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關關雎(ju)鸠,在河之洲,窈窕(yao tiao)淑女,君子好逑(qiu)。(詩經·周南·關雎) 關關鳴叫的水鳥,栖居在河中的沙洲,善良美麗的姑娘,是好男兒的好配偶。2、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詩經·小雅·采薇) 回想當初出征時,楊柳依依随風吹,如今回來的路上,大雪紛紛滿天飛。3、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詩經·王風·黍離) 了解我心情的人,認為我心中惆怅,不了解我心情的人,還以為我呆在這兒有什麼要求呢!4、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詩經·衛風·淇奧) 骨頭的加工稱‘切’,象牙的加工稱‘磋’,玉的加工稱‘琢’,石的加工稱‘磨’。切、磋、琢、磨,形象地比喻為學習上一絲不苟的精神。5、一日不見,如三秋兮。(詩經·王風·采葛) 一天不見面,好像隔着三個秋天那麼長久。6、青青子衿(jin),悠悠我心。(詩經·鄭風·子衿) 你那青青的衣服啊!深深地萦回在我的心靈。表示思念情人。7、所謂伊人,在水一方。(詩經·秦風·蒹葭) 伊人指意中所思之人,一方指河的對岸。意思是我思念的人離我很遠。8、巧笑倩兮,美目盼兮。(詩經·衛風·碩人) 巧笑的兩個酒窩兒很美,水靈靈的兩隻眼睛多好看。9、手如柔荑(ti),膚如凝脂。(詩經·衛風·碩人) 十指尖尖像草木初生的葉芽,皮膚白潤像脂膏。10、人而無儀,不死何為。(詩經·鄘風·相鼠) 人活着如果不重視禮儀,活着有什麼用?11、言者無罪,聞者足戒。(詩經·大序) 說的人即使說錯了也沒有罪過,聽的人要引起高度警惕。12、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詩經·小雅·車轄) 對道德高尚的人要敬仰,對光明正大的模範行為要學習。13、他人有心,予忖度之。(詩經·小雅) 别人有什麼心思,我能揣測到。14、高岸為谷,深谷為陵。(詩經·小雅) 高岸變成深谷,深谷變成大土山。比喻人世間的重大變遷。15、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詩經·小雅·鶴鳴) 别座山上的石頭,可以取來用以制成加工玉石的研磨工具。意思是做事可以借助于外力。16、靡不有初,鮮克有終。(詩經·大雅·蕩) ‘靡’:沒有;‘初’:開始;‘鮮’:少;‘克’:能。意思是事情都有開頭,但很少能到終了。多用以告誡人們做事要善始善終。17、投我以桃,報之以李。(詩經·大雅·抑) 他人以桃子贈送我,我要以李子回送。比喻親朋好友的禮尚往來。18、天作孽,猶可違,自作孽,不可活。(尚書) 天降的災難還可以躲避,自作的罪孽,逃都逃不掉。19、滿招損,謙受益。(尚書·大禹谟) 自滿會招緻損失,謙虛可以得到益處。20、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國語·周語) 阻止人民批評的危害,比堵塞河川引起的水患還要嚴重。指不讓人民說話,必有大害。21、從善如登,從惡如崩。(國語) 學好如登山一樣難,而學壞如山崩一樣容易。22、多行不義必自斃。(左傳) 壞事惡事做得多的人,必定自取滅亡。23、輔車相依,唇亡齒寒。(左傳) ‘輔’指頰骨,‘車’指齒床,頰骨與齒床互相依靠,比喻兩者關系密切,互相依存;唇亡即嘴唇沒有了,牙齒就感到寒冷,比喻兩者相互之間的利害關系。24、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左傳) 皮都沒有了,毛往哪裡依附呢?比喻事物失去借以生存的基礎就不能存在。25、欲加之罪,何患辭。(左傳) 要想給一個人定罪,哪裡愁找不到理由呢?比喻給人定罪是很容易找到理由的,而這種理由都是純屬瞎扯的理由。26、言之無文,行而不遠。(左傳) 文章沒有文采,就不能流傳很遠。27、不去慶父,魯難未已。(左傳) 不殺掉慶父,魯國的災難就不會停止。