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道德是什麼來維持的

道德是什麼來維持的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2-02 15:02:08

文丨桡哲

道德是什麼來維持的(什麼是道德)1

序言

什麼是“道德”?什麼的“自由”?什麼是“正義”?

這些社會學意義的詞項在不同的文化、不同的國家、不同的時代的人群中,有着不同的定義。

---那如何判定誰正确?誰有缺陷?誰是獨斷?

由此,我們知道,如果要真正了然誰更為準确的闡述這些詞項的内涵,就必須要從“道德”、“自由”、“正義”的本質、根源、發展脈絡、規定性以及标的等方向入手談及...

或者從“道德”、“自由”、“正義”的内涵來談及這些詞項能否存在、如何存在以及為何存在。

隻有這樣,我們才能不基于某個限定視角來狹隘的看待這些“詞項”,也才能真正說清“道德”、“自由”、“正義”。

如此,也就能真正實現這些詞項,不會随着時間的流逝而失去某個規定範疇的含義。

上文談及了道德的本質和前提,接下來我們就具體闡述“道德”的最初非觀念化表達。

三、從中級動物社會開始談及“道德”

如上文所言。一旦生物個體以群體的社會結構才能實現自身和族群的穩定存在和延續。

那麼,任何生物族群就必然要恪守其族群必須遵從的“基本規則”,符合此項基本種内關系才能實現生物個體和族群的穩定存在和延續。

而要談及道德的源頭,必然是從中級動物社會開始談及...

因為,單細胞的初級隐形社會幾乎沒有群體的行為約束,至于非生命的原子、分子等則更不在能進行主動判别行為的“範疇”之内了。

所以,談及“道德”就必然是從動物中級社會開始談及,動物中級社會形态在《物演通論》中劃分為兩大類型:

依靠親緣關系(諸如獅子社會、猴子社會等)和依靠求生性狀差異不同而構成的膜翅目社會形态(諸如蜜蜂社會、螞蟻社會等)。

道德是什麼來維持的(什麼是道德)2

這裡,我們着重講親緣關系社會的“真獸綱物種”。

因為在上面已經說過:

蜜蜂社會、螞蟻社會他們的體質性狀所決定的各自職能是“先天”就決定的,而真獸綱物種其求生行為性狀幾乎一樣,沒有區别。

比如母蜂生殖器發達,以産卵為職能,可以說是生存機能替換成了專職的繁殖能力;

工蜂負責獲取蜂群所需食物,侍奉蜂王,照顧雄峰;

雄蜂則是專職授精,這些職能都是被基因死死控制的,其幾乎沒有選擇的能力,都隻能做自己份内的事情,即不同社會職能的蜜蜂的身體構造決定了他的社會職能。整個社會就像是一台精密的機器一般,不同職能的蜜蜂做着各自隻能自己做的事情。

當然,工蜂、雄峰、蜂王各有各的艱難和輕松。

比如說,盡管工蜂要采食汲水、釀蜜貯糧、清理衛生、抵禦外敵、侍奉君臣、哺育幼蜂。還要随着外界溫度和濕度的變化,通過鼓翅(扇風降低巢溫)、聚散(根據寒暑情況利用體溫維持巢溫)、注水(平衡巢内濕度)等辦法調節巢内小環境。

但是工蜂不會為“國”殉情,交配之後即壯烈犧牲!

也不會有蜂王縱使年邁體衰,仍不敢稍有懈怠繁殖後代,還有忍痛除掉任何一個女兒。而且還會因為氣候、雨量、蜜源不足或過剩、群體數量波動以及母蜂産卵力衰減或母蜂物質分泌量下降,從而導緻工蜂嘩變,擁立新主,鼓噪而去。(引自《物演通論》)

