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02年,漢和帝廢黜陰皇後不久,便急急忙忙欲冊立鄧綏為皇後,
鄧綏幾番“謙讓”,和帝不許,堅持要立她為後,
就這樣,鄧綏自進宮不過幾年的光景,便坐上了後位,
命裡有時終須有,這個女人将在日後的許多年裡,在東漢曆史上大放異彩!
太後的心思太詭詐了
漢和帝劉肇這般堅持不是沒有緣故的,
與其說鄧綏的美色令漢和帝迷戀,不如說鄧綏的品行更令劉肇沉醉,
作為一名14歲時便将窦太後家族一網打盡的皇帝,
劉肇還不至于昏了頭,我覺得他的一番話說得很客觀:皇後之尊,與朕同體,承宗廟,母天下,豈易哉!唯鄧貴人德冠後庭,乃可當之。
隻可惜,後世一些史家卻對鄧綏頗有微詞,
即使鄧綏為了東漢累到中年早逝,局限于當時儒家為尊時代裡的史家們,
又有幾人能夠跳脫時代,很客觀地去看待一名女性政治家呢?
因此,“貪權”這樣一個大帽子就被扣在了鄧綏的頭上。
其實對于當時的鄧綏來說,她也沒料到命運是這樣安排的,
就在她成為皇後的第三個年頭,猝不及防,年輕的丈夫漢和帝劉肇撂下擔子去世了,
她也不過25歲的年紀,突然就成了一名寡婦!
鄧綏要面對的不僅僅是哭作一團的後宮女眷,還有整個東漢王朝的未來,
一入宮門深似海,
鄧綏知道,從這一刻起,必須要打起十二分的精神來挑起這個重任——
因為,皇子年幼!
此前,漢和帝的十餘名皇子夭折,大多數朝臣都以為漢和帝無子,
現在和帝去世了,誰來繼承皇位?
正當大臣們為這個事情感到頭疼的時候,鄧綏平靜地宣布了一個消息:
和帝是有兒子的,且不止一個,此前一直養在民間!
原來,因為皇子總是無故夭折,漢和帝便開始疑心是不是有人暗中加害自己的子嗣,
但是無論他怎麼調查,始終沒能在幽暗的深宮中揪出“幕後黑手”,
迫使他不得不把皇子送到民間寄養.......
就這樣,八歲的劉勝,以及剛滿百天的劉隆,這兩名皇子被帶回了皇宮。
大臣們還沒從這樣震驚的消息中回過神來,
鄧綏又抛出個“重磅”決定,驚得群臣目瞪口呆,久久沒能回過神........
因為,鄧綏在這兩名皇子中,并沒有選年長的劉勝繼承皇位,而是選了嬰兒劉隆。
按“嫡長制”的慣例來說,皇位本該是由劉勝繼承的,
但鄧綏以劉勝有“痼疾”的理由,不同意立他為帝,
至于這“痼疾”是什麼毛病,史書中并沒有明确的解釋,
後世不少人通過群臣的表現(《後漢書》第三十三卷),
認為這個毛病其實并不影響劉勝當皇帝,有可能隻是外表缺陷,
而鄧綏之所以找這樣一個牽強的理由,是因為她擔心與八歲的劉勝難以培養母子情分,
權衡之下,她選擇了嬰兒皇子。
其實這隻是一種猜測,從“痼疾”這個詞本義來說,是一種難以治愈的病,
不見得是鄧綏有私心。
當然這也無法辨别了,
結果是無疑的,嬰兒劉隆被抱上了皇位,而鄧綏也成為東漢太後,臨朝稱制。
此後的鄧綏,卸掉了“恭敬賢淑”的僞裝,行為舉止越發犀利,
她從來就不是個弱女子,這才是她真實的樣子,也是她該有的樣子。
由于皇帝年幼,年少便謹遵儒家禮儀的鄧綏,再一次震驚了群臣:
太後以帝在襁褓,欲令重臣居禁内。乃诏禹舍宮中,五日一歸府;每朝見,特贊,與三公絕席。
鄧綏久居深宮,擔心前朝失控,她絲毫不介意被人非議,坦然地下了一道懿旨:
命太傅張禹留宿禁宮,五天才許回家一次。
不得不說漢和帝眼光毒辣,把江山交給了這樣有魄力的女人,
她果斷又迅速地抓住了核心問題:控制朝中重臣,穩定前朝和後宮。
畢竟,後宮不知潛伏着多少“黑手”正伺機而動,而前朝又不知有什麼樣的暗流在湧動,
雖然她臨朝稱制,但無論如何也跨越不出後宮這一身份障礙,
單憑自己又怎麼能夠把控全局?
所以,什麼不合乎禮儀之類的都不重要,在這種境況下,控場才是最要緊的事!
