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環境治理力度的不斷加強,小散亂污企業頻頻出現在政府的整治文件當中,各地方也多次強調要大力疏解整治打擊小散亂污企業,這些都是行政命令行為,那麼法律上又是如何看待小散亂污企業的呢?
首先從概念上來說,小散亂污企業是指不符合地方的産業政策,不符合地方的整體産業布局規劃,也不符合地方的土地利用總體規劃,污染物排放不達标,在土地環保、工商、藥監、質監等手續上不齊全的中小企業。用直白的話解讀過來就是,企業規模小、工藝落後、管理混亂,整個廠區髒亂差,有些甚至是無照無證經營,或者是證照不齊全,尤其是缺少了環保手續,沒有環保防治措施,或者環保防治措施不完善,不能實現達标排放,出現超标排放現象,企業無組織的排放比較嚴重,比如“跑、冒、漏、滴”等污染類的企業,這是小散亂污企業簡單通俗的概念。
那麼我們就要總結一下,從概念上看小散亂污企業有哪些特點呢?再從概念當中去反饋這類企業在社會當中所體現的特點。
第一,規模小,工藝差。這類企業所體現出來的多數都是家庭作坊式的企業或者個體工商戶的形式,其中的一些行業,比如熔煉加工、橡膠生産、制革、化工等等,在浙江溫州、義烏那邊存在很多這種小企業。
第二,分布比較散亂。小散亂污企業有很多是分布在居民區裡面,甚至有些分布在生活區當中,或者在學校周邊,總體而言分布非常散亂,夾雜在城鄉結合部裡,比較隐蔽,但是不符合整個産業發展的規劃跟導向。這些企業一方面缺少齊全的經營執照,另一方面其經營場所很多都是違章建築。
第三,污染環境。污染環境體現在哪裡呢,就是常見的廢水廢氣廢物,造成的水污染、大氣污染、土壤污染等。
這些企業缺乏手續,沒有環評,也沒有排污許可相關的手續,這就充分體現出了小散亂污企業的特點,“小”是規模小,“散亂”是分布的問題,“污染”是環境保護的問題。其實在實質上小散亂污的重點是放在了污染上的,小、散、亂都沒有相關的強制性規定要求,而且我們以過往的産業布局來講,是鼓勵這種家庭作坊式的産業發展的,鼓勵農民進行發家緻富,隻是現在把問題的落腳點就落在了污染上,而造成污染的前提是什麼呢?就是小、散、亂,有了小散亂往往造成的必然後果就是污染。
小散亂污企業集中哪些行業呢?環境保護部在這方面就抽出了重點的16個行業,包括有色金屬熔煉加工、塑膠生産、制革、化工、陶瓷燒制、鑄造、絲網加工、軋鋼、耐火材料、碳素生産、石灰窯、磚瓦窯、水泥粉磨站、廢塑料、石材加工、以及涉及塗料、油墨、膠粘劑、有機溶劑等使用的印刷、家具等小型制造加工行業等,以這16個行業作為小散亂污企業重點确定的行業。
那是不是說一個企業如果被定為小散亂污企業,就等于被宣判了“死刑”,注定要關閉、一定會被社會抛棄呢?答案當然是否定的,法律不是這樣看待小散亂污企業的。
如果是小散亂污企業,法律措施有哪些?法律措施可以說是非常多,因為每個具體行政機關的部門規章當中都有所規定,這裡我們主要就介紹環境保護法當中相關的規定。環境保護部所推出的《限産停産整治辦法》,從《環境保護法》、限産停産整治辦法以及環境保護部的其他處罰辦法來看,一般有四個方面:
一、限産。限制企業的生産,期限一般是三個月,經過相關單位同意以後還可以再延期到六個月。
二、停産。停産的期限是從停産之日起到解除停産之日止,沒有具體的時間要求,隻要企業滿足了環評的要求就可以解除停産整治。
三、關停關閉。就是要求企業關停關閉,不允許企業繼續進行生産經營。
四、搬遷、拆除。搬遷要求企業整體進行搬遷,擇址另建,不允許在區域内經營。
拆除是直接對企業的設備、建築進行拆除,徹底摧毀企業生産經營的基礎。
從環境保護的角度來看的話,對小散亂污企業的主要措施就是這四個。這是法律規定的行政處罰辦法,而在實務當中真正使用的處罰措施和手段,就遠遠不隻這四個了。
實務種最常見的就是“兩斷三清”,“兩斷”是指斷水斷電,“三清”就是清場地、清原料、清設備,這是一個處罰或者說是一個具體行政行為。或者在實務當中,限期要求企業整頓升級,因為環境方面的不達标要求企業整治、設備改造。因為企業所占用的這個土地,所體現出來的髒亂差、環境污染,對當地的整個生活區産生的重大的影響。這類一般是養殖類行業,大多存在難聞的氣味,或者是加工類的企業,生産經營會産生很大的噪音,特别是在居民區當中,這類企業都會被要求整治升級,這也是一個具體行政行為。
還有就是強制關停這類企業,在限期内必須把企業進行一次性關停。除此之外常用的行政手段還有強制拆除企業的設備設施,拆除設備設施的目的就是讓企業無法進行生産經營,并且是永久性的。另外比如強制拆除建築,強制把企業的設施物品進行搬離,這都是在實際當中所采取的行政手段,不同的企業遇到的情況可能也不一樣。
北京吳少博律師事務所,專注于企業環保關停案件維權,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