腳腕骨折5個星期多能不能走路?嫌醜不用手杖 出院不久再次骨折,下面我們就來聊聊關于腳腕骨折5個星期多能不能走路?接下來我們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嫌醜不用手杖 出院不久再次骨折
本報記者 戴虹紅
通訊員 方序 童小仙
兩個多月前一次起夜時,八旬高齡的王大伯不小心在家中摔了一跤,家人急忙将他送到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二醫院急診,檢查發現是髋關節骨折。
好在送醫及時,浙大二院骨科副主任李偉栩團隊迅速為他做了人工股骨頭置換手術。出院前,醫生叮囑他行走時拿個手杖,可以增加身體平衡力,起到保護作用,預防再次跌倒。王大伯雖然滿口答應,但回到家裡,他嫌手杖用起來不好看,很少用。
前段時間,寒潮來襲,下過雨後,室外地面有些濕滑,王大伯在小區樓下遛彎,不小心又摔了一跤,屁股重重着地。這一次,他的另一側髋關節也骨折了。
骨折容易發生在腕關節、肩關節、髋關節、脊柱等部位,其中髋部骨折對于老年人來說損害最大,被稱為“人生最後一次骨折”。這是因為患者在發生髋部骨折後,無法下地行走,而一旦長期卧床,各種并發症都會接連發生,如肺炎、血栓、褥瘡等,嚴重者可危及生命。
同時,研究表明,第一次骨折後再次發生骨折風險會增加。比如髋部骨折後,再次發生髋部骨折的風險會增加2.3倍,椎體再次骨折風險會增加2.5倍,腕部再次骨折風險增加1.4倍。
李偉栩表示,一方面,患者因骨折,四肢肌肉會進一步萎縮,導緻身體平衡力不足,術後沒有進行充分康複鍛煉,活動能力有可能會不如從前。另一方面,老年人存在骨質疏松,骨折後會加速骨量丢失,進一步加重骨質疏松。對此,李偉栩提醒,老年人做完骨折手術後應盡快下地活動,盡早進行康複鍛煉,“做完手術不是就萬事大吉了,骨折康複是指行走能力恢複到骨折前的狀态。”
在骨折康複過程中,營養很關鍵。骨折患者應适當攝入優質蛋白,如魚肉、雞蛋等,有利于促進愈合。還需注意,吃東西時不要平卧,應坐起來,以防誤吸的發生。另外要多活動肢體,以防止下肢靜脈血栓的形成。
不少人認為冬季骨折患者會增多,李偉栩表示,老年人冬天骨折是不是比其他季節高,目前沒有明确的證據。隻是,進入寒冷冬天,人外出時着裝較臃腫,導緻身體協調性和靈活性下降,加上雨雪天氣,地面濕滑,容易跌倒導緻骨折發生。
如何防摔?李偉栩建議,老年人常用的藥物或物品,要放在觸手可及的位置。衣褲尺碼合适,松緊适宜,避免褲腿過長或過肥,鞋子大小合适,鞋底要防滑。
日常生活起居動作要慢,特别是有直立性低血壓或眩暈的老年人,起床要遵循“三部曲”:睡醒後卧床1分鐘再起;坐1分鐘再站立;站立1分鐘再行走。
此外,研究表明,冬季血液中維生素D的含量低于夏季。人的皮膚在紫外線照射下,可以利用膽固醇合成維生素D。冬季日照時間少,人體對維生素D的獲取就會相對不足。而維生素D有維持肌肉協調性的作用,所以,老年人在冬季可以适當補充維生素D或增加日曬時間。
來源: 浙江老年報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