗水,攸乃斫壞車,以牛馬負妻子而逃。又遇賊,掠其牛馬,步走,擔其兒及其弟子綏。度不能兩全,乃謂其妻曰:‘吾弟早亡,唯有一息,理不可絕,止應自棄我兒耳。幸而得存,我後當有子。’妻泣而從之,乃棄之。其子朝棄而暮及。明日,攸系之于樹而去。……攸棄子之後,妻不複孕。過江,納妾,甚寵之,訊其家屬,說是北人遭亂,憶父母姓名,乃攸之甥。攸素有德行,聞之感恨,遂不複畜妾,卒以無嗣。時人義而哀之,為之語曰:‘天道無知,使鄧伯道無兒。’”

幹寶 《搜神記》卷十一:“巨獨與母居客舍,夫婦傭賃,以給公養。居有頃,妻産男。巨念與兒妨事親,一也;老人得食,喜分兒孫,減馔,二也。乃于野鑿地,欲埋兒,得石蓋,下有黃金一釜,中有丹書,曰:‘孝子郭巨,黃金一釜,以用賜汝。’于是名振天下。”

公瑜嫁婢,處道還姬。允誅董卓,玠殺王夔。

【注】鐘離瑾:北宋廬州合肥人,字公瑜。第進士。以殿中丞通判益州,擢開封府推官。出提點兩浙刑獄,衢、潤二州饑,赈濟有善政。曆淮南轉運副使,京西、河東、河北轉運使,改江淮制置發運使。宋仁宗時累遷龍圖閣待制,權知開封府,未逾月卒。

鐘離瑾任德化縣令時,嫁女時買來婢女,知道婢女是前任縣令的女兒,就同女兒一樣嫁出。

五代末,陳國大亂。驸馬徐德言和妻子樂昌公主覺得夫婦即将離别了,便摔破一面銅鏡,夫婦各拿一半,相約亂平後的正月十五日在街上賣鏡相聚。陳國被滅後,樂昌公主成為隋朝越國公楊素(字處道)的家姬。那年上元節,公主命家奴去市場賣破鏡,價格定得相當高。徐德言看到後,便合鏡題詩:“ 鏡與人俱去,鏡歸人不歸。無複嫦娥影,空留明月輝。”楊素得知後,便請徐德言去見他,把樂昌公主送還給了徐德言。這便是破鏡重圓的典故。

孟棨《本事詩·情感第一》:“陳太子舍人徐德言之妻,後主叔寶之妹,封樂昌公主,才色冠絕。時陳政方亂,德言知不相保,謂其妻曰:‘以君之才容,國亡必入權豪之家,斯永絕矣。倘情緣未斷,猶冀相見,宜有以信之。’乃破一鏡,人執其半,約曰:‘他日必以正月望日賣于都市,我當在,即以是日訪之。’及陳亡,其妻果入越公楊素之家,寵嬖殊厚。德言流離辛苦,僅能至京,遂以正月望日訪于都市。有蒼頭賣半鏡者,大高其價,人皆笑之。德言直引至其居,設食,具言其故,出半鏡以合之,仍題詩曰:‘鏡與人俱去,鏡歸人不歸。無複嫦娥影,空留明月輝。’陳氏得詩,涕泣不食。素知之,怆然改容,即召德言,還其妻,仍厚遺之。聞者無不感歎。仍與德言陳氏偕飲,令陳氏為詩,曰:‘今日何遷次,新官對舊官。笑啼俱不敢,方驗作人難。’遂與德言歸江南,竟以終老。”

允:王允。

玠:餘玠。南宋名将。淳祐元年,宋理宗趙昀命在淮東屢立戰功的的餘玠為兵部侍郎、四川制置使兼知重慶府,全面負責四川防務。利州都統制王夔兇殘跋扈,号稱“王夜叉”,不聽餘玠調度,到處劫掠。餘玠依軍法斬王夔。

石虔趫捷,朱亥雄奇。平叔傅粉,弘治凝脂。

【注】趫捷(音橋):矯健敏捷。張衡 《西京賦》:“輕銳僄狡趫捷之徒,赴洞穴;探封狐,陵重巘,獵昆駼。”

石虔:桓石虔,東晉猛将,宣城内史桓彜之孫,征西将軍桓豁庶長子,以勇猛矯捷聞名。《晉書·列傳第四十四》有載。

朱亥:戰國時魏國人。隐居大梁(今河南開封西北)為屠,有勇力。魏安嫠王十九年,信陵君竊兵符救趙,他因侯赢薦,随往邺(今河北磁縣南),用四十斤鐵椎擊魏将晉鄙,助信陵君奪得軍權。次年,魏擊退秦軍,解邯鄲之圍。

傅粉:搽粉。

平叔:何晏,三國魏南陽宛人,字平叔。何進孫。随母為曹操收養。少以才秀知名。娶魏公主。美姿容,面白,人稱“傅粉何郎”。齊王芳正始中,曹爽輔政,累官散騎侍郎、尚書,典選舉,晉人傅鹹謂其所用官吏皆能稱職。賜爵列侯。坐曹爽同黨,為司馬懿所殺。

《世說新語·容止》:“何平叔美姿儀。面至白。魏明帝疑其傅粉。正夏月,與熱湯餅。既啖,大汗出。以朱衣自拭,色轉皎然。”

弘治:杜乂,字弘治。東晉成恭皇後之父,鎮南将軍杜預之孫,尚書左丞杜錫之子。性純和,美姿容,有盛名于江左。王羲之稱之為“神仙人”。襲封當陽侯,辟公府掾,為丹陽丞。早卒。

《世說新語·容止》:“王右軍見杜弘治,歎曰:‘面如凝脂,眼如點漆,此神仙中人。’時人有稱王長史形者,蔡公曰:‘恨諸人不見杜弘治耳!’”

伯俞泣杖,墨翟悲絲。能文曹植,善辯張儀。

【注】伯俞:亦作“伯瑜”。漢代人,姓 韓 。古代有名的孝子。劉向《說苑·建本》:“伯俞有過,其母笞之,泣。其母曰:‘他日笞子,未嘗見泣,今泣,何也?’對曰:‘他日俞得罪,笞,嘗痛,今母之力不能使痛,是以泣。’”

悲絲:悲染絲。《墨子·所染》:“子墨子見染絲者而歎曰,染于蒼則蒼。染于黃則黃。所入者變,其色亦變。五入必,而已則為五色矣。故染不可不慎也。”後以“悲染絲”為易受習俗影響以及由此而發感歎的典故。

溫公警枕,董子下帷。會書張旭,善畫王維。

【注】警枕:用圓木做的枕頭,熟睡則欹動,容易覺醒。《禮記·少儀》:“茵、席、枕、幾、熲。”鄭玄注:“熲,警枕也。”孔穎達疏:“雲穎警枕也者,以經枕外别言穎,穎是穎發之義,故為警枕。”

溫公:指司馬光。元祐元年去世,追贈太師、溫國公,谥号文正。

陸以湉《冷廬雜識·警枕》:“錢武肅王 用警枕,司馬溫公亦用警枕。興王賢相,勤勞正相同也。”

