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過得真快!
轉眼間就到1月中旬啦,這意味着馬上就要
過年啦!
圖片來源網絡
過年前最重要的一件事便是
尾牙農曆十二月十六日為一年中最後一次的祭祀活動俗稱「尾牙」。古時有一詩句「一年夥計酬杯酒,萬戶香煙謝土神」,這是舊時詩人述的尾牙情景。上聯「杯酒」是用宋太祖「杯酒釋兵權」的典故說東家要辭退夥計;下聯是尾牙時節家家戶戶都在祭祀土地公。民間在二月初二土地公誕辰祭拜之後,東家即宴請夥計,到了十二月十六日「尾牙」這天,商家們為了感謝土地公一年的照顧,都會準備豐富的祭品來酬謝土地公,而祭拜完的東西就會犒賞給員工們,。
早期,一般商家或工廠要解雇夥計或工人都利用「食尾牙」這一餐來暗示。不過,舊時的人較為厚道,如果不是夥計實在不行,或是東家的事業經營不佳。是不會随便辭退夥計,辭退的方式也不是發下一張解雇通知或者資遣,都在尾牙宴中暗示,告知員工被解雇。
這也将是閩南人最忙的一個月,許多年輕人或外地人可能對傳統習俗不是太了解。
别急,跟着車車一起來看看就知道了~
閩南人的過年日曆尾牙
1月21日(星期一)
農曆臘月十六
平時,閩台地區的不少民衆都會在農曆每月的初二、十六祭祀土地公,尤其是生意人和農民更為注重,俗稱“做牙”。十二月十六是一年中的最後一次“做牙”,稱為“尾牙”,是一年中最隆重的。
圖片來源網絡
傳統的“尾牙宴”上,老闆會以“雞頭魚尾”方式來決定明年的辭退人員,因此又有“雞頭相對,夥計走開”的儀式,這是老闆要“炒鱿魚”的婉轉手法。
小年
1月28日(星期一)
農曆臘月廿三
俗話說“過了小年就是年”,從這天起,年味就越來越濃啦!
送竈王爺
1月29日(星期二)
農曆臘月廿四
臘月廿四,是家家戶戶送竈王爺上天“言好事”的日子。民間有“官三民四”的說法———官府在臘月廿三就可以送竈王爺了,而民間則多選在臘月廿四。
送竈王爺上天,宜趕早。臘月廿四子時一過,有的人就會開始恭送竈王爺。送神的時候,老人家裡會準備一桌吃的,以湯圓、糖果、麥芽糖等甜食為主,意寓讓竈王爺嘴甜、多說好話。
圖片來源網絡
送神後
就可以進行“清塵”和置辦年貨了
人們開始辦年貨,種類很多。春聯、窗花、祭祀用品等必不可少,蜜餞、水果、炸物等也要備齊。
圖片來源網絡
過年這些食物要備好:
白蘿蔔:閩南話發音為“菜頭”其諧音“(好)彩頭”
豆腐:諧音“鬥富”,即豐裕富足之意
紅龜粿:取益壽延年之意,都是為了在新的一年讨個好彩頭
血蚶:閩南話說“蚶殼錢大賺錢”,這與古時以貝殼為貨币有關
長年菜(菠菜):象征長長久久
圖片來源網絡
除夕
2月4日(星期一)
農曆臘月三十
除夕,閩台兩岸都稱為“年暝”、“二九暝”(即使這天是農曆臘月三十,人們也習慣稱為“二九暝”)或“年兜”。
圖片來源網絡
家家戶戶都重視圍爐,或在家裡烹饪,或到餐廳訂上一桌。圍爐吃年夜飯,預示來年全家團團圓圓。除夕夜,本地人除了貼春聯,房門兩側還要擱置兩株圈貼紅紙的連根甘蔗,叫“門蔗”。
圖片來源網絡
吃年夜飯還要“添碗筷”
吃年夜飯時,一定要“添碗筷”。由于閩南的地緣特色,曆史上許多人過台灣下南洋,回廈門過年要漂洋過海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此總是有些人不能回來,而這時家裡面仍然要為他留一個位置放一副碗筷,以表示人未回,心已回。
