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思是最令人肝腸寸斷的一件事情,古代交通不便,一人遠行,其親戚朋友們必然都是牽挂于心的,故而相思成了詩詞常見的主題,尤其是男女之間,時常是"一日不見,如隔三秋",思念之情往往是郁結在心,久久不得消散。
我們讀過許多寫相思的名篇,最著名的莫過于王維的《相思》:"紅豆生南國,春來發幾枝。願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這是王維思念好友李龜年所作之詩;除此之外,溫庭筠的"玲珑骰子安紅豆,入骨相思知不知"也是後世廣為傳頌的名句;再比如李白的《三五七言》:"入我相思門,知我相思苦, 長相思兮長相憶,短相思兮無窮極,早知如此絆人心,何如當初莫相識"寫得那叫一個肝腸寸斷;辛棄疾的"若教眼底無離恨,不信人間有白頭"寫得依然是相思之苦。如此多的相思,彙聚于心,着實動人。
在唐詩宋詞高度發展的時代,相思名篇那叫一個數不勝數,而到了元代,随着元曲不斷地發展,其風格又更為纏綿悱恻,相思也逐漸成為其中最熱門的一個主題,其中的代表之一就是徐再思的這首《蟾宮曲·春情》。因為經曆的事情較少,年輕女子的相思之情就顯得更為純粹而入骨了,無所事事,故而沉迷于思念之中無法自拔,甚至出現病态的心理與舉止,相思成疾,說的就是曲中女子了。
【雙調】蟾宮曲·春情
平生不會相思,才會相思,便害相思。身似浮雲,心如飛絮,氣若遊絲。空一縷餘香在此,盼千金遊子何之。證候來時,正是何時?燈半昏時,月半明時。
剛出生的時候還不會相思,剛剛知道相思是什麼,懂得相思的意思時,便害了相思。身體搖搖晃晃,像天上飄浮的百餘,心情恍惚,就如漫天飛舞的柳絮,氣息似乎也微弱了,像是隻剩了一縷遊絲,隻空留下定情物上的一縷餘香在身旁,也不知道遠行的遊子如今正在何方。相思病的症狀到來,最猛烈的時候在何時?是燈光半昏,月亮半明半暗之時。
這首散曲說的是一個新婦思念遠行丈夫的故事,因為太過思念,從而得了相思病。以前不知相思為何物,後來懂得的時候,就嘗盡了相思之苦,每當相思驟起的時候,身體搖晃,心力憔悴,氣若遊絲,整個人就像失去了生命力一般,這種狀态,必然是病态的,而最嚴重的時候,就是夜深人靜之時,那時的女子獨守空房,失眠的躺在床上,腦海中定然全是丈夫的點點滴滴,那種刻骨的思念隻叫她夜不能寐。
曲子的起首之處,三個相思連用,點名相思的主旨。女子對丈夫必然是極深情的,在古代女子以夫為天的時代,她全部的熱情與忠貞都寄托在丈夫身上,故而丈夫遠行,仿若将她的心也帶走了一般。新婚本就是最如膠似漆的時候,然而新婚不久,兩人就天各一方,這樣的生活自然讓女子起了無限的哀怨,于是每天都魂不守舍、無精打采。短短三句話,十二個字,卻從身、心、氣三個方面,用三個比喻将其相思之情展現的淋漓盡緻,可見徐再思用詞之精。
丈夫不在,妻子相思,于是以燃爐香的方式為丈夫祈福,順便寄托自己的情思,然而到了最後,也不過就是一縷餘香飄散在空中,妻子的相思之情沒有得到半分緩解,甚至不知道丈夫到底身在何處,她盼着早早回來的丈夫也不知道自己的心思,這不免讓女子感到郁悶惆怅,又加深了自己的情思。
徐再思的這首相思,比起以往的相思作品,勝在心意,他不以物寄相思,也不上高樓望眼欲穿,隻說女子患了相思病,故而有了各種病态的症狀。徐再思此人,早年的時候為功名所困,後來就開始追尋古代隐士的足迹,在山水之間尋找自我解脫的方法,緻力于提高自己的精神境界,在江南的詩意山水之間,他尋到了人生的美好,寄情于山水之間,整個人變得更為灑脫,于是哪怕寫相思,着眼點也是不同的,妙語連珠間彰顯珍品。
其實有些事情真的是要自己體驗,方可知曉其中滋味,就像很多人其實都不懂的為何能相思至此,相思成疾一般。或許真像辛棄疾說的那樣吧,"若教眼底無離恨,不信人間有白頭"。現代的世界忙忙碌碌,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事情可以做,不用把自己的情感都寄托在一人身上,也就不會有那麼多的情情愛愛,兒女情長。曲子中的丈夫離開之後,新婚的妻子仿佛天都塌了一般,每天沉迷于相思之中無法自拔,把自己弄得魂不守舍,把自己的生活全都寄托在一個人的身上,這着實是件可悲的事情,但這卻又是古代大部分女子的常态,不得不說封建社會是個殘酷的社會,若是每個人都有自己專注的事情,又哪來那麼多的時間去思念一個人呢?
不是說思念不好,心中有挂念,世界才有溫暖,才會有強大的力量支持我們前行,但若要因為思念一個人把自己折騰的憔悴不堪,那着實是一件得不償失的事情。願每個人心中都有挂念,也願每個人都能活出真正的自我!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