董子:指董仲舒。

下帷:放下室内懸挂的帷幕。指教書。《史記·儒林列傳》:“下帷講誦,弟子傳以久次相授業,或莫見其面,蓋三年董仲舒不觀于舍園,其精如此。”

周兄無慧,濟叔不癡。杜畿國士,郭泰人師。

【注】周兄:此指周顗。《晉書·列傳第六十六·列女·周顗母李氏》:“周顗母李氏,字絡秀,汝南人也。……遂生顗及嵩、谟。……中興時,顗等并列顯位。嘗冬至置酒,絡秀舉觞賜三子曰:‘吾本渡江,托足無所,不謂爾等并貴,列吾目前,吾複何憂!’高起曰:‘恐不如尊旨。伯仁志大而才短,名重而識暗,好乘人之弊,此非自全之道。嵩性抗直,亦不容于世。唯阿奴碌碌,當在阿母目下耳。’阿奴,谟小字也。後果如其言。”

令:《左傳·成公十八年》:“周子有兄而無慧,不能辨菽麥,故不可立。”杜預 注:“不慧,蓋世所謂白癡。”

濟叔:王濟之叔。指王湛。

王濟:字武子,太原晉陽(今山西省太原市)人。西晉外戚大臣,曹魏司空王昶的孫子,司徒王渾第二子,晉文帝司馬昭女婿。迎娶常山公主,累遷骁騎将軍、侍中。《晉書·列傳第十二·王濟》有傳。

王湛:字處沖,太原晉陽(今山西太原)人,曹魏司空王昶之子,王渾、王深、王淪之弟。曾曆任秦王文學、太子洗馬、尚書郎、太子中庶子、汝南内史。

《晉書·列傳第四十五·王湛傳》:“王湛,字處沖,司徒渾之弟也。少有識度。身長七尺八寸,龍颡大鼻,少言語。初有隐德,人莫能知,兄弟宗族皆以為癡,其父昶獨異焉。……兄子濟輕之,所食方丈盈前,不以及淇。……遂留連彌日累夜,自視缺然,乃歎曰:‘家有名士,三十年而不知,濟之罪也。’……武帝亦以湛為癡,每見濟,辄調之曰:‘卿家癡叔死未?’濟常無以答。及是,帝又問如初,濟曰:‘臣叔殊不癡。’因稱其美。帝曰:‘誰比?’濟曰:‘山濤以下,魏舒以上。’時人謂湛上方山濤不足,下比魏舒有餘。湛聞曰:‘欲處我于季孟之間乎?’”

《世說新語·賞譽》:“武帝每見濟,辄以湛調之曰:‘卿家癡叔死未?’濟常無以答。既而得叔,後武帝又問如前,濟曰:‘臣叔不癡。’稱其實美。帝曰:‘誰比?’濟曰:‘山濤以下,魏舒以上。’”劉孝标注:“鄧粲《晉紀》曰:‘王湛字處沖,太原人。隐德,人莫之知,雖兄弟宗族,亦以為癡,唯父昶異焉。昶喪,居墓次,兄子濟往省湛,見床頭有《周易》,謂湛曰:“叔父用此何為?頗曾看不?”湛笑曰:“體中佳時,脫複看耳。今日當與汝言。”因共談《易》。剖析入微,妙言奇趣,濟所未聞,歎不能測。’”

國士:一國中才能最優秀的人物。《左傳·成公十六年》:“皆曰:國士在,且厚,不可當也。”

杜畿:字伯侯,三國魏大臣。西漢時,其先輩由南陽(今河南南陽市)遷居茂陵(今陝西興平縣東北),再遷至杜陵(今西安市東南),後代遂為京兆人。初任郡功曹,後任鄭縣令。後舉孝廉,任漢中府丞。建安中任司直。後遷護羌校尉、持節領西平太守、河東太守。曹丕繼承王位,封為關内侯,征為尚書。曹丕代漢稱帝,加封為豐樂亭侯、司隸校尉。曹丕出兵征讨東吳,任尚書仆射,留守洛陽。後在孟津黃河中試船,遇風浪沉沒而卒。

《三國志·魏書十六·任蘇杜鄭倉傳》:“會天下亂,遂棄官客荊州,建安中乃還。荀彧進之太祖。”裴松之注:“傅子曰:畿自荊州還,後至許,見侍中耿紀,語終夜。尚書令荀彧與紀比屋,夜聞畿言,異之,旦遣人謂紀曰:‘有國士而不進,何以居位?’既見畿,知之如舊相識者,遂進畿于朝。”傅子:西晉傅玄。

人師:指德行學問等各方面可以為人表率的人。

郭泰:字林宗。太原郡介休縣(今山西省介休市)人。東漢時期名士,與許劭并稱“許郭”,被譽為“介休三賢”之一。

袁宏《後漢紀·後漢孝靈皇帝紀上》:“嘗止陳國,文孝童子魏昭求入其房,供給灑掃。泰曰:‘年少當精義講書,曷為求近我乎?’昭曰:‘蓋聞經師易遇,人師難遭,故欲以素絲之質,附近朱藍耳。’”

《東觀漢記·卷十七》:“童子魏照求入事郭泰,供給灑掃。泰曰:‘當精義講書,何來相近?’照曰:‘經師易獲,人師難遭,欲以素絲之質,附近朱藍。’”

程頤傳易,覺範論詩。董昭救蟻,毛寶放龜。

【注】程頤:字正叔,洛陽伊川(今河南洛陽伊川縣)人,世稱伊川先生,出生于湖北黃陂,北宋理學家和教育家。為程颢之胞弟。與其胞兄程颢共創“洛學”,為理學奠定了基礎。其著作有《周易程氏傳》《遺書》《易傳》《經說》。易:指《周易》。

惠洪,一名德洪,字覺範,自号寂音尊者。俗姓喻(一作姓彭)。江西宜豐縣橋西鄉潛頭竹山裡人。北宋著名詩僧。著有《冷齋夜話》10卷,主要論詩、間雜傳聞瑣事。

董昭:指董昭之。

幹寶《搜神記·卷二十》:“吳富陽縣董昭之,嘗乘船過錢塘江,中央,見有一蟻,着一短蘆,走一頭,回複向一頭,甚惶遽。昭之曰:“此畏死也。”欲取着船。船中人罵:“此是毒螫物,不可長,我當蹋殺之,”昭意甚憐此蟻,因以繩系蘆,着船,船至岸,蟻得出。其夜夢一人,烏衣,從百許人來,謝雲:“仆是蟻中之王。不慎,堕江,慚君濟活。若有急難,當見告語。”曆十餘年,時所在劫盜,昭之被橫錄為劫主,系獄餘杭。昭之忽思蟻王夢,緩急當告,今何處告之。結念之際,同被禁者問之。昭之具以實告。其人曰:“但取兩三蟻。着掌中,語之。”昭之如其言。夜,果夢烏衣人雲:“可急投餘杭山中,天下既亂,赦令不久也”于是便覺。蟻齧械已盡。因得出獄,過江,投餘杭山。旋遇赦,得免。”