比喻不清除制造内亂的罪魁禍首,就得不得安甯。28、外舉不棄仇,内舉不失親。(左傳) 推舉人才,在外,不避開自己的仇人,在内,不避開自己的親人。29、居安思危,思則有備,有備無患。(左傳) 雖然處在平安的環境裡,也要想到出現危險的可能,想到了就會有準備,準備了隻有好處沒有壞處。30、人非聖賢,孰能無過?過而能改,善莫大焉。(左傳) 一般人不是聖人賢人,誰能不犯錯誤?錯了能夠改正,沒有比這更好的了。31、曲則全,枉則直。(老子) 懂得委曲就能保全,受得屈枉才能有伸冤之日。32、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老子) 了解别人是智慧,了解自己是聰明。33、知足不辱,知止不殆。(老子) 知道滿足的就不受辱,知道适可而止的就不危險。34、信言不美,美言不信。(老子) 有誠信的話不美麗,美麗的話沒有誠信。意思是可信的話不一定好聽,好聽的話不一定可信。35、将欲取之,必先之。(老子) 如要取得必須先要付出,沒有付出就沒有回報。人與人就是這樣,要想别人對你好,你就要先對别人好。36、天網恢恢,疏而不漏。(老子) 意思是天道公平,作惡的要受到懲罰,它看起來似乎不周密,但最後不會放過一個壞人。比喻作惡的人逃脫不了國法的懲處。37、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懼之。(老子) 人民不怕死,怎麼能用死來威脅他們。38、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老子) 禍中有福,福中有禍。意思是禍與福是相互依存相互轉化的。比喻壞事可以引出好的結果,好事也可以引出壞的結果。39、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辯若讷。(老子) 正直的人從表面上看似乎委曲随和,聰明的人從表面看似乎笨拙,善辯的人從表面看似乎嘴笨。40、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層之台,起于累土;千裡之行,始于足下。(老子) 合抱的大樹生長于細小的萌芽,九層的高台建築于每一堆泥土,千裡的遠行起始于腳下的第一步。41、言必信,行必果。(論語·子路) 說話要有誠信,不能言而無信;做事要有結果,不能虎頭蛇尾。42、既來之,則安之。(論語·季氏) 既然來了,就要面對現實。43、朝聞道,夕死可矣。(論語·裡仁) 如果早晨能夠實現自己的理想和願望,即使晚上就死去也是值得的。44、是可忍,孰不可忍。(論語·八佾) 既然這種情況都能容忍,還有什麼不能容忍的呢?45、不憤不啟,不悱(fei)不發。(論語·述而) 憤:認真努力;悱:想說而又不知怎麼說。意思是:學生如果沒有經過認真思考時,就不要去開導他;學生如果不是到了想說而又說不出時,就不要去啟發他。46、敏而好學,不恥下問。(論語·公冶長) 人雖居高位,但聰敏而勤學,不以向職位比自己低,學問比自己差的人求問為恥辱。47、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論語·顔淵) 自己都不喜歡,就不要讓别人去喜歡。48、仰之彌高,鑽之彌堅。(論語·子罕) 越仰望越顯得高遠,越鑽研越顯得堅固。49、學而不厭,誨人不倦。(論語·述而) 學習知識不要厭煩,教導别人不怕疲倦。50、人無遠慮,必有近憂。(論語·衛靈公) 人沒有長遠考慮,必定有眼前的憂愁。 51、學而時習之,不亦說(yue)乎。(論語·學而篇) 學習知識時時刻刻琢磨鑽研,不也是一件快樂的事情嗎?52、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論語·衛靈公) 一個做手工活的人,要想把工作做好,做得完善,應該把工具準備好。53、往者不可谏,來着猶可追。(論語·微子) 過去的事不可挽回,未來的事卻可以把握。54、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論語·述而) 君子和小人有着完全不同的内心世界。