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論語君子的八個特點

論語君子的八個特點

生活 更新时间:2024-10-05 17:33:22

論語君子的八個特點?【共讀内容】15·18 子曰:“君子義以為質,禮以行之,孫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我來為大家講解一下關于論語君子的八個特點?跟着小編一起來看一看吧!

論語君子的八個特點(論語共讀1518子曰)1

論語君子的八個特點

【共讀内容】

15·18 子曰:“君子義以為質,禮以行之,孫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

【導讀老師】

劉樂恆:武漢大學國 學院副教授

張國明:瀋陽大學人文 學院副教授

鮑鵬山:上海開放大學 教授

張煥君:山西師範大學 歷史學院教授

【共讀筆記】 (來源:論語彙)

劉樂恆:

各位師友早安!因在下等會有他事不能不處理,因此特向大家緻歉!今早未能與各位師友互動。在此請允許我先分享幾段相關的理解,望能作抛磚引玉之效,讓張國明老師分享他的高見!

在這一章中,孔子說君子所應具有的風範與取向。他在句子前說“君子”如何如何,句子末則又說一句“君子哉”,體現出孔子說話的從容、圓融,而同時又啟發人去玩味。義以為質,質是根本。義是指在做事的時候,知道什麼是合乎道理的,什麼是應該的,什麼是妥當的,并踐行之。義即是應當、應然的道理。義即是應然、當然。君子認就認個道理,應該如何、應當如何,就如何去實踐出來。這就是義以為質。沒有義以為質,就不成為君子。義以為質,比禮以行之、孫以出之、信以成之更為根本。

禮以行之,孫以出之,信以成之。行、出、成,是指對義的實踐。“之”就是“義”。義應通過自然而合理的規矩推之行之,這就是禮以行之。但禮之行有可能隻是外在的規矩,而無仁心仁德的充潤,這也是不行的。因此,禮以行之而繼之以遜以出之。“行”側重在外在的規範,“出”側重在内在的流出。信以成之,做這件事,有始則有終。始終融貫,然後此事之“義”才能得到落實,合理合宜。這當中就是“信”。信以成之的“成”字頗可玩味。

孔子之所以要通過義、禮、孫、信來說君子之道,是因為義的落實,實際上就是仁的充潤。仁是情理兼融之德。理是仁之根本,也即義以為質;而仁之推行,則又以情為始。《郭店楚簡》說:“道始于情,終者近義。”這句話頗可玩味。希望上述拙見能對發明此章的義蘊略有所助益,并請大家指正賜教為盼!

張國明:

這段話的白話是這樣的:孔子說:君子要把義作為自己的本質,用合乎禮的标準來實行它,用謙虛的語言和行為來表現它,用誠信的态度來完成它,這就是君子啊。

子曰:君子之行于天下也,無适也,無莫也,義與之比。可見義是君子修身的首要标準。

崔聖:

@張國明 老師,這好像也是君子的踐行路線?

張國明:

孔子說:繪事後素。子夏問:禮後乎?孔子說:啟我者商(子夏的字)也。說的是繪畫需要素淨的底子,君子也要先有義的本質,才能有合乎禮的一切活動。

路線圖!@崔聖之

我也覺得有個次序問題

先,次,中,後,四步!

夫子之道一以貫之!

這和上一章的義與小慧參看,相反相成!

不及義,行小慧,難矣哉!義為質,禮行之,君子哉!

你看:是不是相反相成!一以貫之嘛!

孔子說:繪事後素。子夏問:禮後乎?孔子說:啟我者商(子夏的字)也。說的也是這個理兒!

質與文相對。本章強調義為質,餘者為文!

質為本,然無文不成

質文斌斌嘛

崔聖:

@張國明 老師這幾個關系闡釋的非常好!

張國明:

[朱子集注]義者制事之本,故以為質幹。而行之必有節文,出之必以退遜,成之必在誠實,乃君子之道也。程子曰:“義以為質,如質幹然。禮行此,孫出此,信成此。此四句隻是一事,以義為本。”

崔聖:

這也是孔子仁、義、禮三位一體的思想體現。

張國明:

程朱也強調義為幹為本

@崔聖 ,如按次序:仁義為先,禮後乎

崔聖:

仁義是内在的,禮是其外在表現,内外一也。

樓一家:

身心合一,内外兼容

張國明:

仁義乎中而禮信于外@崔聖之(管理員) [強]

唐韓愈:“先須存義,義然後禮,禮然後遜,遜然後信,有次序”

我個人有個不成熟的想法:這裡的信和禮、孫不同,應是最終的果--成了

果從何來?從内外二因而來

義于内禮孫于外,誠之信之則無不成也!