東陽無疑《齊諧記》(志怪小說):“吳當陽縣有董昭之者,曾乘船過錢塘江,江中央見有一蟻,著一短蘆,一頭回,複向一頭,甚遑遽。昭之曰:“此畏死也。”便以繩系此蘆,欲取著船頭。船中人罵:“此毒螫物,不可長,我當蹋殺之。”昭甚憐此蟻。船至岸,蟻緣繩得出。其夜夢一人烏衣,從百許人來謝,曰:“仆不慎堕江,慚君濟活。仆是蟲王,君後若有急難之曰,當見告語。”曆十馀年,時所在劫盜,昭之被橫錄為劫主,系馀姚。昭之忽思蟻王之夢,結念之際,同被禁者問之,昭之具以實告。其人曰:“但取三兩蟻,著掌中,語之。”昭之如其言,夜果夢烏衣雲:“可急投馀杭山中。天下既亂,赦令不及也。”既悟,蟻齧械己盡,因得出獄,過江投馀杭山。旋遇赦,遂得無他。”

毛寶:字碩真,荥陽陽武(今河南原陽)人。東晉将領,清漾毛氏祖先。初為臨湘縣令,轉平南将軍溫峤府參軍,打敗叛将祖約有功,拜廬江太守。擊退叛将韓晃進攻,平定蘇峻之亂,封為州陵縣開國侯。鹹康五年,領江夏國相,平定郭默之亂。庾亮籌謀北伐,以為征虜将軍、監揚州之江西諸軍事、豫州刺史,随同西陽太守樊峻率軍守護邾城。後趙皇帝石虎派遣石鑒、夔安、李菟等率軍五萬進犯,攻陷邾城,溺水而死。

《晉書·列傳第五十一·毛寶傳》:“初,寶在武昌,軍人有于市買得一白龜,長四五寸,養之漸大,放諸江中。邾城之敗,養龜人被铠持刀,自投于水中,如覺堕一石上,視之,乃先所養白龜,長五六尺,送至東岸,遂得免焉。”

乘風宗悫,立雪楊時。阮籍青眼,馬良白眉。

【注】宗悫(音雀):字元幹,南陽涅陽(今河南鄧州市)人,東晉書畫家宗炳之侄,南朝宋名将。少有大志,任氣好武,自稱“願乘長風破萬裡浪”。宋文帝元嘉中,除振武将軍。攻克林邑,珍寶山積,一毫無犯。元嘉三十年,劉劭殺文帝自立,随劉駿(孝武帝)出兵擊殺劭。孝武帝即位,為左衛将軍,封洮陽侯。累遷豫州刺史。大明三年,随沈慶之讨平竟陵王劉誕。前廢帝時,為甯蠻校尉、雍州刺史。卒谥肅。

《宋書·列傳第三十六·宗悫傳》:“宗悫,字元幹,南陽人也。叔父炳,高尚不仕。悫年少時,炳問其志,悫曰:‘願乘長風破萬裡浪。’炳曰:‘汝不富貴,即破我家矣。’”

楊時:楊時,字行可,後改字中立,祖籍弘農華陰(今陝西華陰東),将樂人。北宋哲學家、文學家、官吏。熙甯九年進士及第。曆任徐州、虔州司法和浏陽、餘杭、蕭山等縣知縣以及無為軍判官、建陽縣丞、荊州府學教授、南京敦宗院宗子博士、秘書郎、迩英殿說書、右谏議大夫、國子監祭酒、給事中、徽猷閣直學士、工部侍郎、龍圖閣直學士等職。南宋紹興五年四月二十四日,病逝,享年83歲。南宋朝廷贈左大中大夫、谥文靖,加封太師,又追封吳國公。明代時獲封将樂伯。學于程颢、程頤,同遊酢、呂大臨、謝良佐并稱程門四大弟子。又與羅從彥、李侗并稱為“南劍三先生”,被後世尊為“閩學鼻祖”。

立雪:北宋儒生楊時、遊酢往見其師程頤,值頤瞑目久坐,二人侍立不去,頤既覺,門外雪已盈尺。事見《宋史·道學傳二·楊時》。後以“立雪”為敬師笃學之典故。

青眼:黑色的眼珠在眼眶中間,青眼看人則是表示對人的喜愛或重視、尊重,跟“白眼”相對。《世說新語·簡傲》:“嵇康與呂安善。”劉孝标注引《晉百官名》:“嵇喜字公穆,曆揚州刺史,康 兄也。阮籍遭喪,往吊之。籍能為青白眼,見凡俗之士,以白眼對之。及喜往,籍不哭,見其白眼,喜不怿而退。康聞之,乃赍酒挾琴而造之,遂相與善。”

白眉:《三國志·蜀書九·董劉馬陳董呂傳·馬良傳》:“馬良,字季常,襄陽宜城人也。兄弟五人,并有才名,鄉裡為之諺曰:‘馬氏五常,白眉最良。’良眉中有白毛,故以稱之。”後因以喻兄弟或侪輩中的傑出者。

馬良:馬良,字季常,因眉毛中有白毛,人稱白眉馬良,襄陽宜城(今湖北宜城南)人,馬谡之兄,三國時期蜀漢官員。建安十四年,劉備擔任荊州牧,征召為州從事。章武元年,劉備稱帝,建立蜀漢政權,任為侍中。章武二年,劉備東征東吳,派招納五溪少數民族。同年,劉備在夷陵之戰中兵敗,馬良也遇害身亡。

韓子孤憤,梁鴻五噫。錢昆嗜蟹,崔谌乞麋。

【注】韓子:指韓非子。《史記·老子韓非列傳》:“悲廉直不容于邪枉之臣,觀往者得失之變,故做《孤憤》。”司馬貞索隐:“孤憤,憤孤直不容于時也。”

梁鴻:東漢隐士。字伯鸾,扶風平陵(今陝西鹹陽西北)人,東漢文學家。妻孟光,與他同縣。父梁讓,王莽時曾任城門校尉,封爵為修遠伯。

《後漢書·逸民列傳第七十三》:“因東出關,過京師,作《五噫之歌》曰:‘陟彼北芒兮,噫!顧覽帝京兮,噫!宮室崔嵬兮,噫!人之劬勞兮,噫!遼遼未央兮,噫!’”