君子坦坦蕩蕩,光明磊落,無怨無悔;而小人卻愁腸百結,怨天尤人,心胸狹窄,猜疑嫉妒。55、歲寒,然後知松柏之後凋也。(論語·子罕) 天氣冷了,所有的草木都凋零,隻有松樹和柏樹依然傲立。56、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論語·為政) 學習而不思考,人會被知識蒙蔽;思考而不學習,則會因疑惑而更加危險。57、知者不惑,仁者不憂,勇者不懼。(論語·子罕) 聰明人不會迷惑,有仁德的人不會憂愁,勇敢的人不會畏懼。58、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論語·子罕) 人在軍隊可以被奪去主帥,但作為男子漢卻不可被奪去志氣。59、人誰無過?過而能改,善莫大焉。(論語) 人都可能犯錯誤,犯了錯誤隻要改正了就是好樣的。60、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論語·為政) 知道的就說知道,不知道就承認不知道,這才是真正的明智。 61、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論語·雍也) 懂得它的人,不如愛好它的人,愛好它的人,又不如以它為樂的人。62、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論語·子路) 領導者本身正直沒有偏差,就是不下命令,事情也能行得通,倘若自己做不好,就是下命令,人民也不會聽從。63、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論語·述而) 三個人同行,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師,我選擇他好的方面向他學習,看到不好的方面,就對照自己改正缺點。64、文武之道,一張一弛。(禮記·雜記) 文武指周文王和周武王,文王治國寬,武王治國嚴,寬嚴結合稱文武之道,松緊結合稱一張一弛。比喻工作和生活要勞逸結合。65、大道之行,天下為公。(禮記·禮運) 天下是天下人的天下,為大家所共有,隻有實行天下為公,徹底鏟除私有制帶來的弊端,才能使社會充滿陽光,百姓得到幸福。66、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禮記·中庸) 不論做什麼事情,事先有準備,就能得到成功,否則就容易失敗。67、學然後知不足,教然後知困。(禮記·學記) 通過學習,才發現自己不懂的東西太多,經過教學,才感到自己的知識貧乏。68、獨學而無友,則孤陋而寡聞。(禮記·雜記) 如果學習當中缺乏學友之間的相互交流和切磋,則知識就淺薄,見識就狹隘。69、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道。(禮記·學記) 一塊玉不雕琢就不能成為器皿,則沒有用處;一個人不學習就不懂得道理,則不能成為人才。70、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鳏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禮記·禮運) 使老人有人養老送終,壯年有事情可做,發揮其作用,幼年能健康成長,對于那些沒有勞動能力而又沒有親屬供養的人,也有人扶養。(老而無妻為鳏,老而無夫為寡,幼而無父母為孤,老而無子為獨。)71、同聲相應,同氣相求。(易經·乾) 同樣的聲音能産生共鳴,同樣的氣味會相互融合,即同類事物相互有感應。指志趣、意見相同的人互相響應,自然融合在一起。72、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易經·系辭上) 對同一個問題,不同的人從不同的立場或角度出發有不同的看法。73、物以類聚,人群以分。(易經·系辭上) 物是按類别聚集在一起的,人是以志趣的不同分成一群一群的。74、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離騷)