道德是什麼來維持的(什麼是道德)3

總之,關于依靠求生性狀差異不同而構成的膜翅目社會形态其種内關系并無選擇的餘地。

所以,關于動物中級社會,我們着重來談真獸綱物種的親緣關系社會。

因為動物親緣關系社會就蘊含着“人文道德”的最初萌芽,即此刻的“道德”不再完全由DNA操控,真獸綱物種的動物開始逐漸有了自身的選擇。

而其中個體之間“情愫”的鍊接方式就是“道德”的起點或者說親緣的根本,這也是上述所說基于“情愫”本能性對個體行為的約束,從而建構起穩定的親緣社會。

由此,親緣關系社會也着重指的是真獸綱物種,其最重要的特征是有真正的胎盤。

這個時候因為其物種的更為殘弱化,其子代就必須依靠親代的長期撫養,也就是子代對親代的生存依賴性或幼稚依附期傾向延長。

于是親代與子代之間,同類之間的親和力就必須增強,否則這個物類是無法繼續存續下去的。

因為後衍生物一出生不能像前體生物一樣出生既能獨立生存,于是血緣家族性群體由以形成,也就是開始以家庭或家族的群體形式來維護其中個體的穩定存續或存在。

比如狼群、角馬群、大象群、鬣狗群等求生行為性狀的動物都如此類,其子代需要依靠親代的長期撫養才能實現後代的穩定存在,由此就建立起了血緣家族性的群體。

而比如像二分裂的原核生物、原生生物等就幾乎不需要形成這樣的血緣家族性群體,因為他們的後代根本不需要親代的撫養。

至于膜翅目社會的蜜蜂、螞蟻等其社會結構的搭建更多是基于求生行為性狀的差異而搭建,正如上所說母蜂生殖器發達,以産卵為職能,可以說是生存機能替換成了專職的繁殖能力;工蜂負責獲取蜂群所需食物,侍奉蜂王,照顧雄峰和統一照顧蜂王所産的幼峰;雄蜂則是專職授精。

道德是什麼來維持的(什麼是道德)4

當然,我們要知道,這種血緣性家族群體的發生前提是後衍的真獸綱物類的同類個體之間的求生行為性狀無大分别,然後依據其後代個體生存難易程度或子代對親代的生存依賴性或幼稚依附時間長短決定了其的親和力度。

也就依據不同的親和力度形成了不同緊密程度的血緣家族性群體。

總之,求生行為性狀無大分别的親緣性構合類型社會形式是中級社會的主流形式。

這種社會建構方式并沒有太多諸如蜜蜂社會、螞蟻社會般體質殘化的情況,即求生行為性狀無大分别。

也就不像蜜蜂社會、螞蟻社會一樣其體質決定了其社會職能,而且隻能做先天體質性狀決定職能範圍以内的事情。

而對于親緣關系的中級社會要能達成穩定的社會要遵循的基本法則或道德,其個體的行為就必然受到如下先天的自然制約;

比如親代不能吃子代的幼崽,即俗話所說的虎毒不食子。而且必須照顧剛出生的後代,盡管存在後代獅王殘殺前代獅王的幼崽,但這是後代獅王的生存法則。

道德是什麼來維持的(什麼是道德)5

這裡着重指的是直系親代不能吃自己的後代,而且親代與子代之間會有産生一種先天的“情愫”。

情愫在《物演通論》表述為兩性之間的愛情抑或是兩代之間的親情,但歸根結底是物演分化或殘化的派生性特定依存屬性。

基于這種先天的“情愫”就會使得親代要照顧子代,而絕非在一般情況下蠶食子代,反而要求親緣社會的動物必須照顧剛出生的子代,否則這些弱小的子代剛一出生就會面臨夭折。

如此,整個物類何談延續?

再比如不能近親繁殖,因為近親繁殖所産生的後代會大量有先天缺陷,這就使得允許近親繁殖的生物族群被自然淘汰。

所以,親代的獅子會在雄獅未成年之前就會将其驅逐獅群,因為獅群裡的雌獅不是自己的姐姐就是自己的妹妹,乃至自己的親代雌獅,小雄獅留在獅群也就必然導緻這個獅群的衰落。

所以不恪守近親繁殖“道德”或種内關系行為法則的族群,而随意在族群近親繁殖的物種就必然會被自然淘汰。

我們甚至可以理解為,随着後衍生物的弱化,這就要求後衍生物需要盡量在直系血緣族群之外尋找繁殖對象,這才使得生物能适應更大範圍的不同環境。

可以說,這三者是中級社會的動物必須遵從的基本法則。

因為這些基本法則會直接影響這個族類是否能延續自身的物類,而如果肆意違背這基本道德或法則,這個物類也就必然被自然淘汰。

當然,除了不吃子代、不近親繁殖、照顧後代的三項基本道德和種内法則對個體行為的約束之外。

還有就是在正常情況下不能吃同類(肆意殘殺同類既不利于自己的穩定存在,也會影響整個物類的延續)等其他的基本法則。

這些都是任何親緣社會的動物必然恪守的社會法則或“道德”,這是恪守在動物的基因中的,是先天的自然約束和基本生存法則約束。

參考文獻:

《物演通論》∙ 王東嶽著

物演通論福州答疑 ∙ 王東嶽(視頻)

東西哲學啟蒙課 ∙ 王東嶽(視頻)

《西方哲學史》∙ 弗蘭克 ∙ 梯利著/賈晨陽 解本遠譯

《西方哲學史上、下》∙ 羅素著/何兆武 李約瑟譯

《古希臘哲學》∙ 黃頌傑 章雪富著

《西方哲學簡史修訂版》∙ 趙敦化著

《西方哲學史修訂版》∙ 趙林 鄧曉芒著

《西方哲學史第2版》∙ 張志偉著

道德是什麼來維持的(什麼是道德)6

創作好内容很難,創造優質的文章更是難上加難

望各位看客朋友們,有錢捧個錢場,有人捧個人場

可以帶走思想、轉發或分享;也可留下點贊和贊賞

您的支持,是我們做最優質内容最大的動力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