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由物道原創,點擊上方關注)
一直以為,荷的美隻留存在夏日的轟轟烈烈、熱熱鬧鬧,直到不經意間瞥見那一池歲寒的枯黃。
它們走過盛夏的絢爛,如今在秋風中斂盡芳華,把熱鬧歸于沉寂,隻剩下滿池枯瘦的枝葉,在微風搖曳中托舉着一個個幹枯的蓮蓬。
這個季節的荷,輕盈,殘缺,兩個極端的存在,反而最是圓滿。
➊ 圖片來源于「A文韬 攝」
➋ 圖片來源于網絡
殘荷如詩|自|有|風|骨|
記不清,荷的第一片花葉是從什麼時節開始凋零的,當滿池的繁華不再,呈現于我們眼前的,卻半是蕭條,半是如詩的殘荷清骨。
元代詞人劉秉忠就十分鐘愛這清美的殘荷景象,為此寫了很多的詞,我偏愛這一首:“幹荷葉,色蒼蒼,老柄風搖蕩。減了清香,越添黃。都因昨夜一場霜,寂寞在秋江上。”
➊ 圖片來源于網絡
➋ 圖片來源于「小熊媽媽 攝」
看一眼秋江上的殘荷,雖然是秋水深寒,枯寂無聲,卻仿佛能看到荷驕傲的靈魂盛開,躍動、幽香。
它們凋零得是那樣孤傲勇敢,以緻褪去滿身的青綠才顯露出甯折不屈的傲骨。
哪怕紅顔不再,形容枯槁,倔強瘦削的枝幹依舊在風中搖曳生姿,即便被狂風折了筋骨,一半沉入水中,一半依然傲立在天地之間,永遠那麼“亭亭淨植”。
➊ 圖片來源于「非漁 攝」
➋ 圖片來源于「一介布衣 攝」
《紅樓夢》有一回講到大觀園中,寶玉嫌池中荷花衰敗,想叫人拔了去。黛玉見殘荷靜立池上,猶有風姿,趕忙對寶玉說:“我最不喜歡李義山(李商隐)的詩,隻喜歡他這一句‘留得殘荷聽雨聲’,偏你們又不留殘荷了。”
➊ 圖片來源于「吉車 攝」
➋ 圖片來源于「一介布衣 攝」
➌ 圖片來源于「 沙漠胡楊樹sd08 攝」
殘荷中聽雨,朦胧中自有詩意,但也需要我們擁有獨對内心的勇氣。
水陸草木之花,群芳鬥豔,盡态極妍,唯有那一池殘荷,沒有奪人之姿,卻有鬼魅之态。殘荷之美,傷不沉淪,恨不久留,遠離喧嚣,淡然自在。
➊ 圖片來源于網絡
➋ 圖片來源于「neochan 攝」
殘荷如畫|天|然|雕|飾|
殘荷确實是美的,要不然為何從古至今,總有那麼多畫家名流癡情于它?
隻看那瘦的枯枝,黃的敗葉,重重疊疊,似是孩童随意揮就的塗鴉,線條交彙,點面交雜,影影綽綽,偏又看不真切,隻知顔色濃厚的是殘荷,顔色淡漠的是倒影,随便拍下一幀都具備水墨的寫意。
➊ 圖片來源于「假小武愛真小武 攝」
➋ 圖片來源于網絡
其實殘荷本身就是一幅畫,有自然的力量去雕琢它。畫家還未出現之時,它就已經靜靜地躺在大自然的畫布之中了。
畫家吳冠中晚年的時候畫了許多的殘荷圖,清瘦的枝葉、倒折在水中的暈影,筆墨的濃淡之間,總能讓人忘記秋天的蕭索,留住空靈缥缈的殘荷景象。
▲ 吳冠中《荷塘》(殘荷)1987年
面對滿池的殘荷,吳冠中總忍不住心中的驚喜,他說:“荷塘中大塊小塊葉片之交錯,曲線直線穿插之繁雜,連倒影也已被保衛進葉叢中,難分水上水下,似乎我隻是葉底的昆蟲,迷途于花葉的迷宮。”
➊ 圖片來源于「木棉花兒開 攝」
➋ 圖片來源于網絡
殘荷給了藝術家們太多的靈感,而藝術家們則透過殘荷把更美的意象展現在我們的眼前。
所以有人看到殘荷之後,心生感慨道:“堅守着一份生命美麗的本質,清美的傲嬌韻意,在深秋的水裡無意雕琢卻成了攝人心魂的風景。”
➊ 圖片來源于「楓楓 攝」
殘荷不殘|自|有|清|韻|
其實,殘荷不殘,它的一生是完整的。
它經曆過冬天的孕育,春天的滋養,在盛夏絢爛綻放,在深秋獨自凋零,一年四季,不過是生命的一次輪回。
人生也如此,将寂寞坐斷,才可重拾喧鬧;把悲傷過盡,才可重見歡顔;把苦澀嘗遍,就會自然回甘。荷殘了,卻不是生命的終結,它将承載着生命的負重,孕育着下一個新生的開始。
➊ ➋ 圖片來源于「西禅 攝」
不信你看,在滿池的殘枝敗葉當中,一個個孕育子實的蓮蓬輕輕晃蕩着,偶爾低下頭顱,烏黑堅硬的蓮子便趁機溜出溫養自己的房室,“撲通”一聲輕響,入水的蓮子在秋江上蕩起一陣小小的漣漪。
或許明年,或許千年,埋入地底的蓮子,又将在盛夏綻放,在深秋零落。
➊ 圖片來源于「白酒狂飲 攝」
➋ 圖片來源于「憨大 攝」
文字為物道原創,圖片來源于網絡,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物道:用文字訴說美好生活方式,為你搜羅全世界匠心好物。在這裡,找回你想要的精緻生活。
微信搜索關注:物道(ID:wudaoone) 微博:@物道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