和在追求真理(真知)方面,前方的道路還很漫長,但我将百折不撓不遺餘力的上天入地去追求和探索。75、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屈原·離騷) 我長歎一聲啊!止不住眼淚流下來,我是在哀歎人民的生活是多麼艱苦!76、亦餘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屈原·離騷) 這些都是我内心之所珍愛,叫我死九回我也絕不改悔。77、舉世皆濁我獨清,衆人皆醉我獨醒。(屈原·漁父) 世人都被污染,唯獨我一個人清淨,衆人都已醉倒,唯獨我一個人清醒。78、吾不能變心以從俗兮,故将愁苦而終窮。(屈原·涉江)
我不能改變志向,去順從世俗啊!當然難免愁苦終生不得志。79、餘将董道而不豫兮,固将重昏而終身。(屈原·涉江) 我要扼守正道,毫不動搖,甯可終身處在黑暗之中。80、苟餘心之端直兮,雖僻遠其何傷?(屈原·涉江) 隻要我的心正直啊!就是被放逐到偏僻遙遠的地方,又有什麼妨害? 81、尺有所短,寸有所長。(楚辭·蔔居) 一尺也有不足的時候,一寸也有多餘的時候。各有所長,各有所短,各自都有可取之處。82、黃鐘毀棄,瓦釜雷鳴。(楚辭·蔔居) 黃鐘被砸爛并抛棄在一邊不用,而把泥土制作的鍋敲得很響。比喻有才德的人棄之不用,而才德平庸之輩卻居于高位。83、其曲彌高,其和彌寡。(宋玉·對楚王問) 唱的歌越是高深,能跟着和唱的人就越少。84、盡信書,不如無書。(孟子·盡心下) 讀書時不能盲目地迷信書本,完全相信書,不如不要讀書,應該加以分析,辨證地去看問題。85、生于憂患,死于安樂。(孟子·告子下) 生存發展往往在憂患危難之中,萎靡死亡往往在貪圖安逸享樂之中。86、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孟子·公孫醜) 施行仁政的人,幫助支持他的人就多,不施行仁政的人,幫助支持他的人就少。87、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孟子·盡心上) 這是一個治國理念,意思是說,人民放在第一位,國家其次,君在最後。88、人有不為也,而後可以有為。(孟子·離婁下) 人要放棄一些事情不做,然後才能做成一件事情。即有所為有所不為才能做成大事,眉毛胡子一把抓是什麼事都做不好的。89、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孟子·盡心上) 不得志時就潔身自好修養個人品德,得志時就使天下都能這樣。90、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公孫醜) 适宜作戰的天氣不如有利于作戰的地形,有利于作戰的地形不如人民上下團結。91、孔子登東山而小魯,登泰山而小天下。(孟子·盡心上) 孔子登上魯國的東山,整個魯國盡收眼底;孔子登上泰山,天地一覽無餘,表面上指泰山之高,實際指人的眼界.視點要不斷尋求突破,超越自我.用超然物外的心境來觀看世間的變幻紛擾。92、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滕文公) 即使自身富貴, 也不做過份的事, 不窮奢極侈, 不為聲色所迷;即使自身貧困, 而志決不貧, 不為五鬥米折腰, 不做不仁不義之事;即使自身勇武, 也隻以德服人, 而不以武屈人, 濫用武力。93、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梁惠王下) 在贍養孝敬自己的長輩時不應忘記其他與自己沒有親緣關系的老人。在撫養教育自己的小輩時不應忘記其他與自己沒有血緣關系的小孩。94、持之有故,言之成理。(荀子·非十二子) 所持的見解和主張要有根據,所說的話要有道理。95、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荀子·勸學) 镂刻不停,堅硬的金石也可以镂刻成功。比喻有恒心,有毅力。同‘隻要功夫深鐵棒磨成針’是一個意思。96、青,取之于藍,而青于藍。(荀子·勸學) 靛青是從藍草中提取的,但它的顔色比藍草更青 。