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延遲退休的臨近,該怎樣繳納社保成了大家熱議的話題。在大多數人眼裡,延遲退休實施後,最直接的影響就是養老保險繳納的時間長,領取養老金的時間短,這一點無疑損害了大多數人的利益。
在延遲退休還沒有實施之前,一些人已經有了自己的打算。就是養老保險繳納滿15年辦理停交。将原計劃繳納養老保險費用,留作存款自己養老。對于這樣的想法,不贊同也不反對,畢竟是有弊有利的養老方式。
好處:規避了一定的風險,上了年紀之後,經濟更加靈活。
其實很多人選擇在實施延遲退休後停止繳納養老保險,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害怕無法領回本金。仔細想想也确實如此,每年承擔近萬元的費用,退休後隻領取2000-3000元的養老金,想回本屬實需要一定的壽命。
如果選擇隻繳納15年的養老保險,承擔的繳納費用相對要低一些,回本的速度也要快一些。雖然可以領取的養老金不算多,但也算有一個比較長遠的保障。對于生活治療要求不是很高,基本上不用動用自己的存款,就可以維持生活。
經濟比較靈活,這一點相信比較好理解了。如果将存款全部都投資在養老保險上,每月按照指定的數額領取,想重新将存款積累起來,想必也是一件難事。沒有存款也就等同于喪失了抵禦風險的能力。如果有一部分存款,加上養老金的加持,生活也許會更寬松一些,抵禦突發事件的能力也要強一些。
缺點:也就是大家都能看到的通貨膨脹和養老金偏低難以維持生活的問題。
随着社會發展,通貨膨脹是不可避免的,之所以養老金每年都在上漲,最主要的原因,就是通貨膨脹,國家需要保證退休人員的正常生活。如果将存款購買理财,雖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抵禦通貨膨脹,但失去了經濟靈活的特性。理财利息雖然高,但變現能力差,這也就等于變相投資,失去了經濟的靈活性。
養老保險繳費年限低,養老金同樣也偏低。如果養老金偏低,在沒有跑赢通貨膨脹的同時,基本上就需要動用存款來補貼生活,那麼這也就出現了“雙項貶值”情況。養老金沒有跑赢通貨膨脹,自身已經處在一個貶值得狀态。手裡的存款想,在這樣的經濟環境下,想做到保值,基本上是不可能了。所以,你手裡的錢将會迅速變少,此時又該怎樣維持晚年生活呢?
延遲退休,繳納多少年社保最劃算?
其實,個人認為還是繳納年限越長越劃算,條件不允許也要盡量繳納滿20年。為什麼這麼說,看完你就明白了。
1.實施延遲退休的同時,打消了很多人參保的積極性,國家是絕對不允許這樣的情況出現的。畢竟延遲退休的一個本質性目的,就是為了較小養老金的缺口,如果參保的人少了,缺口該怎樣彌補呢?
所以,實施延遲退休的同時,國家必然會出台一些養老金的激勵政策,來刺激更多人參保。就比如人社部養老保險司近段時間表示,參保人員繳費的年限越長,繳納基數越高,退休後的養老金待遇水平也會提升。
這樣的表示,也就等于為繼續參保的人員吃了一顆定心丸。簡單的理解,就是繳納的多,延遲退休實施後一定不會吃虧。至于激勵方案怎樣實施,目前相關部門還沒有明确, 相信在實施延遲退休後,配套政策穩步推進,到那時才能明确。
2.隻繳納滿15年的養老保險,也就隻能維持生活,身邊就有一個真實的案例。朋友的父親隻繳納了15年的養老保險,前年辦理的退休,直到今年,每月養老金才隻有1200多元。現在每月1200元的養老金,隻能處在“活着”的邊緣。一個大學生,每月的生活費都不隻這個數,更何況一個成年人的開銷。
在某種意義上來說,養老金的高低,決定了你晚年生活的質量。養老金高,那麼生活也就滋潤一些,養老金偏低,晚年生活沒有質量不說,還給子女增加的很大的負擔。即便是有一定的存款,相信大部分人不到關鍵時刻不會動用,畢竟退休後的存款,是你唯一的“過河錢”。
養老保險對于平民百姓來說,還是繳納的越多,退休後也就越劃算。千萬不要隻繳納15年的養老保險,最次也要繳納滿20年。繳納滿20年的養老保險,可以有效的提高自己的養老金。同時延遲退休之後,随着工作年限的增加,養老保險的最低繳費年限,很有可能提升至20年,達不到最低繳費年限,又面臨着“被動延遲退休”,參保也就變得更沒有意義了。
所以,個人認為,至少繳納滿20養老保險,才是最劃算的做法。可能有人會說,就業壓力這麼大, 當下的生活都難以維持,用什麼繳納社保。這一點大家不需要擔心,一方面國家在實施延退休的同時,提倡銀發經濟,可以讓更多的中老年群體,有更多的就業機會。另一方面國家将社保征收,納入稅務部門,相信在延遲退休後,社保繳納會更加規範,通過這樣的方式,更好的減輕大家的經濟負擔。
對此,你有哪些看法,歡迎交流評論。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