鄧綏遠慮的不僅僅是這一點,
她擔心小皇帝會遭到不測,緊接着她又留了一道後手,史書上是這麼記載的:
慶子祜,年十三,太後以帝幼弱,遠慮不虞,留祜與嫡母耿姬居清河邸。
鄧綏将漢和帝的兄長——上一朝的廢太子劉慶的長子,十三歲的劉祜以及其母耿姬留在了京城·,作為“皇帝備胎”。
至于她為什麼仍然不考慮劉勝,
或許是因為劉勝“痼疾”,又或許是她以“痼疾”的理由否定過劉勝,做不出打自己臉的事,
所以,她選了漢和帝的侄子作為“備選皇帝”。
這樣就完了?并沒有。
鄧綏是個走一步看三步的人,前面鋪墊得再好,都不如一件事重要:發展自己的勢力!
沒有雄厚的靠山,前期所做的一切都有成為零的可能,
為此,鄧綏又一次不顧旁人詫異的目光,
直接将自己的兄長鄧骘(zhì)越了好幾級提拔為上蔡侯、車騎将軍,掌管兵權;
令将弟弟鄧悝頂上原來鄧骘的官職——虎贲中郎将,與鄧骘上下呼應;
同時,将鄧弘、鄧阊這兩個弟弟安插在文官首領級人物中.......
本作者在看完這段史料後,
對鄧綏佩服得五體投地,覺得要麼她生錯了時代,要麼投錯了性别,
這樣高超的手腕,居然被一些人認為是她給自己家族謀利,實在是沒眼光得很,
當然,事實上,這樣安排後,鄧綏的确做到了“雙盈”。
做完這些堪稱“完美”的安排後,
鄧綏終于開始了自己事實上的女皇生涯。
嬰兒皇帝夭折了!
鄧綏還是皇後的時候,就下令取消了進貢奇珍異寶的陋習,改收紙墨,
現在成為太後臨朝稱制之後,鄧綏節儉愛民的心表現得愈發明顯:
削減宮中衣食住行各方面的用度,開源節流;
削減各郡、各封國的貢物數量;
親自到北宮,聽他們自己決定去留,遣散了部分宮人;
頒布敕令要求地方官吏如實上報災情,譴責他們求取前途虛名報喜不報憂;
親自去洛陽寺察看有無冤獄;
停止畫工三十九種.......
此外,鄧綏下令将廢後陰氏的親屬從流放地召回,歸還陰家的五百餘萬資财。
以上種種,看似不起眼,但所作所為要比多位男性君主優秀得多,
再多贊美的形容詞,都不如實際行動看得直接,
即使鄧綏獨攬大權,
比起曆史上有名的幾位女性政治家,
她既沒耗費巨資“保養自己”,也沒胡作非為給自己排遣寂寞,
除了個人風格變得淩厲了,
從某種角度上來說,她還是那個淡然的鄧綏,本心并沒有因為權力而改變太多,
她的所作所為大多都是圍繞着百姓和民生,
同時,她很注重教育,或許這是因為深受她的老師“曹大家”——也就是著名的才女班昭的影響。
班昭是《漢書》作者班固的妹妹,别号“曹大家”(班昭亡夫姓曹,"大家"是對年長女子的尊稱)
在班固因為扯進窦氏家族案件死在獄中後,班昭接替了兄長編書的工作,
她為了《漢書》也付出了不少心血。
班昭的才華不用說的,鄧綏也因慕名将她請進皇宮拜為老師,
向班昭學習經書、天文、算數等,
在班昭的影響下,鄧綏先是在宮中開辦講習,讓宮人侍從學習,
後宮時常傳來陣陣讀書聲,
後開辦一所“學校”,
讓皇族以及鄧氏家族五歲以上的男女讀書學習。
不過,啼笑皆非的是,難以理解班昭怎麼就編寫出了一本《女誡》來,
看名字就知道與“三從四德”有關聯,舉個例子:
古時,女孩子出生多月後,就讓她躺在床下,将織布用的紡錘作為玩具,并将生女之事齋告宗廟。睡在床下,以表明她的卑弱,地位低下.......
當然,這些與本文關系不大。
拉回焦點,繼續說鄧綏,
真是怕什麼來什麼,
就在鄧綏一門心思放在政務上時,意外發生了——嬰兒皇帝真的夭折了!
一件幸事還是一場不幸?
小皇帝夭折了,誰來接替皇位?
此時群臣打定了主意,太後可沒得選了,必然該由先帝僅剩的一個兒子平原王劉勝繼位了,
這回太後想借口劉勝有痼疾是沒戲了!