比喻學生是老師教出來的,隻要學生努力,會比老師更優秀。97、不積跬(kui)步,無以至千裡。(荀子·勸學) 不一步一步地積累小的步伐,就不可能走到千裡路程。98、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莊子·養生主) 人的生命是有限的,而知識是無限的。99、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li)。(莊子) 朋友之間的交往如果保持一定的距離,說該說的話,做該做的事,水一樣純淨,這就是君子之交;如果接觸過于密切,交往若醴,像酒一樣,容易醉人,導緻勾心鬥角,追逐名利,這就是小人之交。100、知己知彼,百戰不殆(dai)。(孫子兵法·謀攻) 如果對敵我雙方的情況都能了解透徹,打起仗來就可以一直立于不敗之地。
101.避其銳氣,擊其情歸。(孫子兵法·軍争) 善于用兵的人,總是避開敵人初來時的兇猛氣勢,等敵人疲憊松懈時再狠狠地打擊。102、靜如處女,動如脫兔。(孫子兵法·九地) 指軍隊未行動前就像沒有出嫁的姑娘那樣沉靜,一行動起來就像逃脫的兔子那樣敏捷。103、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中庸) 廣泛的學習,詳細的詢問,慎重的思考,明确的分辨,踏實的行動。104、十年樹木,百年樹人。(管子·權修) 比喻培養人的長久之計,也表示培養人的不容易。105、倉廪(lin)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管子·論積貯疏) 即使倉庫裡有充足的糧食也不要盛氣淩人,懂得講究禮節;即使吃飽穿暖了,也不要胡作非為,知道榮辱。意思是說物質上富裕了不要忘記精神上的修養。106、塞翁失馬,焉知非福。(淮南子·人間訓) 這是一個寓言故事,比喻一時雖然受到損失,也許反而因此得到好處。壞事在一定條件下可以變成好事。107、臨淵羨魚,不如退而結網。(淮南子·說林訓) 人隻是站在河邊,望着河中肥美的魚空羨慕,是永遠得不得魚的,還不如回去結張網來捕魚。意思是說人不能隻有言論沒有行動。108、橘生淮南則為橘,生于淮北則為枳。(晏子春秋·内篇下) 橘樹生長在淮河以南就是結又大又甜果子的橘樹,生長在淮河以北就變成結又小又酸果子的枳樹。意思是環境條件對人事物的影響。109、流水不腐,戶樞不蠹(du)。(呂氏春秋·盡數) 經常流動的水不會發臭,經常轉動的門軸不會腐爛。比喻經常運動的東西不容易受到侵蝕。110、千裡之堤,毀于蟻穴。(韓非子·喻老) 指很長很長的堤壩,因為小小螞蟻啃噬的洞穴,最後也會被摧毀的。叫人不要小看自己的所犯的錯誤,一點點小錯的積累會使你的人生毀于一旦。111、以子之矛,攻子之盾。(韓非子·難一) 子:對别人的稱呼;矛:進攻敵人的刺擊武器;盾:保護自己擋住敵人刀箭的牌。比喻拿對方的觀點、方法或言論來反駁對方。
112、亡羊補牢,未為遲也。(戰國策·楚策) 羊逃跑了再去修補羊圈,還不算晚。比喻出了問題以後想辦法補救,可以防止繼續受損失。113、道不拾遺,夜不閉戶。(戰國策·秦策) 别人掉在路上的東西,沒有人拾了據為己有,晚上家裡的大門不關,沒有人去盜竊人家東西。形容治安秩序和社會風氣很好。114、前事不忘,後世之師。(戰國策·趙策) 師:借鑒。記取從前的經驗教訓,作為以後工作的借鑒。115、鹬(yu)蚌相争,漁翁得利。(戰國策·燕策) 河蚌和鹬鳥吵個不停,誰也不讓誰。這時,恰好有個打魚的人從那裡走過,就把它們兩個一起捉去了。用來比喻雙方相持不下,結果兩敗俱傷,讓第三者得利。116、戰無不勝,攻無不克。(戰國策·齊策) 别人攻打你,你一定能戰勝别人。你去攻打别人,也一定能克敵制勝。117、士為知己者死,女為悅己者容。(戰國策·趙策) 男性願意為了解自己的人去死,女性願意為取悅自己的人去梳妝。118、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複還。(戰國策·荊轲刺秦王) 這是戰國衛人荊轲去刺秦王臨别時的兩句千古絕唱,意思是:風聲蕭蕭地吹呵,易水寒氣襲人,壯士在此遠去呵,不完成任務誓不回還!