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物理 2022-01-03 21:30
以下文章來源于把科學帶回家 ,作者萬物
文章原标題:鮑魚殼上為什麼有一排小孔?| 趣問萬物
趣 問 萬 物
撰文 | Mirror
鮑魚殼上為什麼有一排小孔?
圖源:Wikipedia
鮑魚殼邊緣有一排異常整齊的小孔,就像人為用打孔器打出來的。作為一種隻有單邊殼的貝類,似乎沒有必要用這種方式輔助去殼或入味。
實際上,根本沒人對鮑魚下手,這些孔是它們自帶的呼吸孔,也叫孔口(tremata)。
附在在岩石上的鮑魚 | 圖源:維基百科
仔細看鮑魚殼你會發現它就像個被壓扁的海螺,殼上是帶螺旋的,鮑魚的内髒器官在發育過程中也會跟着扭轉,導緻肛門和鰓被迫挨在一起,這樣排洩的時候就可能污染負責呼吸的鰓。而呼吸孔相當于給開了個快捷通道,讓廢水直接從那出去,精子、卵子也能從那釋放。
鮑魚結構 | 圖源:見圖
這些孔都排列在一條叫裂帶(selenizone)的地方,通常有4~10個。不過在鮑魚整個成長過程中會出現8~38個孔,隻是新孔一邊出現,舊孔一邊閉合,最後隻有少數孔還開着。
即使是同種鮑魚,留下的孔口數也未必相同,所以并不能通過這種方式辨别鮑魚種類。比如常見養殖品種九孔鮑就不一定是九孔,畢竟鮑魚還不是魚呢。
吃不起鮑魚,也可以“抱魚”。
蠟梅和梅花有什麼關系?
蠟梅 | 圖源:Wikipedia
蠟梅是梅花的蠟像。(bushi
雖然都叫“梅”,蠟梅(Chimonanthus praecox)跟梅花(Prunus mume)的親緣關系可以說是八竿子打不着,還沒有梅花跟桃花親。蠟梅是毛茛目蠟梅科蠟梅屬,而梅花是薔薇目薔薇科李屬。
梅花 | 圖源:Wikipedia
不過,它們确實有些共同點。在百花凋零的寒冬,這兩種花依然能傲然綻放,并且都是先開花,後長葉。蠟梅的花期是從11月到翌年3月。梅花的花期稍晚,在2 ~3月。這兩種花的形态類似,香氣接近(蠟梅更濃郁些),但蠟梅的花瓣不像梅花那樣是白色或粉色的,而是像蜜蠟那樣略透的蠟黃色,蠟梅也因此得名。由于蠟梅會在臘月(農曆十二月)開花,也經常被誤稱為“臘梅”。
從整體樹形上看,蠟梅是灌木,一般不超過4米,而梅花多為小喬木,甚至可以長到10米。
蠟梅 | 圖源:Wikipedia
它們的果實長得也很不同,蠟梅的果實連同外面的果托是瓶子形的。
蠟梅果實(F)| 圖源:Wikipedia
而梅花的果實是球形帶溝的,可食用的梅子就是梅屬果實的典型模樣。
未成熟的梅果 | 圖源:Wikipedia
最後總結一下:蠟梅和梅花“梅友”關系,不是親戚。
耳機為什麼要分左右聲道?
圖源:Pixabay
當你和别人共享一副耳機時,你們聽到的聲音可能并不一樣。耳機上都标着“L”和“R”用于區分左右,這不僅是因為要分别适配兩隻耳朵的形狀,更是為了營造出更立體、逼真的聲效。
生活中我們聽到的聲音都是有方位的,左邊開過一輛車,右邊商店在放歌,即使閉上眼睛也可以判斷聲源的大緻位置。在音樂會現場,我們的耳朵也能敏銳地捕捉到聲音來自不同方位的差異。所以電影院會在座位四周布設多個音響,好讓觀衆身臨其境。
但耳機都是緊貼着雙耳,要如何營造四面八方、遠近不一的立體效果呢?
