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英章毛筆行書偏旁部首之“反犬旁”。
今天,繼續分享行書偏旁部首:反犬旁——“犭”。
“犭”,讀作quǎn,本義同“犬”,用作偏旁,俗稱“反犬旁”。《說文解字》中:“狗之有懸蹄者也。象形。”。狗之懸蹄形是犬之範式。以“犭”作為偏旁的字大多與動物有關,如“狐”、“貓”、“狗”、“豬”、“猿”等。如圖所示:
行書中的反犬旁:
首筆撇畫斜切落筆,稍厚重,切忌纖細無力,撇身稍直,收筆不向下方撇出,而是向左上揚起,以引出下一筆畫;豎彎鈎整體較高,挺拔有力,與首撇的銜接要自然,豎身不宜過于粗重,稍帶弧度,出鈎稍大;下撇從豎畫裡面起筆,行筆指向與首撇不同,出鋒不宜過長,也可以回鋒收筆呼應右部筆畫。
楷書中的反犬旁:
楷書中的反犬旁難點在于弧彎鈎,要求法度比較嚴謹,而行書中則較為靈活,既可以出鈎也可以不出鈎,但整體筆勢不可弱。同時上半部分應與楷書時一樣,盡量寫得彎曲一些,與右部形成背離之感。
具體字例:
狄 dí
獨 dú
犯 fàn
狗 gǒu
狠 hěn
狐 hú
狡 jiǎo
狂 kuáng
猛 měng
猶 yóu
獄 yù
猿 yuán
字例打印本:
字例描紅本: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