表現了荊轲去刺殺秦王時的悲壯情懷和不完成任務誓不回還的堅定意志。119、螳螂捕蟬,黃雀在後。(吳越春秋) 螳螂正要捉蟬,不知黃雀在它後面正要吃它。比喻目光短淺,僅僅看見眼前的利益,而不知後患會随之而來。120、項莊舞劍,意在沛公。(史記·項羽本紀) 這是一段故事,比喻說話和行動的真實意圖别有所指。公元前208年,項羽率40萬大軍開往鹹陽,被劉邦的守軍擋住。項伯請劉邦到鴻門赴宴。劉邦到鴻門後,項羽設計讓項莊舞劍助興,意在乘機殺了劉邦(即沛公)。項伯也舞劍助興,百般保護劉邦,劉邦手下樊哙沖進營帳來保護劉邦,劉邦借機逃離。 121、不鳴則已,一鳴驚人。(史記·滑稽列傳) 鳴:鳥叫。比喻平時沒有突出的表現,一下子做出驚人的成績。122、衆口铄(shuo)金,積毀銷骨。(史記·張儀列傳) 意思是衆人的責難和非議,可以把堅硬的金屬熔化掉;不斷的诋毀诽謗積累起來,可以把人的骨頭毀滅掉。比喻輿論作用極大,衆口一詞,積非成是;流言可畏,能颠倒是非,置人于死地。123、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史記·李将軍傳) 意思是桃樹李樹不招引人,但因它有花和果實,人們在它下面走來走去,走成了一條小路。比喻人隻要真誠、忠實,就能感動别人。124、失之毫厘,謬以千裡。(史記·太史公自序) 開始時雖然相差很微小,結果會造成很大的錯誤。125、燕雀安知鴻鹄(hu)之志哉。(史記·陳涉世家) 那家雀、燕子哪能知道天鵝的志向。比喻平凡的人哪裡知道英雄人物的志向。126、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裡之外。(史記·高祖本紀) 意思是說,坐在軍帳中運用計謀,就能決定千裡之外戰鬥的勝利。後來人們就用‘運籌帷幄’來形容善于策劃善于指揮的人。127、忠言逆耳利于行,良藥苦口利于病。(史記·留侯世家) 意思是,好藥雖苦卻有利于治病,忠誠的話雖不順耳卻對端正行為有幫助。現在常用來說明應該正确對待别人的意見和批評。128、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輕于鴻毛。(史記·報任少卿書) 人本來都有一死,有的人的死比泰山還重,有的人的死比鵝毛還輕。129、智者千慮,必有一失;愚者千慮,必有一得。(史記.淮陰侯 列傳) 聰明人想了一千遍也有錯誤的時候,而愚蠢的人(平凡的人)想一千遍也有正确的時候,意思是:看問題要一分為二,世界上沒有絕對正确始終正确的人和事。130、繩鋸木斷,水滴石穿。(漢書·枚乘傳) 用繩子鋸木頭,時間長了,木頭也會斷, 水滴滴在石頭上,時間長了,石頭也會被擊穿。用來形容長年累月執着的去做一件事情,終究會成功。131、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為。(漢·枚乘·上書谏吳王) 要想人家不知道,除非自己不去做。指幹了壞事終究要暴露。132、水至清則無魚,人至察則無徒。(漢書·東方朔傳) 水太清了,魚就無法生存,要求别人太嚴格了,就沒有夥伴。用來表示對人對物不可要求太高。133、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漢樂府·長歌行) 年輕力壯的時候不奮發圖強,到了老年,悲傷也沒用了。134、人生有新故,貴賤不相逾。(漢·辛延年·羽林郎) 人生結交有新有舊,不能結交了新的忘記了舊的,無論如何不能逾越這個為人之道,這裡的貴賤不是指地位的尊卑和價值的高低,而是‘無論如何不管怎樣’的意思。135、有志者,事竟成。(後漢書·耿弇傳) 隻要有決心,有毅力,事情終究會成功。136、疾風知勁草,歲寒見後凋。(後漢書·王霸傳) 風大的時候才看得出,哪種草生命力強,能夠活下來;天氣冷了,才看到哪種花最後凋謝。比喻隻有經曆了嚴酷的考驗,才能看得出事物的本質。137、失之東隅,收之桑榆。(後漢書·馮異傳) 東隅:指日出處,即早晨,喻初始。 桑榆:指日落處,即夜晚,喻最終。意思是在某處先有所失,可在另一處又有所得。比喻在某一方面有所失敗,在另一方面有所成就。