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蕭統為什麼沒有當上皇帝

蕭統為什麼沒有當上皇帝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7-29 20:12:13

來源:襄陽日報

蕭統為什麼沒有當上皇帝(昭明太子蕭統和昭明台)1

昭明太子像(資料圖片)

蕭統為什麼沒有當上皇帝(昭明太子蕭統和昭明台)2

《昭明文選》(資料圖片)

蕭統為什麼沒有當上皇帝(昭明太子蕭統和昭明台)3

昭明台(資料圖片)

□凡夫

一座高高的樓台聳立在襄陽城的中央。駐足樓台上,頭頂藍天,俯視大地,整座襄陽城盡收眼底。這座樓台就是紀念南北朝梁昭明太子蕭統的昭明台。

蕭統是梁武帝的長子,還不到兩歲,就被立為太子。他在襄陽生活了多少年,史書沒有記載。總之,不會太長。那麼,襄陽人為什麼要在城中心修一座樓台來紀念他呢?本文引導讀者深入了解其中詳情。

地地道道,襄陽人士

按照傳統習慣,一個人是哪裡人,或是看他的籍貫,或是看他的出生地。蕭統的母親丁令光是樊城人。蕭統于齊中興元年(501)出生于襄陽。從出生地的角度來看,毋庸置疑,他是正宗的襄陽人。

蕭統心地善良,對百姓很有愛心。十二歲時,他去觀看審判犯人,在仔細研究案卷以後,發現此人并無大過,就說:“這人情有可原,讓我來判決可以嗎?”太子的話,刑官怎能不聽?蕭統判決“從輕發落”。刑官把他的判決報告給梁武帝,蕭衍很欣慰,稱贊太子判處得當。蕭統心中有百姓,關心衆生疾苦。梁普通年間,由于戰争爆發,京城糧價大漲。蕭統和東宮的人員都減衣縮食,把省下來的衣食拿去救濟難民。他在主管軍服事務時,每年都要多做三千件衣服,冬天來臨時,分發給無衣的貧民。

蕭統仁義忠孝,對父母很有孝心。十六歲時,母親丁令光病重,他從太子居住的東宮,搬到母親居住的永福省,衣不解帶,日夜伺候。母親去世後,他悲痛欲絕,不吃也不喝。梁武帝幾次下旨勸逼,他才勉強進食,但隻肯吃水果、蔬食。他本來身體健壯,等守喪出服後,已瘦得變了形,官民們看了,無不感動落淚。

懷抱理想,大有作為

蕭統從小酷愛讀書,記憶力超常,能夠“數行并下,過目皆憶”,五歲就讀遍儒家的“五經”。佛教大乘經典《金剛經》引入中國後,原來是長篇不分段的,人們閱讀起來比較困難,蕭統精心研究,把它梳理成“三十二分則”,每個分則加上濃縮精要的副标題,使艱澀的經書條理清晰,人們閱讀起來就輕松多了。他還喜歡“引納才學之士,賞愛無倦”,在身邊團結了一大批有學識的知識分子,如《文心雕龍》的作者劉勰、七歲能文的劉孝綽、享有文學聲譽的王筠、著有《南史本傳》的陸倕、寫小說很棒的文學家殷芸等,經常聚集于東宮,“讨論墳籍(古代典籍),或與學士商榷古今,繼以文章着述,率以為常”。《南史》本傳稱:“于時東宮有書凡三萬卷,名才并集,文學之盛,晉、宋以來未之有也。”

蕭統收藏了這麼多圖書,延攬了這麼多人才,他要幹什麼呢?他要幹一件大事,編一本文選,把古今優秀文學作品從浩瀚的書海中挑選出來,為讀書人提供一部經典荟萃的讀本。經過反複選擇、認真比較、仔細推敲,多達三十卷的《文選》問世了。蕭統像沙裡淘金一樣,淘出自周代至六朝梁七八百年間的優秀詩文700餘篇,編成我國第一部文學作品選集。在此之前,所有的文集或選本,文史哲不分,沒有文學的概念。《文選》第一次把文史哲分開,将文學界定為詩、文、辭、賦;經、史、子一律不在入選之列,開創了文學作品編選的先例。

蕭統能夠辦成這樣一件大事,與襄陽對他的養育分不開。襄陽是一座具有文化傳統的城市,文化底蘊豐厚,蕭統出生并生活在這個地方,可以說是在襄陽厚重文化的浸潤下成長的,這樣,就使他具備了較高的文化素養。同時,他的父親蕭衍、弟弟蕭綱都是文化人,他的身邊還有一大批文化精英,東宮又收藏有大量圖書,蕭統坐擁書城,這樣,就使他具有比較高的鑒賞水平。在編選文選時,蕭統還制訂了比較高的編選标準,要求所選的文章,以才子的名篇為主,以“文為本”(《文選序》),“麗而不浮,典而不野”,“事出于沉思,義歸乎翰藻”。用今天的話說,既要有思想性,又要有藝術性。由于有這“三高”——高素養、高眼力、高标準為保證,《文選》所選的文章真正做到了文質并重,一問世,便受到普遍的歡迎,并對後世文學産生了深遠影響。唐和唐以後的文人都把《文選》當成學習文學的首選教材。杜甫曾要求兒子“熟讀文選理”。民間也有“《文選》爛,秀才半”的諺語(陸遊《老學菴筆記》)。如果把《文選》讀透了,差不多就是半個秀才了。後世出現的較好的文學選本,無不受到《文選》的影響和啟發。不少優秀詩文,也借助《文選》的生命力,得以流傳至今。

蕭統喜歡高潔的芙蓉花。中大通三年(531)三月,他乘船在後池遊賞,在探身采摘芙蓉時,不小心落入水中,雖然被救起,但受了重傷,救治不愈而逝。蕭統逝世後,被谥“昭明”,世稱昭明太子,《文選》也被稱為《昭明文選》。

品行高尚,堪稱楷模

梁武帝定都建康(今南京),昭明太子在建康生活的時間遠比襄陽長,建康人沒有為昭明太子留下什麼紀念建築,為什麼襄陽人卻要在城中心修建一座“昭明台”(也稱“文選樓”)來紀念他呢?

究其原因,不單是因為蕭統出生于襄陽,是襄陽的兒子,更重要的,是因為蕭統品行高尚,是一個做人做事的楷模。襄陽人修建昭明台,既是為了紀念,更是為了弘揚,是襄陽人崇文尚德的傳統使然。昭明台自從建好以後,就是襄陽城的制高點,成為一個地标性建築,直到今天。

在襄陽人的心目中,昭明台不僅代表着一種物質的高度,更代表着一種精神的高度。昭明台是一座道德的豐碑。

看到這座豐碑,我們就會想到昭明太子,想到他的仁愛、孝義和進取,激勵我們,做一個高尚的人,一個有道德的人,一個有益于人民的人。

《襄陽晚報》(2021年8月27日16版)

(編輯:黃文君 審核:肖雨蒙)

本文來自【襄陽日報】,僅代表作者觀點。全國黨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發布傳播服務。

ID:jrtt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