及殇帝崩,群臣以勝疾非痼、意鹹歸之。——《後漢書》第三十三卷
而鄧綏,心中早有了打算,
等小皇帝入殓後,鄧綏火速将兄長鄧骘和弟弟鄧悝秘密召入宮中,商議好應變之策後,
當夜,鄧骘就用青蓋車(王青蓋車,皇孫綠蓋車)将劉祜秘密接進了宮中,進行齋戒。
第二天,到了冊封皇帝的日子,
群臣都穿着吉服等着新帝,他們知道昨晚鄧骘可是用青蓋車把“劉勝”接進了皇宮,
但讓他們震驚的是,走進崇德殿的居然是清河王的兒子劉祜!
他們萬萬沒想到,鄧骘故意用“青蓋車”來迷惑視線,讓衆人誤以為坐在車裡的是已經封王的劉勝,
能想出這麼高端計策的人,不用想也知道必然是太後!
但事已至此,生米已經快煮成熟飯了,他們就是不滿,也來不及反對了,
更何況,這位聰明絕頂的太後,為了不落下話柄,
還很嚴謹地遵照流程,先将劉祜封為長安侯,随即下诏将劉祜立為和帝的後嗣,接着又撰寫了冊立皇帝的诏命.......
楞是叫大臣們一個錯都挑不出來。
都是女人的心,海底針,
面對這麼雷厲風行的太後,群臣有那麼一絲的崇拜,
但更多的卻是不滿,明明先帝還有親生兒子,
無論如何,太後怎麼能從旁支來選繼承人呢?
對于飽受傳統禮教浸染的朝臣來說,
這簡直是“胡作非為”,
同時,他們又為東漢的未來擔心,
不知道有這樣一位太後,究竟是一件幸事還是一場不幸?
劉祜正式即位,是為漢安帝,鄧太後仍舊臨朝攝政。
花開終成落 , 花落終成空
鄧綏在後宮中,畢竟不能時常召見大臣議事,
于是,宦官鄭衆和蔡倫(造紙術發明者)就成了給太後和朝臣傳遞消息的人,
這一來一往的,兩人漸漸成了“紅人”,并開始沾染朝政之事,
很快,便有大臣對此深惡痛絕,尤其是三公之一的周章,
他本來向鄧綏進谏,直言宦官不能幹政,沒想到鄧綏根本就不搭理這一茬,
周章憋了一肚子的氣,他不是傻子,
顯然這兩個宦官是太後故意推出來打壓朝臣的!
他又想到現在的皇帝都是太後強行換到旁支上的,周章越想就越覺得窩火,
于是他開始暗中聯絡官員,意圖密謀發動政變,
計劃帶人潛入宮中,廢掉鄧綏,再殺掉她的“黨羽”.......把皇位還給劉勝這個正八經的皇子。
周章想得挺美,但就是沒想過萬一走漏消息怎麼辦,
他太小看這位心思缜密的太後了,
果不其然,消息不慎走露,政變沒能發動,自己一條老命就搭進去了。
而群臣們一心想扶上皇位的劉勝,在公元113年,也就是他15歲那年去世了,無子。
身為嫡母的鄧綏,或許是出于虧欠心理,
為亡故的劉勝過繼了個兒子——劉翼,并将他留在宮中撫養。
鄧綏無意間做出的安排,沒想到讓皇帝劉祜有了想法,
他可是記得自己是怎麼坐上皇位的,
如今太後這個舉動,讓自己有“如出一轍”的感覺,
再加上自己今年都27歲了,
至今太後都沒有交還政權的意思,
為此劉祜很不安心。
不安心的不僅僅是皇帝自己,還有他的親信們,
他們深知自己的命運跟眼前這位皇帝息息相關,
如果太後廢黜了皇帝,他們還會有好日子過嗎?
就這樣,劉祜身邊的宮人仆役們,不斷在他耳邊絮叨,提醒他太後可能有這樣的打算,
時間久了,漢安帝劉祜仿佛形成了這樣的認知,
他對鄧綏充滿了怨恨。
雖說鄧綏有貪戀權力的嫌疑,但不想歸政的一個重要原因是,漢安帝資質平庸,
他難當這個大任!
鄧綏臨朝稱制後,十幾年的時間裡,沒安穩地睡過一個好覺不說,
經常要日以繼夜、廢寝忘食地處理政事,
如果她有的選擇,何必要遭受這樣的辛苦呢,
心懷天下的她,甯可勞累自己,也不想輕易将東漢和百姓的命運交到一個沒有能力的皇帝手中。
但是,鄧綏的苦心不是每個人都會理解,
反而在禮教甚嚴的古代,是大多數人都不能接受的,
他們眼裡的太後,貪戀權力所以不想歸政,他們不僅這麼想,
還有一個人這麼上書了。
郎中杜根很早之前就上書,請求鄧綏歸政皇帝,沒想到因為這個奏章,杜根差點賠上了性命!