138、精誠所至,金石為開。(後漢書·廣陵思王荊傳) 精誠:誠心誠意。誠心誠意所到達的地方,即使像金石那樣堅硬的東西也能被他打開。形容對人真誠産生的感動力。139、盛名之下,其實難副。(後漢書·黃瓊傳) 盛:大;副:相稱,符合。名望很大的人,實際的才德很難跟名聲相符。指名聲常常可能大于實際。用來表示謙虛或自我警戒。140、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後漢書·班超傳) 不進老虎窩,怎能捉到小老虎。比喻不親身經曆險境就不能獲得成功。 141、貧賤之知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後漢書·宋弘傳) 貧困時結交的知心朋友不可遺忘,共過患難的妻子不要遺棄。指情誼深厚,不能忘懷。142、志士不飲盜泉之水,廉者不受嗟來之食。(後漢書) 有志氣的人不喝偷來的泉水,貧窮的人也不接受别人丢過來的食物。143、老骥伏枥(li),志在千裡;烈士暮年,壯心不已。(三國·曹操·龜雖壽) 年老的千裡馬伏在馬棚裡,它的雄心壯志仍然是一日馳騁千裡;有遠大志向的人士到了晚年,奮發思進的雄心不會止息。144、山不厭高,海不厭深;周公吐哺,天下歸心。(三國·曹操·短歌行) 山不辭土石才這麼高,大海不棄細流才這麼深。隻有像周公那樣禮待賢才,才能使天下人心都歸向我。“周公吐哺”是個典故:據說周公為了接待天下之士,有時洗一次頭,吃一頓飯,都中斷數次,表示尊重人才求賢若渴的意思。145、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三國·曹植·白馬篇) 為了解除國難獻身,把死亡看作回家一樣。意思是為國獻身,血灑疆場,去赢得勝利!146、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三國·曹植·七步詩) 既然是兩兄弟,何必手足相殘。147、鞠躬盡瘁,死而後已。(三國·諸葛亮·後出師表) 鞠躬:彎着身子,表示恭敬、謹慎;盡瘁:竭盡勞苦;已:停止。指不辭辛勞,勤勤懇懇,竭盡全力,貢獻出全部精神和力量,一直到死為止。148、受任于敗軍之際,奉命于危難之間。(三國·諸葛亮·出師表) 在戰事失敗的時候我接受了任命,在危機患難期間我受到委任。149、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三國·諸葛亮·誡子書) 學習需要有目标,才氣需要不停的學習才能累積,不努力學習就不能增長才智,不立志就無法成就學業。150、非淡泊無以明志,非甯靜無以緻遠。(三國·諸葛亮·誡子書) 不追求名利,生活簡單樸素,才能顯示出自己的志趣;不追求熱鬧,心境安甯清靜,才能達到遠大目标。 151、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三國·劉備) 不要以為壞事小就去做,不要以為好事小就不去做。152、讀書百遍,其義自見。(西晉·陳壽·三國志) 見:顯現。讀書上百遍,書意自然領會。指書要熟讀才能真正領會。153、國以民為本,民以食為天。(西晉·陳壽·三國志) 國家要以人民為根本,人民是國家的組成部分,在治理國家中處理好人民的關系最重要。人民以吃飯問題最大,糧食是人賴以生存的最基本的東西。154、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西晉·陳壽·三國志) 路人:路上的人,指所有的人。比喻人所共知的野心。155、茕茕(qiong)孑(jie)立,形影相吊。(西晉·李密·陳情表) 茕茕:孤獨的樣子;孑:孤單;形:指身體;吊:慰問。孤身一人,隻有和自己的身影相互慰問。形容無依無靠,非常孤單。156、奇文共欣賞,疑義相與析。(東晉·陶淵明·移居) 見有好文章大家一同欣賞,遇到疑難處大家一同鑽研。157、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東晉·陶淵明·飲酒) 在東邊的籬笆邊上采菊花,悠然自得還能看到南邊的小山。158、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東晉·陶淵明·飲酒) 太陽下山時,山色十分美麗,成群的飛鳥結伴而還。159、羁(ji)鳥戀舊林,池魚思故淵。(東晉·陶淵明·歸園田居其一) 羁鳥留戀自己原來的樹林,原來的家。池中的魚兒思念自己原來的河流。形容十分想家。160、久在樊籠裡,複得返自然。(東晉·陶淵明·歸園田居其一) 長久地困在籠子裡面,現在總算又能夠返回到大自然了。