錢昆:北宋臨安人,字裕之。錢倧子。随錢俶歸宋,獨昆與其弟錢易不授官。宋太宗淳化三年進士。宋仁宗時知廬、濠、泉、亳、梓、壽、許七州,為政寬簡。官至右谏議大夫,以秘書監緻仕。

歐陽修《歸田錄·卷二》:“往時有錢昆少卿者,家世餘杭人也。杭人嗜蟹,昆嘗求補外郡,人問其所欲何州,昆曰:‘但得有螃蟹無通判處,則可矣。’至今士人以為口實。”

崔谌(音塵)。

《北齊書·列傳第二十一·李繪傳》:“河間守崔謀恃其弟暹勢,從繪乞麋角鸰羽。繪答書曰:‘鸰有六翮,飛則沖天,麋有四足,走便入海。下官膚體疏懶,手足遲鈍,不能逐飛追走,遠事佞人。’”

《北齊書》為“崔謀”,《龍文鞭影》為“崔谌”。曆史上非同一人。《龍文鞭影》誤。

隐之賣犬,井伯烹雌。枚臯敏捷,司馬淹遲。

【注】隐之:指吳隐之。字處默,濮陽鄄城(今山東鄄城市)人。曹魏侍中吳質的六世孫,東晉時期廉吏、名士。善于清談,博涉文史,以儒雅顯名。得到吏部尚書韓康伯賞識,受薦出仕,曆任散騎常侍、著作郎。元興元年,出任龍骧将軍、廣州刺史,領平越中郎将。特意經過“貪泉”,飲水賦詩明志。治理廣州期間,力矯貪渎腐敗,以清廉著稱。義熙八年,授金紫光祿大夫。十年,去世,獲贈左光祿大夫、散騎常侍。

《晉書·列傳第六十·良吏·吳隐之傳》:“初,隐之為奉朝請,謝石請為衛将軍主簿。隐之将嫁女,石知其貧素,遣女必當率薄,乃令移廚帳助其經營。使者至,方見婢牽犬賣之,此外蕭然無辦。”

井伯:春秋虞國大夫。虞國被晉國滅亡後,被晉國所虜,當做奴隸成為秦穆姬的陪嫁随員。

一認為井伯即百裡奚。另認為井伯非百裡奚。百裡奚未為秦穆公夫人之媵,為媵者是虞大夫井伯而非百裡奚。關于此點,古人論之已甚詳盡。《困學紀聞》雲:“朱文公曰:‘按左氏媵秦穆姬者乃井伯,非百裡奚也’。”太原閻若璩雲:“按《孟子》言百裡奚先去虞,自不至為晉所虜,益知井伯者另一人。且史載穆公四年乙醜迎婦于晉,《左》則僖五年丙寅,以媵秦穆姬,亦差一年。”今案《呂氏春秋·慎人篇》雲:“百裡奚之未遇也,亡虢而虜晉。”《楚辭·惜往日》雲:“聞百裡之為虜兮”。《韓非子·說難》雲:“百裡奚為虜”。據此,則奚被晉虜當可信。《孟子》言先去虞者,當是由虞奔虢,及虢滅,又為晉所虜。至其走宛,則系由晉迳去,而非媵秦後始亡者。

《龍文鞭影》此處認為井伯與百裡奚為同一人。

百裡奚為秦穆公擢為秦相。其故妻為傭于相府,堂上作樂,婦自言知音,因援琴撫弦而歌曰:“百裡奚,五羊皮。憶别時,烹伏雌,炊扊扅;今日富貴忘我為!”見《樂府解題》引應劭《風俗通》。

枚臯:字少孺,西漢淮陰(今屬江蘇)人。枚乘庶子,漢賦家。初被梁共王召為郎。後被漢武帝拜為郎。

司馬:指司馬相如。

淹遲:緩慢;遲緩。

《西京雜記》卷三:“枚臯文章敏疾,長卿制作淹遲,皆盡一時之譽。而長卿首尾溫 麗,枚臯時有累句,故知疾行無善迹矣。揚子雲曰:‘軍旅之際,戎馬之間,飛書馳檄,用枚臯;廊廟之下,朝廷之中,高文典冊,用相如。’”

《漢書·賈鄒枚路傳·枚臯傳》:“為文疾,受诏辄成,故所賦者多。司馬相如善為文而遲,故所作少而善于臯。”

祖瑩稱聖,潘嶽誠奇。紫芝眉宇,思曼風姿。

【注】祖瑩:字元珍。北魏範陽遒(今涞水)人。出身範陽祖氏。北魏大臣、文學家。安遠将軍祖季真之子。少時聰明好學,性豪俠,有氣節,譽為聖小兒,與陳郡袁翻齊名。累官至冀州鎮東府長史,遷國子監祭酒,給事黃門侍郎,幽州大中正監起居室,參議律曆,車騎大将軍,賜爵容城縣子,進爵為伯。逝後,賜尚書左仆射、司徒公。

《魏書·列傳第七十·祖瑩傳》:“瑩年八歲,能誦《詩》、《書》;十二,為中書學生。好學耽書,以晝繼夜,父母恐其成疾,禁之不能止。常密于灰中藏火,驅逐僮仆,父母寝睡之後,燃火讀書,以衣被蔽塞窗戶,恐漏光明,為家人所覺。由是聲譽甚盛,内外親屬呼為‘聖小兒’。”

《晉書·列傳第二十五·潘嶽傳》:“嶽少以才穎見稱,鄉邑号為奇童,謂終賈之俦也。”

眉宇:眉額之間。面有眉額,猶屋有檐宇,故稱。亦泛指容貌。

紫芝:元德秀,字紫芝。唐朝河南(今河南洛陽市)人,世居太原(今山西省太原市),後移居河南陸渾(今河南嵩縣),唐代詩人。後魏昭成皇帝孫常山王遵的後裔,漢族,原姓拓跋,北魏孝文帝改革時始易姓為元。父親為延州刺史。開元二十一年登進士第,任邢州(今河北邢台)南和縣尉,因施政有名升為龍武軍錄事參軍,後因車禍傷足辭去軍職,于開元二十三年調任魯山縣令,三年期滿後到陸渾隐居,天寶十二載九月二十九日病逝于河南陸渾山中。

《新唐書·卓行傳·元德秀傳》:“元德秀字紫芝……善文辭,作《蹇士賦》以自況。房琯每見德秀,歎息曰:‘見紫芝眉宇,使人名利之心都盡。’”

風姿:風度儀态。

思曼:張緒,字思曼,吳郡吳縣(今江蘇蘇州)人。張裕孫。張永、張岱長兄張寅子。舉秀才。南朝宋明帝時為本州大中正,遷司徒左長史。後轉散騎常侍,領長水校尉,尋兼侍中,遷吏部郎,出為吳郡太守,遷祠部尚書。複領中正,遷太常,加散騎常侍,再遷太祖太傅長史,加征虜将軍。南齊高帝建元元年,任中書令、散騎常侍,尋加骁騎将軍。四年,初立國學,為太常卿,領國子祭酒,常侍、中正如故。齊武帝即位,轉吏部尚書,祭酒如故。官終國子祭酒、光祿、師、中正。卒贈散騎常侍、特進、金紫光祿大夫。卒谥簡子。

《南齊書·列傳第十四·張緒傳》:“緒忘情榮祿,朝野皆貴其風。……張緒凝衿素氣,自然标格,搢紳端委,朝宗民望。夫如緒之風流者,豈不謂之名臣!”

