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全市耕地保護工作現場會議

全市耕地保護工作現場會議

生活 更新时间:2024-12-21 21:44:25

全市耕地保護工作現場會議?北京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委員會黨組書記、主任 張維,我來為大家科普一下關于全市耕地保護工作現場會議?以下内容希望對你有幫助!

全市耕地保護工作現場會議(全國土地日張維)1

全市耕地保護工作現場會議

北京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委員會

黨組書記、主任 張維

耕地和永久基本農田、生态保護紅線、城鎮開發邊界是确立國土空間開發與保護格局的基礎性、戰略性、約束性邊界,科學劃定并嚴守“三區三線”是關系國家戰略安全的一件大事。2014年以來,北京市堅決貫徹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落實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生态環境保護制度和節約用地制度,以新版城市總體規劃編制實施為契機,統籌劃定了150萬畝永久基本農田并嚴格管控,生态保護紅線面積達4510平方公裡,占市域面積約27.5%,城鎮開發邊界面積基本穩定在市域面積的14%,三條控制線的約束作用不斷增強,為首都可持續發展預留了空間。

近幾年,全國土地日持續以“節約集約用地 嚴守耕地紅線”為主題開展宣傳倡導,體現了新發展階段統籌發展與安全的鮮明導向、行動自覺和業界共識。北京市将緊緊圍繞堅守三條控制線,進一步完善制度、深化改革、綜合施策,為高質量發展提供支撐,為首都生态安全築牢屏障。

以“長牙齒”的硬措施做好

耕地保護

糧食安全是“國之大者”,是戰略問題。今年以來,在全球糧食市場受到嚴重沖擊的背景下,我國糧食供給總量充足、價格基本穩定,為推動經濟社會平穩發展,從容應對百年變局和世紀疫情,發揮了壓艙石作用。面對危機,我們更加堅定落實“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戰略,把中國人的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耕地是糧食生産的命根子,在三條控制線裡,耕地保護紅線居于首要和優先位置。2021年,北京市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于耕地保護工作的決策部署,在自然資源部指導和政策支持下,全面建立“田長制”,嚴格落實總規确定的全市耕地保有量不低于166萬畝的目标。

嚴守耕地底線,全面開展複耕複種。在确保不傷農毀林、保護農民利益的前提下,耕地保有量從140萬畝回升到了166萬畝以上,實現了耕地由曆年遞減向回升的曆史性轉折。

堅持規劃引領,重塑耕地保護空間。全面摸清耕地真實現狀,在2020年劃定的200萬畝耕地保護空間基礎上,通過整改、調整、補足等方式進行分類處理,推進優質耕地集中連片布局,實現150萬畝永久基本農田及其儲備區全部為穩定利用耕地的目标,全市200萬畝耕地保護空間已基本鎖定。

推進土地整治,統籌落實占補平衡、進出平衡。探索推進市區聯合土地整治工作,加快土地整治項目實施,2021年全市完成41個土地整治項目,産生新增耕地約1.22萬畝。嚴格新增耕地入庫和監督管理,确保新增耕地質量。

做好執法兜底,嚴格耕地用途管制。針對落實200萬畝耕地保護空間複墾複耕工作,跟蹤開展自主督察。紮實開展耕地衛片監督,嚴肅查處違法違規占用耕地問題,以“零容忍”态度,堅決遏制新增違法占用耕地行為,遏制耕地“非農化”、防止“非糧化”。

以系統觀念做好生态空間

整體保護

生态是統一的自然系統,如果種樹的隻管種樹、治水的隻管治水、護田的單純護田,很容易顧此失彼,最終造成生态的系統性破壞。北京作為首善之區,必須把系統觀念貫穿到生态保護的全過程,推進山水林田湖草沙生命共同體整體保護、系統修複、綜合治理,努力實現從守住各類生态要素規模底線,向不斷提升生态系統穩定性和健康水平轉變,築牢生态安全基底,讓青山綠水藍天成為大國首都的底色。