鄧綏看到奏章,即刻便下令把杜根裝進囊中當衆打死,然後丢到野地裡去,
杜根當時被打昏了,并沒有斷氣,
但也吓得不輕,當他從野地裡醒來後,沒着急逃命,而是原地躺着裝死,裝了整整三天,
他擔心太後會派人來驗屍,三天後眼睛裡都長出蛆蟲,他這才敢爬起來逃命,
死裡逃生的杜根,跑到湖北心驚膽顫地做了酒保......
有了這樣一個前車之鑒,
誰也沒有膽量再提歸政一事。
隻是,
每個人都要經曆生、老、病、死,鄧綏也一樣,
或許是常年過度勞累的緣故,40歲的鄧綏一病不起,
她自知不久于人世,但仍然堅持乘禦辇到前殿朝會群臣,
大赦天下并發布诏告說:
朕以無德,托母天下,而薄祐不天,早離大憂。延平之際,海内無主,元元厄運,危于累卵。勤勤苦心,不敢以萬乘為樂,上欲不欺天愧先帝,下不違人負宿心,誠在濟度百姓,以安劉氏。自謂感徹天地,當蒙福祚,而喪禍内外,傷痛不絕。頃以廢病沉滞,久不得侍祠,自力上原陵,加咳逆唾血,遂至不解。存亡大分,無可奈何。公卿百官,其勉盡忠恪,以輔朝廷。
這是鄧綏對自己一生的解讀,
當然,後世有不少人指責她在執政期間,放棄守護西域,甚至為了充盈國庫賣官,
但公平點說,
東漢遭受了十年之久的天災,這種情況下,
根本無暇顧及西域。
不過,鄧綏也不夠誠實,沒坦誠說明為什麼司空陳寵之子陳忠未能晉升,
明明就是她對陳寵有怨氣,所以給他兒子穿了小鞋,而且一穿就穿了近20年。
花開終成落 , 花落終成空,
在一個萬物複蘇的春天,鄧綏最終還是離開了人世.......
鄧氏家族毀于傾刻
其實鄧綏的才能顯而易見,即使扶持娘家,又重用宦官,
但是她并不是任由這兩個勢力做大,而是時刻管束着他們的行為,
并将外戚、朝臣、宦官三方勢力平衡得很好,
隻不過她嚴重忽略了已經成年的皇帝。
漢安帝隐忍了太多年,鄧綏去世沒幾天,漢安帝便着手開始處理太後一黨,
先是逼死了蔡倫,後開始清除鄧氏家族的朝中官員,
或将他們廢為庶人,或将他們流放,
但更多的鄧家人,不願被制裁,選擇自盡身亡.......
這一切發生在鄧綏死後不到兩個月的時間,
鄧家幾乎遭受到了滅頂之災。
之所以這麼迅速,實在是自薦當“幫兇”的人不少,其中就包括前面提到的陳忠,
近20年仕途不順,這一次可算是鹹魚翻身了,
或許,當年鄧綏真不是給他穿小鞋,
那樣眼明心亮的女子,莫非早就看出這人心性不正?
但朝中不乏一些正直公正的大臣——朱寵,
實在看不下去了,他義憤填膺地上書,指責皇帝聽信小人讒言,不顧太後多年為東漢嘔心瀝血的付出,
更何況這麼多年,鄧家人沒有恃寵而驕的!
在朱寵的感染之下,越來越多的朝臣站出來為鄧太後鳴冤,
即使這位太後到死都不曾歸政,
但是誰都清楚,若不是她辛辛苦苦地付出,一日隻吃一餐,
本該在後宮享受榮華富貴,偏偏選擇扛起東漢重任,
年僅40歲就把自己活活累死了,
若沒有鄧綏,漢和帝年幼的兒子别說能不能坐穩皇位,能不能活下來都是個問題。
在群臣激憤的抗議聲中,
漢安帝到底是收手了,畢竟他已經清除了太後家族的勢力,沒必要趕盡殺絕,
于是推出幾個“替罪羊”,再隆重地為冤死的鄧家人重新安排身後事,
實在是虛僞無比!
後來的事實證明,
鄧綏不想歸政的确是因為漢安帝不配當皇帝,
四年後,漢安帝陷入内憂外患中,手忙腳亂,自身又放蕩失德,寵信宦官,
将鄧綏的心血,一手打造出的東漢興盛的局面徹底毀了個底兒朝天,
不久漢安帝也病逝了,不知道他臨死前有沒有想起為他遮風避雨的鄧太後!
遺憾的是,鄧綏的一片苦心,就這麼被辜負了。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