《南史·列傳第二十一·張緒傳》:“緒吐納風流,聽者皆忘饑疲,見者肅然如在宗廟。雖終日與居,莫能測焉。劉悛之為益州,獻蜀柳數株,枝條甚長,狀若絲縷。時舊宮芳林苑始成,武帝以植于太昌靈和殿前,常賞玩咨嗟,曰:‘此楊柳風流可愛,似張緒當年時。’其見賞愛如此。”

毓會竊飲,谌紀成糜。韓康賣藥,周術茹芝。

【注】鐘毓、鐘會。

《世說新語·言語》:“鐘毓兄弟小時,值父晝寝,因共偷服藥酒。其父時覺,且托寐以觀之。毓拜而後飲,會飲而不拜。既而問毓何以拜,毓曰:‘酒以成禮,不敢不拜。’又問會何以不拜,會曰:‘偷本非禮,所以不拜。’”

陳紀,陳谌。東漢陳寔曾為太丘長,故稱陳太丘。陳寔有二子,名叫紀和谌,與父三人并著高名,時号為“三君”。

《世說新語·夙惠》:“賓客詣陳太丘宿,太丘使元方、季方炊。客與太丘論議,二人進火,俱委而竊聽。炊忘著箅,飯落釜中。太丘問:‘炊何不餾?’元方、季方長跪曰:‘大人與客語,乃俱竊聽,炊忘著箅,飯今成糜。’太丘曰:‘爾頗有所識不?’對曰:‘仿佛志之。’二子俱說,更相易奪,言無遺失。太丘曰:‘如此,但糜自可,何必飯也!’”

皇甫谧《高士傳》卷下:“韓康字伯休,京兆霸陵人也。常遊名山采藥,賣于長安市中,口不二價者三十餘年。時有女子買藥于康,康守價,乃曰:‘公是韓伯休邪? 乃不二價乎?’康歎曰:‘我欲避名,今區區女子皆知有我,何用藥為?’遂遁人霸陵山中。”《後漢書·逸民列傳》亦載。

周術:秦末商山四皓之一。即“甪裡先生”。《史記》作“角裡”。

《史記·留侯世家》:“顧上有不能緻者,天下有四人。”司馬貞索隐:“四人,四皓也,謂東園公、绮裡季、夏黃公、角裡先生。按:陳留志雲‘園公姓庾,字宣明,居園中,因以為号。夏黃公姓崔名廣,字少通,齊人,隐居夏裡修道,故号曰夏黃公。角裡先生,河内轵人,太伯之後,姓周名術,字元道,京師号曰霸上先生,一曰角裡先生’。又孔安國祕記作‘祿裡’。此皆王劭據崔氏、周氏系譜及陶元亮四八目而為此說。”

皇甫谧《高士傳》卷中:“四皓者,皆河内轵人也,或在汲。一曰東園公,二曰甪裡先生,三曰绮裡季,四曰夏黃公,皆修道潔己,非義不動。秦始皇時,見秦政虐,乃退入藍田山而作歌曰:‘莫莫高山,深谷逶迤。晔晔紫芝,可以療饑。唐虞世遠,吾将何歸?驷馬高蓋,其憂甚大,富貴之畏人,不如貧賤之肆志。’乃共入商洛,隐地肺山,以待天下定。 ”

茹:吃。揚雄《方言》:“茹,食也。吳越之間凡貪飲食者謂之茹。”

劉公殿虎,莊子塗龜。唐舉善相,扁鵲名醫。

【注】殿虎:即“殿上虎”。北宋宋谏議大夫劉安世的綽号。《宋史·列傳第一百四·劉安世傳》:“在職累歲,正色立朝,扶持公道。其面折廷争,或帝盛怒,則執簡卻,伺怒稍解,復前抗辭。旁侍者遠觀,蓄縮悚汗,目之曰‘殿上虎’。”後用以稱頌敢于抗争的谏官。

塗龜:楚威王欲用莊子,莊子以龜為喻,表示“甯其生而曳尾于塗中”,不願“其死為留骨而貴”,拒絕了威王 。見《莊子·秋水》。後以“塗龜”指隐居不出。

塗:泥,泥巴。

唐舉:戰國梁人。以善相術著名。亦作“唐莒”。《荀子·非相》:“今之世,梁有唐舉,相人之形狀、顔色而知其吉兇、妖祥,世俗稱之。古之人無有也,學者不道也。”《史記·範睢蔡澤列傳》:“蔡澤者,燕人也。遊學于諸侯小大甚衆,不遇。而從唐舉相,曰:‘吾聞先生相李兌,曰:“百日之内持國秉”,有之乎?’曰:‘有之。’曰:‘若臣者如何?’唐舉孰視而笑曰:‘先生曷鼻,巨肩,魋顔,蹙齃,膝攣。吾聞聖人不相,殆先生乎?’蔡澤知唐舉戲之,乃曰:‘富貴吾所自有,吾所不知者壽也,願聞之。’唐舉曰:‘先生之壽,從今以往者四十三歲。’”

扁鵲:戰國 時名醫。原名秦越人,渤海郡 鄚 (今河北任丘市北)人。一說家于盧國 (今山東長清縣南),故又稱盧醫。學醫于 長桑君,醫道精湛,擅長各科,行醫時“随俗為變”,在趙為“帶下醫”,至周 為“耳目痹醫”,入秦為“小兒醫”,名聞天下。秦太醫令李醯自知醫術不如扁鵲,使人刺殺之。《史記·扁鵲倉公列傳》有傳。

韓琦焚疏,賈島祭詩。康侯訓侄,良弼課兒。

【注】韓琦,字稚圭,自号贛叟,相州安陽(今河南省安陽市)人。北宋政治家、詞人。宋仁宗天聖五年(1027年)進士,曆任将作監丞、開封府推官、右司谏等職。曾奉命救濟四川饑民。宋夏戰争爆發後,他與範仲淹率軍防禦西夏,在軍中頗有聲望,人稱“韓範”。之後又與範仲淹、富弼等主持“慶曆新政”,至仁宗末年拜相。

韓琦《谏垣存稿·序》:“琦景祐中任三司度支判官,以族貧,求外補,得舒州。将行,而上以谏官缺,擢授右司谏而留之。……在職越三載,凡明得失、正紀綱、辨忠良、擊權幸,時人所不敢言,必昧死論列之。上寬而可其奏者十八九,卒免重戮,進登掖垣 , 實前日為誡之力也。其所存稿,欲斂而焚之,以效古人謹密之義。”

辛文房《唐才子傳·賈島》:“島貌清意雅,談玄抱佛,所交悉塵外之人,況味蕭條,生計岨峿。自題曰:‘二句三年得,一吟雙淚流。知音如不賞,歸卧故山秋。’每至除夕,必取一歲所作置幾上,焚香再拜,酹酒祝曰:‘此吾終年苦心也。’痛飲長謠而罷。”

康侯:胡安國,又名胡迪,字康侯,号青山,谥号文定,學者稱武夷先生,後世稱胡文定公。建甯崇安(今福建省武夷山市)人,北宋學者。北宋哲宗紹聖四年丁醜科趙昌言榜進士第三人。為太學博士,旋提舉湖南學事,後遷居衡陽南嶽。1131年,在湘潭縣隐山與次子胡宏共同創辦“碧泉書堂”(文定書院前身),開創“湖湘學派”。著有《春秋傳》、《資治通鑒舉要補遺》。