抓頂層設計,實現生态空間的“多規合一”。加強國土空間規劃中生态要素和生态空間規劃的研究,摸清生态家底,搭建全市“山水林田湖草”生态要素空間資源數據庫。開展全市生态安全格局專項規劃,與水空間規劃、基本農田專項規劃、百萬畝造林等有效銜接,成為針對非建設空間進行整體統籌和系統謀劃的專項規劃。編制國土空間生态修複規劃、拆違騰退用地生态修複規劃,首次明确未利用地和拆違騰退用地的生态修複策略和閉環管理要求。

抓落地實施,多措并舉推動生态保護修複。穩步推進礦山生态修複治理,發布北京市礦山生态修複“十四五”規劃,将通過人工修複、自然恢複和綜合利用三類方式,對剩餘未治理廢棄礦山實現“銷賬歸零”。強化未利用地、拆違騰退用地的管護利用,結合“疏整促”“基本無違建區創建”等工作,制定拆違騰退用地生态修複工作方案,建立矢量台賬,項目化推進規劃實施,形成拆違-騰地-修複閉環管理。

抓組織保障,不斷充實全社會生态修複力量。2021年底,北京市自然資源整治修複中心組建,成為國土綜合整治、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護修複與礦山生态修複等工作的重要支撐力量,統籌推進全域國土空間生态修複。鼓勵和支持社會資本參與生态保護修複,制定北京市實施意見,增加優質生态産品和服務供給,推動實現生态效益和經濟社會效益相統一。

以轉型思維做好城鎮空間

節約集約利用

發展是硬道理,節約是大戰略。節約集約利用土地、防止城市“攤大餅”發展,關鍵措施之一就是要劃定城鎮開發邊界,在空間結構上形成若幹城市組團,中間通過大尺度綠化有效分隔,建設空間要集約高效,非建設空間要山清水秀,營造大疏大密的空間形态。新版總規實施以來,我市堅定落實城鄉建設用地減量,推動發展方式轉型,促進節約集約用地。建設活動逐步向城鎮開發邊界内集中,2018年~2020年開發邊界外城鄉建設用地減量129平方公裡,開發邊界内現狀城鄉建設用地規模占全市比重由57.1%提升至61.4%,城鎮組團更加集約緊湊。

減量倒逼用地提質增效。2018年~2020年,全市完成城鄉建設用地淨減量約110平方公裡,超額完成總規确定的階段性減量目标。用地減量與疏整促專項行動、城鄉環境整治等行動形成合力,全面遏制了建設用地快速增長勢頭和城鎮空間無序蔓延現象。通過減量增綠,全市森林覆蓋率達到44.4%、公園綠地500米服務半徑覆蓋率提高到86.8%,人居環境得到顯著改善。

土地利用向存量要空間。年度建設用地供應計劃始終堅持穩定總量、嚴控新增、少占耕地、盤活存量的原則,推動土地集約節約利用,存量用地供應占比由“十二五”時期的51%提升至近五年的55%,其中2021年存量用地供應占比63%。大力實施城市更新行動,印發城市更新行動指導意見及4個配套文件,發布城市更新專項規劃,制定城市更新條例,城市更新落地案例越來越多,城市更新的“北京實踐”正在逐漸形成。

加強土地供應及開發利用監測監管。完善項目全生命周期管理機制,加大批而未供和閑置土地處置力度。規範土地開發類項目成本審核、資金監管,提升資源利用效率和規劃實施水平。持續開展開發區土地集約利用評價,促進開發區布局集中、産業集聚、用地集約。

毫不動搖地落實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和節約用地制度,是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必由之路。當前,北京城鄉建設用地減量工作已進入深水區,粗放利用土地的現象仍不同程度存在,耕地保護面臨數量、質量、生态等多重壓力。我們必須堅持底線思維、問題導向,以“三區三線”劃定為契機,層層壓實主體責任,全面提高耕地保護和土地利用水平,為首都永續發展提供高質量的空間保障。

内容來源:研究室

來源: 北京規劃自然資源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