161、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東晉·陶淵明·歸園田居其三) 早晨起來到田裡清除野草,晚上扛着鋤頭回家。162、刑天舞幹戚,猛志固常在。(東晉·陶淵明·讀山海經) 刑天失敗仍揮舞盾斧,剛毅的精神始終存在。 刑天是個神話人物,因和天帝争權,失敗後被砍去了頭,埋在常羊山,但他不甘屈服,以兩乳為目,以肚臍當嘴,仍然揮舞着盾牌和闆斧。163、盛年不重來,一日難再晨。(東晉·陶淵明·雜詩) 精力充沛的年歲不會再重新來過, 就像一天之中隻能有一個早晨。意思是人們當風華正茂的時候,應當奮發進取,珍惜時間,歲月是一去不複返的。164、不戚戚于貧賤,不汲汲于富貴。(東晉·陶淵明·五柳先生傳) 不為貧賤而憂慮悲傷,不為富貴而匆忙追求。165、木欣欣以向榮,泉涓涓而始流。(東晉·陶淵明·歸去來兮辭) 樹木長得欣欣向榮,泉水開始涓涓奔流。無具體含義,隻是描寫了一種自然景色。166、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東晉·傅玄·太子少傅箴) 接觸了朱砂就變紅,接觸了硯墨就變黑。比喻接近好人可以使人變好,接近壞人可以使人變壞。指客觀環境對人有很大影響。167、管中窺豹,時見一斑。(晉書·王獻之傳) 從竹管的小孔中看豹,隻看到豹身上的一塊斑紋。比喻隻看到事物的一部分,指所見不全面或略有所得。168、籠天地于形内,挫萬物于筆端。(晉·陸機·文賦) 天地雖大,都可概括進形象,萬物雖多,都可描繪于筆下。169、餘霞散成绮,澄江靜如練。(南朝·謝朓·晚登三山還望京邑) 殘餘的晚霞鋪展開來就像彩錦,澄清的江水平靜得如同白練。170、池塘生春草,園柳變鳴禽。(南朝·謝靈運·登池上樓) 池塘畔長起了春草,園中柳樹上鳥兒在歌唱。171、登山則情滿于山,觀海則意溢于海。(南朝·劉勰·文心雕龍) 站在山頭上,情感就好象彌漫了山;在海邊看海,想象就好像海水一般的澎湃。172、操千曲而後曉聲,觀千劍而後識器。(南朝·劉勰·文心雕龍) 練習一千支樂曲之後才能懂得音樂,觀察過一千柄劍之後才知道如何識别劍器。173、句有可削,足見其疏;字不得減,乃知其密。(南朝·劉勰·文心雕龍) 詞句中如果發現仍有可以删削的地方,就足見文章還有疏忽之處,如果發現一個字都不能删除,才能知道文章是多麼精煉嚴密。174、黯然銷魂者,惟别而已矣。(南朝·江淹·别賦) 讓我黯然消魂的事情,也隻有離别它了!175、一年之計在于春,一日之計在于晨。(南朝·蕭铎) 要在一年中做的事情(或一天),一開春(或一天亮)就要做好,為全年(或全天)的工作打好基礎。176、蟬噪林逾靜,鳥鳴山更幽。(南朝·王籍·入若耶溪) 知了(蟬)叫,樹林顯得很清靜,鳥兒鳴,山顯得更幽深。以“蟬噪”襯托“林靜”,用“鳥鳴”顯現“山幽”,動中寫靜,充滿生氣,詩中有畫,畫中有詩。177、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北朝民歌·敕勒歌) 天青青的,地很遼闊,風一吹,草低下去了,看見了牛羊,描寫了牛羊在草原上若隐若現的生動情景。178、萬裡赴戎機,關山度若飛。(北朝民歌·木蘭詩) 千萬裡行軍打仗,軍務繁忙,跨越了重重關隘險阻,渡過了千山萬水,轉眼間時光飛逝。179、甯為玉碎,不為瓦全。(北齊書·元景安傳) 甯做玉器被打碎,不做陶器得保全。比喻甯願為正義而死,決不苟且偷生。180、城門失火,殃及池魚。(北齊·杜弼·檄梁文) 城門失火,大家都到護城河取水,水用完了,魚也死了。比喻無辜被連累而遭受災禍。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