侄:指胡安國之侄胡寅,字明仲,人稱緻堂先生。

良弼:南宋初年藏書家餘良弼,字岩起,順昌(今屬福建)人。在龍山下建草庵作為學習之所,自号龍山居士。曾任靜江知府、廣西經略使等職。藏書多達數萬卷,讀後寫序言以教子孫,著有《龍山文集》。

課:考核督促。

顔狂莫及,山器難知。懶殘煨芋,李泌燒梨。

【注】顔:顔延之。顔延之,字延年,琅邪臨沂(今山東臨沂北)人。南朝宋文壇領袖人物、著名詩人。元嘉三大家之一。官至金紫光祿大夫,世稱顔光祿。

李延壽《南史·列傳第二十四·顔延之傳》:“文帝嘗召延之,傳诏頻不見,常日但酒店裸袒挽歌,了不應對,他日醉醒乃見。帝嘗問以諸子才能,延之曰:‘竣得臣筆,測得臣文,奂得臣義,躍得臣酒。’何尚之嘲曰:‘誰得卿狂?’答曰:‘其狂不可及。’”

山:指山濤。字巨源。河内郡懷縣(今河南武陟西)人。三國至西晉時期大臣、名士,“竹林七賢”之一。

《世說新語·賞譽》:“王戎目山巨源:‘如璞玉渾金,人皆欽其寶,莫知名其器。’”

袁郊《甘澤謠》:“懶殘者,天寶初,衡嶽寺執役僧也。退食,即收所餘而食,性懶而食殘,故号懶殘也。晝專一寺之工,夜止群牛之下,曾無倦色,已二十年矣。時邺侯李泌寺中讀書,察懶殘所為,曰:‘非凡物也。’聽其中宵梵唱,響徹山林,李公情頗知音,能辨休戚,謂:‘懶殘經音凄惋,而後喜悅,必谪堕之人,時将去矣。’候中夜,李公潛往谒焉,望席門通名而拜。懶殘大诟,仰空而唾曰:‘是将賊我。’李公愈加敬謹,惟拜而已。懶殘正撥牛糞火,出芋啖之; 良久,乃曰:‘可以席地。’取所啖芋之半,以授焉。李公捧承盡食而謝。謂李公曰:‘慎勿多言,領取十年宰相。’公又拜而退。……後李公果十年為相也。”《邺侯外傳》亦載。

幹椹楊沛,焦飯陳遺。文舒戒子,安石求師。

【注】楊沛:生卒年不詳,字孔渠,馮翊萬年(今陝西臨潼北)人。東漢獻帝初平年間為公府令史,以牒除為新鄭長。興平二年,百姓多饑困,組織新鄭的百姓們蓄集幹椹,收集豆藏在倉庫。這時恰逢兖州刺史曹操率其部一千餘人過新鄭,苦于無糧,将所集的千餘斛幹椹進獻給曹操,救了燃眉之急。後曹操掌政将楊沛升遷為長社令(今河南長葛東)。後任京兆尹。

《三國志·魏志·劉司馬梁張溫賈傳·賈逵傳》:“充,鹹熙中為中護軍。”裴松之注引魚豢《魏略》:“楊沛字孔渠,馮翊萬年人也。初平中,為公府令史,以牒除為新鄭長。興平末,人多饑窮,沛課民益畜幹椹,收䝁豆,閱其有馀以補不足,如此積得千餘斛,藏在小倉。會太祖為兖州刺史,西迎天子,所将千餘人皆無糧。過新鄭,沛谒見,乃皆進幹椹。太祖甚喜。及太祖輔政,遷沛為長社令。”

焦飯:鍋巴。

《世說新語·德行》:“吳郡陳遺家至孝。母好食铛底焦飯。遺作郡主簿,恒裝一囊,每煮食,辄貯錄焦飯,歸以遺母。後值孫恩賊出吳郡,袁府君即日便征,遺已聚斂得數鬥焦飯,未展歸家,遂帶以從軍。戰于滬,渎敗,軍人潰散,逃走山澤,皆多餓死,遺獨以焦飯得活。時人以為純孝之報也。”

王昶,字文舒,三國魏人,世居太原郡晉陽,出自望族名門“太原王氏”之家,父王澤為東漢末代郡太守。初侍曹丕為太子文學、中庶子等職。擢升散騎侍郎,兼洛陽典農中郎将。後升任兖州刺史,坐鎮一方。曹睿繼位,加封揚烈将軍,賜爵關内侯。飽受儒學影響的王昶,臨高位而重節修,為人為官為事,謙謹禮讓,且持家教子極嚴。他告誡子侄後輩:“其用财先九族,其施舍務周急,其出入存故老,其議論貴無貶,其盡事尚忠節,其取人務實道,其處事誡驕淫,其貧賤慎無戚,其進退合時宜,其行事加九思”。他的這篇有謂“十其”的《戒子文》,不僅被時人稱道,并被載入史冊,傳頌後世。曹芳繼位後為徐州刺史,又遷征南将軍“假節都督荊、豫諸軍事”。後晉升征南大将軍,儀同三司,進封京陵侯。正元二年,魏将毋丘儉、文欽,兵叛反魏,王昶積極平叛,再升骠騎将軍。後榮升司空。

安石:王安石。

防年末減,嚴武稱奇。鄧雲艾艾,周曰期期。

【注】末減:謂從輕論罪或減刑。《左傳·昭公十四年》:“三數叔魚之惡,不為末減。”杜預注:“末,薄也;減,輕也。”

《通典》:“漢景帝時,廷尉上囚防年繼母陳論殺防年父,防年因殺陳,依律,殺母以大逆論。帝疑之。武帝時年十二,為太子,在旁,帝遂問之。太子答曰‘:夫‘繼母如母’,明不及母,緣父之故,比之於母。今繼母無狀,手殺其父,則下手之日,母恩絕矣。宜與殺人者同,不宜與大逆論。’”

《漢武故事》:“廷尉上囚。防年繼母陳殺父,因殺陳。依律,年殺母,大逆論。帝疑之,诏問太子。太子對曰:‘夫繼母如母,明其不及母也,緣父之愛,故比之于母耳;今繼母無狀,手殺其父,則下手之日,母恩絕矣;宜與殺人者同,不宜大逆論。’帝從之,年棄市。議者稱善。時太子年十四,帝益奇之。”

嚴武:字季鷹。華州華陰(今陝西華陰)人。唐朝中期名将、詩人,中書侍郎嚴挺之之子。嚴武初以父蔭調為太原府參軍,累官殿中侍禦史。安史之亂後,随唐玄宗入蜀,又應唐肅宗之诏前往靈武,任給事中。次年出任綿州刺史,遷東川節度使,入朝為京兆尹。上元二年,出任劍南節度使,抵禦吐蕃。寶應元年入為太子賓客兼禦史大夫。不久後再鎮劍南,數次擊破吐蕃,拓地數百裡。以功加檢校吏部尚書,封鄭國公。永泰元年,嚴武因暴病于成都逝世,年僅四十歲。獲贈尚書左仆射。

《新唐書·列傳第五十四·裴崔盧李王嚴列傳·嚴挺之傳附嚴武傳》:“武,字季鷹。幼豪爽。母裴不為挺之所答,獨厚其妾英。武始八歲,怪問其母,母語之故。武奮然以鐵鎚就英寝,碎其首。左右驚白挺之曰:‘郎戲殺英。’武辭曰:‘安有大臣厚妾而薄妻者,兒故殺之,非戲也。’父奇之,曰:‘真嚴挺之子!’”

