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閑來無事倚窗聽雨

閑來無事倚窗聽雨

圖文 更新时间:2024-08-19 09:16:01

閑來無事倚窗聽雨(老我但知閑是好)1

《春日田園雜興》

清·陸世儀

一夜東風春雨賒,起看流水入溝斜。

籬頭未下絲瓜種,牆腳先開蠶豆花。

小時候每年清明前後,母親總會在牆角土裡種下幾粒絲瓜籽,春暖花開之時,它們就争先恐後地鑽出地面。

絲瓜生命力極強,一縷陽光,一瓢井水,絲瓜藤蔓就會在父親用竹竿搭成的棚子上分枝長葉,伸枝放藤。不久,葳蕤滿架,潑出了滿院的綠色世界,小院充滿了勃勃生機。

白粉牆頭紅杏花,竹槍籬下種絲瓜。

廚煙乍熟抽心菜,策火新乾卷葉茶。

草地雨長應易墾,秧田水足不須車。

白頭翁妪閑無事,對坐花陰到自斜。

現在想來,兒時的小院美得就如宋代君端的這首《春日田園雜興》詩。

《絲瓜》

宋·杜汝能

寂寥籬戶入泉聲,不見山容亦自清。

數日雨晴秋草長,絲瓜沿上瓦牆生。

寂靜的農家中傳來山泉水聲,看不見蹤迹卻非常清晰。在下了數日的雨後草長了起來,絲瓜沿着牆沿在瓦上生長。宋代杜汝能的詩句,傳神地描寫了絲瓜的性情、品質。你瞧吧,“依依五絲瓜,引蔓牆籬出”(宋·方鳳《寄柳道傳黃晉卿兩生》)。

絲瓜的條條藤蔓纏纏旋旋,牽牽繞繞,攀緣向上,一片葉子牽着另一片葉子,層層疊疊,綠陽陰翠。不久綠葉間小喇叭狀的一朵朵黃色花兒盛開了。百千朵黃燦燦的小花從每一個葉柄處開放,開得滿棚滿架,閃閃爍爍。淡淡的香味彌漫在空氣裡,讓小院變得甯谧和溫馨。

閑來無事倚窗聽雨(老我但知閑是好)2

這也應了母親那句話,“東家牆根種絲瓜,西家院裡開黃花”。絲瓜的花兒是靈巧的,總在你不經意時,含苞欲放。“苞中未見青絲縷,架上先看滿眼花”(明·吳俨《諸公以絲瓜詩韻險複賦一首》)。陽光從絲瓜棚那濃蔭縫隙裡斜射過來,絲絲縷縷的光,氤氲在碧綠的葉子和燦燦的花兒上。葉子因為陽光,更顯精神,花兒因為陽光,盡顯嬌媚。葉蔥茏,花金燦,整個小院俨然一片金黃。鳥兒蜂兒蝶兒,翩然而來:

《館内幽懷》

元·郝經

狂花野蔓滿疏籬,恨殺絲瓜結子稀。

獨立無言解蛛網,放他蝴蝶一雙飛。

小院裡飄着絲瓜花的恬淡香氣,鳥兒鳴蝶兒舞,一派詩情畫意。

“翠蔓出牆風袅袅,黃花盈架露瀼瀼。”(明·吳俨《小圃絲瓜叢生有一蒂三四莖者園丁以為怪一老仆獨以為瑞來語予予曰謂之怪者非也謂之瑞者亦非也乃賦一詩以記之》)。花落了,絲瓜長出來了。雖然你看不見它的動靜,聽不見它的聲音,它卻在頑強地成長着。昨天瓜兒僅手指大小,今天就長到一尺長短。絲瓜有的細長,有的扭彎,一條條絲瓜垂挂在架上,碧如翡翠。風來時,左右搖擺,美似小鳥依人的少女,給人一種活潑雅緻的美。

閑來無事倚窗聽雨(老我但知閑是好)3

濃蔭蔽日的瓜棚下,夏可聽蟬鳴,秋可聽蟲聲,大有蟲鳴在野,蟲鳴在心的詩意。有一種體型大、飛起來聲音特别響的飛蛾,我們叫它“呼隆鍋”,特笨。夏日傍黑時采一朵絲瓜花,高高舉起,它就會用那長長的吸管來吸食花粉。這時手指輕輕一捏就把‘“呼隆鍋”捉住了。現在想起來還覺得有趣。