圖片來源網絡
圍爐必備食材:
過年,人家中必備的食物有豬腳、魚、蔥、丸子、白蘿蔔、韭菜、血蚶等,家裡還要蒸年糕、發糕。
魚象征年年有餘,蔥意味着聰明,丸子意寓團團圓圓,年糕表示步步高升。吃長年菜(芥菜、菠菜)時,要一口吞進嘴裡再慢慢咀嚼,以求長命百歲;閩南話說“蚶殼錢大賺錢”,因為古時以貝殼為貨币,吃血蚶代表來年賺大錢。
年夜飯裡必不可少的小吃,還有醋肉和炸五香。醋肉形似北方的小酥肉,是閩南農村逢年過節家家都要做的菜肴。炸五香是有特殊風味名點,以五花豬肉為主,配上切為粒狀的扁魚、青蔥、荸荠,然後用豆皮卷成棒狀,入油鍋炸成金黃色,撈出橫切成小塊。
圖片來源網絡
閩南的老人家,是不會在除夕夜洗衣服的。除夕當天,家中的長輩就會早早敦促晚輩沐浴更衣,所有的一切都要在入夜前完成,并在那之前把衣服洗晾起來,不能濕漉漉地過年。
除夕圍爐後,長輩會給晚輩發壓歲錢,祈求長命百歲。之後有的人會通宵不眠直到天明,稱為“守歲”。
春節
2月5日(星期二)
農曆正月初一
正月初一,大早即起,在爆竹聲中迎春接福,換上新裝開始走親訪友,相互拜年祝福。
過大年,看社戲、踩高跷、南音等閩南傳統節目,無不充滿了濃厚的鄉土氣息。
要注意的是,這天忌叫他人姓名、催人起床,因為這樣會讓對方整年都被人催促着做事。
女婿日
2月6日(星期三)
農曆正月初二
這一天女兒要偕夫君回娘家。
圖片來源網絡
不登門拜年
2月7日(星期四)
農曆正月初三
這一天,閩南人一般不登門拜年。
圖片來源網絡
接神日
2月8日(星期五)
農曆正月初四
這一天如果有雨,則意味着來年風調雨順
送窮
2月9日(星期六)
農曆正月初五
民間在這天送窮鬼。
圖片來源網絡
到了正月初八
大家就要準備正月裡的另一件大事↓↓
拜天公
2月13日(星期六)
農曆正月初九
天公,指的是玉皇大帝,正月初九這天,是玉皇大帝的生誕。
“拜天公”的規格極高———其他祭拜活動,隻要把供品放置于桌上即可;而“拜天公”時,則需要在桌上加高一層來放置供品,以顯天公地位尊貴。
圖片來源網絡
通常來說,“拜天公”儀式從正月初九淩晨開始。家家戶戶燃放爆竹,點燃紅燭燈,由家中長輩領着晚輩,人手四根燃香,跪拜之後依照長幼順序上香。
有意思的是,在一些人家裡,“拜天公”這件大事,是在除夕夜進行的。這是因為,以前有些人家生活沒有現在那麼寬裕,沒辦法操持除夕、正月初九兩次大型活動,于是把正月初九的‘拜天公’儀式移到除夕夜子時後進行。
圖片來源網絡
元宵節
2月19日(星期二)
農曆正月十五
作為閩南過年的“壓軸戲”,以“上元”為尾聲。本地有句土話為:“吃下上元丸,親像安心丸”。意思是隻有過了上元節,人們過年的心境才能安定下來,重新開始一年的勞作。
上元之夜往往要鬧花燈,有街景燈會,熱鬧非凡,父母往往要帶着孩子提燈上街參與熱鬧,同時也欣賞街上的燈展。
圖片來源網絡
這一天還是三官大帝誕辰,閩南人都要向天宮祈福。而過了元宵,則意味着春節的結束。
這些習俗有多少還保留到現在呢?
今年你們有尾牙嗎?
我們評論區見!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