艾艾:《世說新語·言語》:“ 鄧艾口吃,語稱艾艾。晉文王戲之曰:‘卿雲艾艾,定是幾艾?’對曰:‘鳳兮鳳兮,故是一鳳。’”後谑稱口吃言讷曰“艾艾”,本此。鄧艾:曹魏滅蜀大将。

期期:口吃結巴貌。《史記·張丞相列傳》:“昌為人口吃,又盛怒,曰:‘臣口不能言,然臣期期知其不可。陛下雖欲廢太子,臣期期不奉詔。’”張守節正義:“昌以口吃,每語故重言期期也。”周:周昌。沛郡人,西漢初期大臣。秦時為泗水卒史。周苛堂弟。秦末農民戰争中,随劉邦入關破秦,任禦史大夫,封汾陰侯。耿直敢言。劉邦欲廢太子,他直言谏止。後為趙王劉如意相,劉如意為呂後所殺,周昌自覺辜負劉邦,郁悶不樂,三年後去世,谥号悼。

周師猿鹄,梁相鹓鸱。臨洮大漢,瓊崖小兒。

【注】周:此指周穆王。

師:軍隊。

猿鹄:《藝文類聚》卷九十引葛洪《抱樸子》:“周穆王南征,一軍盡化,君子為猿為鶴,小人為蟲為沙。”按,今本《抱樸子·釋滞》作:“山徙社移,三軍之衆,一朝盡化,君子為鶴,小人成沙。”後因以“猿鶴沙蟲”指陣亡的将士或死于戰亂的人民。

《莊子·秋水》:“惠子相梁,莊子往見之。或謂惠子曰:‘莊子來,欲代子相。’于是惠子恐,搜于國中三日三夜。莊子往見之,曰:‘南方有鳥,其名為鹓鶵,子知之乎?夫鹓雛發于南海,而飛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練實不食,非醴泉不飲。于是鸱得腐鼠,鹓雛過之,仰而視之曰:‘吓!’今子欲以子之梁國而吓我邪?’”

鹓(音淵):古書上指鳳凰一類的鳥。

鸱(音吃):一種兇猛的鳥,鹞子。又名鹞鷹、老鷹、鸢鷹。

臨洮(音逃):戰國秦邑。在今甘肅定西市以南岷縣。因臨洮水,故名臨洮。秦置縣。秦築長城西起于此。

《漢書·五行志》:“史記秦始皇帝二十六年,有大人長五丈,足履六尺,皆夷狄服,凡十二人,見于臨洮。天戒若曰,勿大為夷狄之行,将受其禍。是歲始皇初并六國,反喜以為瑞,銷天下兵器,作金人十二以象之。”

瓊崖:即海南島。常指遷谪地。

東陽巧對,汝錫奇詩。啟期三樂,藏用五知。

【注】東陽:李東陽。字賓之,号西涯,谥文正,明朝中葉重臣,文學家,書法家,茶陵詩派的核心人物。漢族,湖廣長沙府茶陵州(今湖南茶陵)人,寄籍京師(今北京市)。天順八年進士,授編修,累遷侍講學士,充東宮講官,弘治八年以禮部侍郎兼文淵閣大學士,直内閣,預機務。立朝五十年,柄國十八載,清節不渝。文章典雅流麗,工篆隸書。有《懷麓堂集》、《懷麓堂詩話》、《燕對錄》。

查繼佐《罪惟錄》:“東陽四歲能作大書。景泰時,以神童薦。内侍扶過殿阈,曰:‘神童腳短。’應聲曰:‘天子門高。’既入谒 , 命書龍、鳳、龜、麟十餘字。上喜,抱置膝,賜上林珍果及内府寶镪。時其父拜起,侍丹墀下。帝曰:‘子坐父立,禮乎?’應聲曰:‘嫂溺叔援,權也。’”

汝錫:陳汝錫,北宋處州缙雲人,字師予。幼穎悟,數歲能屬文,以詩為黃庭堅所賞。宋哲宗紹聖四年進士。宋徽宗崇甯間除提舉福建學事。宋高宗建炎末由直秘閣、兩浙轉運副使知越州,以職事修舉升顯谟閣。紹興二年以違诏科率,責授汝州團練副使,漳州安置。官至浙東安撫使。有《鶴溪集》。少年時曾拜訪著名詩人黃庭堅,以詩文相示。黃庭堅讀到“閑愁莫浪遣,留為痛飲資”之句時,擊節拍案,連聲稱奇,贊道:“我輩人也。”語見《括蒼彙紀》。

三樂:三種樂事。随文而異。《列子·天瑞》:“孔子遊于泰山 ,見榮啟期行乎 郕之野,鹿裘帶索,鼓琴而歌。孔子 曰:‘先生何以為樂?’曰:‘天生萬物,惟人為貴,吾得為人,一樂也;男貴女賤,吾得為男,二樂也;人生有不見日月,不免襁褓者,吾既已行年九十矣,是三樂也。’”

啟期:榮啟期。春秋時隐士,傳說曾行于 郕之野,語 孔子 ,自言得三樂:為人,又為男子,又行年九十。事見《列子·天瑞》,又見《孔子家語·六本》。後用為知足自樂之典。

藏用:指李若拙。北宋京兆萬年人,字藏用。第進士。曆官知乾州、隴州。以政聞,超授監察禦史。宋太宗雍熙三年,假秘書監使交州,入境即遣左右戒以臣禮,黎桓聽命,拜诏盡恭。使還,遷起居舍人。至道二年,黎桓複南侵,又奉诏出使,至則桓複禀命。宋真宗時為右谏議大夫,使河朔按邊事,知昇、貝二州。

五知:謂五種修身克己之道。《宋史·李繹傳》:“繹所至頗稱治,自以久宦在外,意不自得,作《五知先生傳》,謂知時、知難、知命、知退、知足也。”李繹,字縱之,李若拙之子。

堕甑叔達,發甕鐘離。一錢誅吏,半臂憐姬。

【注】

甑(音贈):古代炊具,底部有許多透蒸汽的小孔,放在鬲上蒸煮。

《後漢書·郭符許列傳第五十八·郭泰傳》:“孟敏字叔達,钜鹿楊氏人也。客居太原。荷甑堕地,不顧而去。林宗見而問其意。對曰:‘甑以破矣,視之何益?’林宗以此異之,因勸令遊學。十年知名,三公俱辟,并不屈雲。”林宗:郭泰字林宗。

