貧困戶楊同亮在自家的扶貧小菜園内勞作。
脫貧攻堅進入收官之年,作為沿海發達省份的山東省,如何高質量打赢脫貧攻堅戰?
日前,山東開展了脫貧攻堅先進縣、鄉鎮、村莊的評選,昌樂縣紅河鎮作為濰坊市唯一推薦的典型入選,其彙報材料中這樣一段話,引起記者注意:“在基本完成脫貧攻堅任務的基礎上,堅持把提升滿意度作為工作落腳點,從貧困戶最關心、最現實的小事着手,逐點逐面攻堅克難,用更精準的‘繡花功’,交出高質量的‘脫貧賬’。”
宏大工程更需細微表達。對于貧困戶來說,除了收入上的“賬面脫貧”,往往因為病、殘、弱等自身原因,導緻生活上面臨一些困難。而這些影響生活質量的“小事”,卻是決定其是否能夠真正分享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紅利的關鍵。
紅河鎮如何用扶貧“小事”诠釋繡花功夫?如何把幫扶舉措送到貧困戶心坎上?
組建扶貧“小分隊” 精準幫扶“無死角”
扶貧“小事”如何精準送達?“首先要弄清楚貧困戶為哪些事情所擾,才能做到精準施策。”紅河鎮黨委書記王建書說,“我鎮成立了三級扶貧‘小分隊’,确保精準幫扶不留‘盲區’,排查整改問題不留‘死角’。”
鎮級層面,紅河抽調民政、社保、規劃、扶貧等9個業務站所骨幹人員,根據政策清單組成5個專項扶貧“小分隊”,對貧困群衆落實政策、家居環境、群衆滿意度等情況逐一梳理,列出問題台賬,實行銷号管理。
社區層面,由幫扶責任人、村黨員幹部組成“小分隊”,通過現場辦公、集中觀摩等方式,對各村的重點戶集中全社區力量打“殲滅戰”,實現“補短闆、強弱項”。
村級層面,紅河推行“集中幫扶日”制度,在随時幫扶的前提下,每月第一和第三個周六固定幫扶,所有幫扶責任人全部下村到戶,上午與貧困戶溝通感情,了解其所思所想、所需所求,及時解決問題;下午同一個村的幫扶責任人與包村幹部交叉互訪,互相檢查,組團式幫扶,避免“燈下黑”。
配備扶貧“小暖包” 政策落地“全留痕”
6月9日下午,走進賈家成官村貧困戶賈師亮家中,隻見顯眼處貼着一個二維碼,拿起手機掃描後,貧困戶的基本信息、緻貧特點、已享受到的政策、需要注意的事項等都能查到。而且,二維碼上還有一個“暖心包”,在這個包裡,對該貧困戶的幫扶舉措都能找到證明材料和證明人簽字。
“做到大事小事全留痕,不管誰來到這裡,都能迅速了解到貧困戶所急所需和咱們的幫扶舉措,當即就可以與貧困戶溝通對照,檢驗幫扶成果。”王建書說。
據了解,紅河自2018年起,就給貧困戶統一配備這種分層式扶貧“小暖包”和“小卡包”。“小暖包”内放置《檔案目錄查對表》,凡是貧困戶享受的政策,落實的收入,全部填寫證明材料,做到項項有支撐,件件有證明。“小卡包”内放置貧困戶社保卡、健康卡、銀行卡和各類援助卡等,讓貧困戶“一包在手,暢通無阻”。
2019年以來,紅河升級信息化管理,組織幫扶責任人将貧困戶基本情況、享受政策、幫扶情況等信息全部錄入,建立“一戶一檔”電子檔案,生成二維碼,張貼在幫扶聯系牌上,實現“一掃便知,方便高效”。
建設扶貧“小康道” 幫扶措施“更貼心”
走進貧困戶賈慶遠的小院,隻見窗明幾淨、綠色滿園,一條紅磚鋪設的小道,連接大門、堂屋正門和東西倉房等地。“别看是小道,作用卻不小,俺家從此雨天不再踩泥、晴天不再沾土,裡裡外外都幹淨了。”賈慶遠笑言。
院内扶貧小道,村内扶貧大道,徹底改善了貧困村戶的出行條件。據紅河鎮鎮長楊海強介紹,紅河落實“摘帽不摘責任、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幫扶、摘帽不摘監管”要求,将“兩不愁、三保障和飲水安全”标準上升為“一安全六幹淨一規範”要求,出台了扶貧“小康道”“小水池”等舉措,幫到貧困戶心坎兒裡。
圍繞改善居住環境,紅河為所有貧困戶實行住房提升整修工程,統一對家中院牆、大門口、屋面等進行整修,實現房屋内部牆淨、頂平、燈亮,地面硬化、用電規整。對全鎮院内未硬化的409戶享受政策戶,從大門口到屋門口,用紅磚或水泥鋪設扶貧小道;對院内的沒有自來水水池的373戶享受政策戶,建設扶貧水樓和小水池,實現“四季有水、方便實用”。
培育扶貧“小菜園” 扶貧扶志“有抓手”
扶貧不能扶懶漢,精神面貌的改善,才能讓貧困群衆“打心眼兒”裡想脫貧,求緻富。今年,上皂戶村貧困戶楊同亮就改變了自己酗酒鬥嘴不幹活的毛病,把更多的精力放到了家裡的“小菜園”上:“這邊是茄子西紅柿,這邊是大蔥芸豆,自己家吃不了,就送給鄰居,鎮上也定期來收。以前,俺都是等着别人來幫咱。現在,咱也能幫别人了。”
據鎮黨委副書記梁其坤介紹,紅河結合“美麗庭院”創建工作,将扶貧與扶志相結合,在貧困戶院内或其他可利用空間上紮上籬笆、種上果蔬,統一發放蔬菜和花卉種苗,由幫扶責任人與貧困戶一起,精心培育為一個個“瓜果蔬菜、生機盎然”的小康菜園。
“此舉激發了貧困戶的内生動力,不僅讓貧困群衆‘有事可幹’,還美化了環境,發展了庭院經濟,可謂一舉多得。”梁其坤說。同時,紅河對脫貧享受政策戶中有勞動能力的328戶546人,實行積分激勵政策,根據其主動就業、衛生保持、發展産業等情況,分别賦分,一月一評比,表現優秀的發獎品,進一步激發其内生動力。
發放扶貧“小藥箱” 兜底保障“立體化”
因病緻貧是導緻貧困的重要原因,“看好病”是關系貧困戶生活質量的“揪心事”。紅河現有享受政策建檔立卡貧困戶651戶,其中因病緻貧的有223戶,占比34.25%。
紅河鎮盯緊這一特殊困難群體,在綜合實施普惠性、基礎性、兜底性政策,落實低保、五保、醫療、産業項目分紅等政策的基礎上,與縣衛健局、醫保局聯合開展送醫送藥服務,建立了縣級醫師、鎮級醫師、村級醫師“三師共管”機制。
“成立由鎮醫、村醫、計生專幹等組成的45支巡診服務隊,對貧困戶個性化定制送醫送藥方案,結合每名貧困群衆的病情,上門診療,送去藥品,配發扶貧‘小藥箱’,變貧困戶‘被動求醫’變為‘主動送醫’,足不出戶享受到最好的診療服務。”梁其坤說。
目前,紅河鎮已簽訂送醫協議653人、送藥協議103人,完成慢性病患者送醫1785人次、送藥114人次。累計辦理慢性病297人,辦理高血壓、糖尿病“兩病”307人,為252戶貧困戶進行無障礙改造,配發輪椅、助聽器等292套。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