“唧-唧-唧-,嘟-嘟-嘟-”,絲瓜棚上傳來一陣悅耳的蟲鳴聲。擡頭一看,這畫面像極了白石老人那大寫意畫:兩隻蟋蟀頭頂着頭在一隻絲瓜上嘶鳴。齊白石曾經在京城待過很長時間,時常想念家鄉的田園生活,正好他看到院中的絲瓜碩果累累,暗香飄蕩在整個小院,于是靈感乍現,以絲瓜為主題創作了大量的寫實作品。

閑來無事倚窗聽雨(老我但知閑是好)4

齊白石絲瓜作品常常将蜻蜓、螞蚱、蜜蜂等昆蟲連在一起,平凡細微,生動親切。白石老人借用生活中最常見的絲瓜,表達了一種生活的趣味:怡然自得、心平氣和、淡看得失的心态。絲瓜棚下靜靜地谛聽,那些不知名的蟲鳴聲像清泉般流進心田,夏日的燥熱漸漸褪去。“絲瓜生而蔓,蔓緣棚着花。棚成蔓斯衍,蔓遠實轉加。” 明代詩人顧清的這首詩,寫的就是眼前小院的這情景吧。

絲瓜是農家的常菜。它不僅翠綠鮮嫩、清香脆甜,摘下去皮後可以紅燒、清炒、還可以做湯,吃到嘴裡感到細膩而柔軟。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指出:“絲瓜,唐宋以前無聞,今南北皆有之,以為常蔬。嫩時去皮,可烹可曝,點茶充蔬”,“其花苞及嫩葉、卷須,皆可食也。”小時候餐桌上一大盤辣椒雞蛋炒絲瓜,那種清香至今難忘,絲瓜的美味溫暖了了我那饑餓的童年。難怪明代詩人黃衷在《絲瓜》詩中贊歎:

散走青蛇蔓,陰宜野鴨沙。

溪翁三百歲,幾食并頭瓜。

閑來無事倚窗聽雨(老我但知閑是好)5

《絲瓜》

明·張以甯

黃花翠蔓子累累,寫出西風雨一籬。

愁絕客懷渾怕見,老來萬縷足秋思。

絲瓜還有藥用價值。它可生津止渴、解暑除煩,具有解毒消腫、止痛止血、潤肺化痰止咳的作用。到了深秋,絲瓜枯萎,瓜裡的絲狀物硬而又有彈性,去皮剔籽留下絲絡,可用來清碗洗碟,還可用來洗面擦身,有宋代詩人趙梅隐《詠絲瓜》詩為證:

黃花褪束綠身長,百結絲包困曉霜。

虛瘦得來成一撚,剛偎人面染脂香。

南宋詩人陸遊曾也贊美說:“絲瓜滌硯磨洗,餘漬皆盡而不損硯。”

絲瓜雖算不上是一種高貴的植物,但它清甜脆嫩的口感,流暢的線條外形,還有那如蔭的藤蔓,都在人們心中留下一片美好,因而深受曆代詩人青睐。

《漫興》

宋·張镃

茆舍絲瓜弱蔓堆,漫陂鹎鴨去仍回。

開簾正恨詩情少,風卷野香迎面來。

“角豆穿籬石,絲瓜繞屋椽。”(明·蘇仲《種蔬》)。

“老我但知閒是好,絲瓜藤下枕書眠。”(明·陶益《聽裡中諧談》)。

“犬吠柴門楓葉下,一籬寒日蔓絲瓜。”(明·劉崧《和溪道中》)。

“一桁絲瓜扁豆,飄幾點、落花雨。”(近代·張克家《霜天曉角》)。

坐在絲瓜架的綠蔭下,清風悠悠,綠波蕩漾,黃花燦燦。或讀書,或品茗,或閑聊;累了,嗅一嗅淡雅的黃花,摘一根從青藤綠葉間垂下細腰纖纖的絲瓜,讀一讀吟詠絲瓜的詩句,與曆代詩人隔空對話,便令人心曠神怡,思緒飄逸,更有一種思鄉情結纏繞心間……

作者:朱少華,莒南縣人,中學高級教師。喜歡寫作。教學論文、散文随筆、剪紙等作品,散見多家報刊及網絡平台。在征文及網絡文學作品大賽中多次獲獎。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