發:打開;開啟。

鐘離:複姓。此指鐘離意。字子阿,會稽山陰(今浙江紹興)人。初為郡督郵,後舉孝廉,曆任數縣令。漢明帝時征為尚書,賜以貪官贓物珠玑,他拒而不受,明帝改以庫錢賜賞。遷尚書仆射,數封還诏書,敢于谏争。出為魯相,提倡愛利,境内人多緻富。久病卒官。

幹寶《搜神記·卷三》:“漢永平中,會稽鐘離意,字子阿,為魯相。到官,出私錢萬三千文,付戶曹孔訴,修夫子車。身入廟,拭幾席劍履。男子張伯除堂下草,土中得玉璧七枚,伯懷其一,以六枚白意。意令主簿安置幾前,孔子教授堂下床首有懸甕,意召孔訴問:‘此何甕也?’對曰:‘夫子甕也。背有丹書,人莫敢發也。’意曰:‘夫子,聖人。所以遺甕,欲以懸示後賢。’因發之。中得素書,文曰:‘後世修吾書,董仲舒。護吾車拭吾履,發吾笥,會稽鐘離意。璧有七,張伯藏其一。’意即召問:‘璧有七,何藏一耶?’伯叩頭出之。”

羅大經《鶴林玉露·一錢斬吏》:“張乖崖(宋張詠自号)為崇陽令,一吏自庫中出,視其鬓傍巾下有一錢,诘之,乃庫中錢也。乖崖命杖之,吏勃然曰:‘一錢何足道,乃杖我耶?爾能杖我,不能斬我也!’乖崖援筆判曰:‘一日一錢,千日一千,繩鋸木斷,水滴石穿。’自仗劍下階斬其首,申台府自劾。崇陽人至今傳之。”宋人張詠以一錢之貪狂,結合整治五代以來軍卒淩将帥、胥吏欺長官的混亂風氣,一怒之下,便将一胥吏殺死。後因用為為政嚴猛、或處決失當的典故。

魏泰《東軒筆錄·宋子京》:“宋子京……多内寵,後庭曳羅绮者甚衆,嘗宴于錦江,偶微寒,命取半臂(古時一種短袖上衣)。諸婢各送一枚,凡十餘枚皆至。子京視之茫然,恐有厚薄之嫌,竟不敢服,忍冷而歸。”宋人宋祁,字子京,官左丞,進工部尚書,拜翰林學士承旨。錦江宴上,諸姬争送半臂是為了争寵,宋祁為避厚薄之嫌,誰的也不敢穿,沒奈何,隻得忍冷回去。舊因用為愛憐姬妾的典故。清南山逸史著有《半臂寒》雜劇,即演此事。

王胡索食,羅友乞祠。召父杜母,雍友楊師。

【注】《世說新語·方正》:“王修齡嘗在東山,甚貧乏。陶胡奴為烏程令,送一船米遺之。卻不肯取,直答語:‘王修齡若饑,自當就謝仁祖索食,不須陶胡奴米。’”後世為詠品格耿直方正之典。王修齡,即王胡之。東晉琅邪臨沂人,字修齡。王廪子。嘗在東山甚貧乏。陶侃子陶範為烏程令,贈米一船,不受。好談諧,善屬文,為當世所重。能閉目投壺。曆郡守、侍中、丹陽尹。石虎死,朝廷欲綏輯河洛,以為西中郎将、司州刺史。以疾固辭,未行而卒。

《晉陽秋·穆帝》:“羅友,字它仁,襄陽人。少好學,不持節檢,性嗜酒,當其所遇,不擇士庶。又好伺人祠,往乞餘食,雖複營署墟肆,不以為羞。桓溫嘗責之雲:‘君太不逮,須食何不就身求?乃至于此。’友傲然不屑,答曰:‘就公乞食,今乃可得,明日已複無。’溫大笑之。”後因用為饑不顧羞辱之典。

《後漢書·卷三十一·杜詩傳》:“杜詩字君公,河内汲人也。……七年,遷南陽太守。性節儉而政治清平,以誅暴立威,善于計略,省愛民役。造作水排,鑄為農器,用力少,見功多,百姓便之。又修治陂池,廣拓土田,郡内比室殷足。時人方于召信臣,故南陽為之語曰:‘前有召父,後有杜母。’”後世用作稱頌地方官清廉惠民的典故。俗又常稱地方官、特别是多稱縣令為“父母官”。

《漢書·循吏傳·召信臣傳》:“ 其治視民如子,所居見稱述。……其化大行,郡中莫不耕稼力田,百姓歸之,戶口增倍,盜賊獄訟衰止。吏民親愛信臣,号之曰召父。”

南宋建炎三年,張浚任川陝宣撫使,将赴興元,與楊用中别。問曰:“公嘗往來梁、洋,其人士有可與遊者乎?”楊用中說:“興元楊沖遠可以為師,洋州雍沖可與為友。”浚至,遂與二人交。

直言解發,京兆畫眉。美姬工笛,老婢吹篪。

【注】唐代賈直言,唐代宗時代父飲鸩,立死而複蘇,與父一起流放到海南。其妻矢志不另嫁,束發封帛,以示守節之志。後因用為詠女子賢德忠于愛情之典。《新唐書·列女傳·賈直言妻董》:“直言坐事,貶嶺南,以妻少,乃訣曰:‘生死不可期,吾去,可亟嫁,無須也。’董不答,引繩束發,封以帛,使直言署,曰:‘非君手不解。’直言貶二十年乃還,署帛宛然。乃湯沐,發堕無餘。”

張敞,字子高,漢宣帝時為京兆尹。形容夫妻感情融洽、深摯。《漢書·張敞傳》:“敞無威儀……又為婦畫眉,長安中傳張京兆眉妩。有司以奏敞。上問之,對曰:‘臣聞閨房之内,夫婦之私,有過于畫眉者。’上愛其能,弗備責也。”

西晉石崇妓綠珠美而善吹笛,孫秀求之不得,綠珠墜樓死以殉情。又其弟子宋偉亦善吹笛,後在晉明帝宮,帝以賜吏部尚書阮遙集。後因用為女子知樂善吹笛的典故。幹寶《晉紀·孝惠帝永康九年》:“石崇有妓人曰綠珠,美如玉,善舞而工笛,孫秀乃使人求焉。崇别館北邙山下,方登涼觀,臨清水,婦人侍側。使者以告崇。崇出妓妾數十人以示之,皆蘊蘭麝而被羅縠,曰:‘任所擇。’使者曰:‘君侯服禦麗則麗矣,然本受命者指索綠珠也,未識孰是?’崇勃然曰:‘綠珠吾所愛重,不可得也。’使者曰:‘君侯博古知今,察遠照迩,願加三思。’崇曰:‘不然。’使者已出又返,崇竟不許。使者還,以告。故秀勸趙王倫殺之。”

姬:美女的代稱。工:擅長;善于。

老婢:年老的女仆。婢:通稱受役使的女子。《說文》:“婢,女之卑者也。”

篪(音遲):古時候一種用竹管制成的樂器。有八孔,橫吹。唯其開孔數及尺寸古書記載不一。亦泛指吹管樂器。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