有立體聲效果的音頻在錄制時會特意使用不同方位的多個麥克風采聲。比如下面這樣:
圖源:Deity Microphones
光錄不同方向的聲音還不夠,還得區分雙耳聽到時的差異。從側方傳出的聲波是一前一後到達兩隻耳朵的,而且聲波在傳播過程中會損失能量,左右耳聽到的強弱也不同。盡管這些差異非常微小,但我們的聽覺系統還是能偵測到。
立體聲原理 | 圖源:Wikipedia
而從正前方和正後方傳來的聲音雖然是同時到達雙耳的,但它們分别經過的是耳朵的正面和背面。耳廓不規則的構造,還有頭部、肩部對聲波的反射都會産生不同的音效,雖然我們自己可能沒注意到,大腦都已經自動幫我們推算出聲源方位了。
在了解大腦是如何判斷聲音方位之後,聲學專家隻要将音頻處理出相似的效果,配合耳機輸出左右聲道就可以模拟出立體音效。
鳥蛋為什麼一頭小一頭大?
圖源:Pixabay
雞蛋、鴨蛋、鹌鹑蛋……常見鳥蛋幾乎都是一頭大一頭小的卵形。是鳥媽媽在下蛋時一用力把一頭給夾尖了嗎?
蛋殼從洩殖腔(鳥類排洩下蛋的共同通道)出來前已經是硬的了,再夾也“沒卵用”。蛋是受精卵或卵細胞經過層層包裹後形成的,蛋殼本身的性質,以及它們經過輸卵管時經受的内外壓力都在塑造蛋的形狀。
實際上,鳥蛋也不全像雞蛋那樣,從球形到橢球形,再到水滴形都有。最典型的鳥蛋是優雅山鹪莺(Prinia gracilis)的蛋,是标準卵形。褐鷹鸮(Ninox scutulata)的蛋近似球形;蘇拉冢雉(Macrocephalon maleo)的蛋是幾乎兩頭對稱的橢球形;崖海鴉(Uria aalge)的蛋接近圓錐形。
不同鳥蛋的形态 | 圖源:doi:10.1126/science.aaj1945
科學家統計了1400種鳥(約占所有鳥類的14%)的近5萬顆蛋,試圖從鳥的體重、食譜、一窩蛋的數量、栖息地環境、飛行能力等因素中找到影響鳥蛋形狀的因素。他們發現,與蛋的形狀關聯最強的是鳥的飛行能力。總地來說,飛行能力強的鳥,蛋更偏橢球或兩頭越不對稱。例如蜂鳥和信天翁同為飛行強者,雖然大小懸殊、生活習性截然不同,但蛋都是相似的橢球形。
蜂鳥蛋(左)和信天翁蛋(右)| 圖源:Wikimedia Commons
研究者對此的解釋是:飛行能力強的鳥有着肌肉發達的流線型身材,但這同時也要求内髒更緊湊,包括輸卵管。在輸卵管内徑受限的情況下,拉長蛋的形狀,可以讓蛋有更大體積,儲存更多營養。不過也有例外,企鵝完全不會飛,蛋也是兩頭不對稱,這可能是因為它們強健的遊泳能力同樣需要流線型身材。
帝企鵝蛋 | 圖源:Wikipedia
另外,一窩蛋的數量多時,蛋往往偏短;鳥媽媽的食物含鈣多(蛋殼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鈣)、體形大或雛鳥早熟,蛋則偏長。
這項研究還動搖了過去的一些假說,比如産在懸崖上的鳥蛋會更偏圓錐形,這樣原地“滾蛋”,不會摔下去“完蛋”,然而科學家并沒有發現這種關聯。
最後祝大家“圓蛋”快樂!
免責聲明:自媒體綜合提供的内容均源自自媒體,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