麒麟:是中國古代漢族神話傳說中的傳統祥獸,性情溫和,傳說能活兩千年。古人認為,麒麟出沒處,必有祥瑞。有時用來比喻才能傑出、德才兼備的人。 人都把麒麟(黃龍)與青龍、白虎、朱雀、玄武并稱五大祥獸。古人把雄性稱麒,雌性稱麟。麒麟是古代的仁獸,集龍頭、鹿角、獅眼、虎背、熊腰、蛇鱗、馬蹄、牛尾于一身,乃吉祥之寶,從古到今都是公堂上的裝飾,以振官威之用,也是權貴的象征。
麒麟送子,是漢族祈子風俗,流行于全國各地。漢族民間認為麒麟為仁義之獸,是吉祥的象征。俗傳積德人家,故求拜麒麟可生育得子。漢族民間流行的麒麟送子傳說由來已久。晉王嘉《拾遺記》中描述如下:
在孔子的故鄉曲阜,有一條阙裡街,孔子的故居就在這街上。父親孔纥與母親顔徵僅孔孟皮一個男孩,但患有足疾,不能擔當祀事。夫婦倆覺得太遺憾,就一起在尼山祈禱,盼望再有個兒子。一天夜裡,忽有一頭麒麟踱進阙裡。麒麟舉止優雅,不慌不忙地從嘴裡吐出一方帛,上面還寫着文字:“水精之子孫,衰周而素王,徵在賢明”。第二天,麒麟不見了,孔纥家傳出一陣響亮的嬰兒啼哭聲。
通行的《麒麟送子》圖,實際上是漢族民間祈麟送子風俗的寫照,方式是由不育婦女扶着載有小孩的紙紮麒麟在庭院或堂屋裡轉一圈。亦有學阙裡人樣,系彩于麟角的。還有據此傳說繪成的《麒麟吐書》圖,多用于文廟、學宮裝飾,意思為祥瑞降監、聖賢誕生。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