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南京3月19日電(記者 王珏玢)《中國天文年曆》顯示,20日17時37分迎來“春分”節氣。來自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的曆算和科普專家介紹,春分标志晝夜平分,是整個春季中的“C位”節氣。此後,北半球晝長夜短,春和景明。來聽專家說說這個“大日子”有哪些知識點需要get。
什麼是春分?紫金山天文台科普部主管胡方浩介紹,天文學上的春分,是指太陽沿黃道自南向北移動經過赤道的一刻。此時,太陽位于地心視黃經零度,直射赤道,南北兩半球獲得等量的光和熱。太陽從正東升起,在正西落下,地球上各地晝夜等長。早在西漢時期,我國就有“春分者,陰陽相半也,故晝夜均而寒暑平”的說法。
春分啥時候來?從日期上看,春分一般在公曆3月20日或21日到來,極偶爾出現在19日或22日。以春分為首的“二分二至”是二十四節氣中具有明顯天文觀測特征的四個最重要節氣,也是中國古代最早确定的節氣。
春分的“分”啥意思?這裡的分是“平分”之意,但所謂“晝夜平分”隻是理論說法。由于大氣層的存在,實際白天會稍長于黑夜。這是因為陽光在通過大氣層時發生折射,當太陽還稍稍在地平線以下時,我們就已經能看見它緩緩升起了。以北京地區為例,春分這天“白天”準确時長為12時8分,“黑夜”長11時52分。不過從日常觀感來講,這點差别可以忽略不計。
為啥說春分是“C位”節氣?在世界各地的多種曆法中,春分都具有重要地位。古巴比倫曆法和伊朗、阿富汗等國至今通行的波斯曆,都以春分為歲首。在英語中,表示春分的詞彙“vernal equinox”源自拉丁語,其意義也是“春天”和“晝夜均分”的組合。
春分日豎蛋,背景為明代渾儀。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供圖
數千年前,上古先民們就已經在地球的東西兩邊,透過中國的陶寺遺址古觀象台和不列颠島上的巨石陣觀察春分天象。直到現在,以“二分二至”為代表的二十四節氣仍然是我國農業生産的重要參考,而在世界各地,仍舊保留着春分豎蛋的習俗。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