崔聖:

@張國明 老師“我個人有個不成熟的想法:這裡的信和禮、孫不同,應是最終的果--成了”看來信是關鍵。

張國明:

信有誠意,不欺意。我們常說:信義著于四海

信,我不是外在的東西,也不僅是内在的品質,而應是内外融合後形成的比較穩定的素質

即:言必由衷!

信:内外合一之意

樓一家:

如果從——(訫) 古文信。言必由衷之意——之意,是否可以理解,“義于内禮孫于外”,而信,誠之信之則無不成也!言必由衷的合二為一,成果?

張國明:

義加禮孫等于信

哈哈,弄出個數學公式

@樓一家 晨讀轉播 [抱拳][抱拳]

崔聖:

這裡信,也應該含有自信的意思。

張國明:

@崔聖之 ,自信幾乎等于成功!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決嘛![強]

孫福萬:

@張國明  @崔聖 關于"義"為内為外,龐樸先生的巜儒學辯證法》有讨論。我記得基本觀點是:孔子尚未太區分,外的成份多;到了孟子,仁義連用,主要強調内的方面了。(手頭無書,待查對。)

崔茂新:

仁德道義是最根本的出發點,也是至高的價值追求,以仁德道義為着眼點,很容易讓人産生驕慢自負,所以,一個真正的君子,即使是以仁德道義為根本價值追求,也要在行事處世過程中秉持“禮以行之,遜以岀之”的笃敬謙遜之态度,才能成就外在的道義事業和内在的仁德情懷,這才能成為君子啊。

張國明:

我說的差不多了,好像今天人不多啊!

崔茂新:

@張國明 潛水者過多,面上的人就顯得少了。[微笑]

張國明:

@孫福萬 @崔茂新,你們來了太好了!

有點唱獨角戲的感覺了,你們來了就好

二位多延展!

崔茂新:

@張國明 您把此章和前一章聯系起來解讀,很有啟發性。[強][強]

張弛弘弢:

15.17章講了”義”的重要性,本章講”義”如何操作,如何付諸實踐。

兩章的“義”字有關聯,但內涵有區別。上章指道義,本章指仁義,且三個”之”都指代的是“仁義”。

本章君子一詞,指君子人格。夫子在《論語》中推崇的人格範式好多,如聖人、賢人等,而“君子”一詞出現了107次,可謂重要。

君子,隻有將“義”這一本質發揚出來才是最好得文飾。 所謂“文質彬彬”是也。

如何實踐“義”呢,三個方法,次第行之 ——

1、禮以行之, 用禮樂的要求來推行;

2、孫以出之,用謙遜的態度來表達;

3、信以成之,用誠信的做法來實踐。

張國明:

@崔茂新 ,謝謝您的鼓勵[抱拳][抱拳]

張弛弘弢:

@張國明  張老師 不孤單 我一直在看 隻是沒有發言[偷笑]

張國明:

@張弛弘弢 ,多發高見!

崔聖:

@張弛弘弢 高見[強][強]

張弛弘弢:

再來一段兒?

張國明:

@孫福萬,就是說我們今天常說的仁人義士主要受孟子的影響吧。

張弛弘弢:

15.18章

君子人格養成四要素——義、禮、遜、信。

起心動念(義)當根,

操作執行(禮)為本。

諸言無惡(遜)宜先,

成事皆由(信)來擔。

張國明:

@張弛弘弢  ,這七言文是您自編之作吧!

張弛弘弢:

夫子之“義” 孟子彰之

張國明:

夫子之“義” 孟子彰之@張弛弘弢 (北京) [強][強]

崔茂新:

我以為本章更象是行君子之道的精神準則,至于君子人格的要素,仁、智、勇三達徳是也。

張國明:

我以為本章更象是行君子之道的精神準則,至于君子人格的要素,仁、智、勇三達徳是也。@崔茂新(北京) 您的這個觀點有讨論商榷的空間。

張弛弘弢:

@張國明  是啊 水平太窪 老師見笑

嗯 三達德是有明確的文字的 加以區分 更精到

孫福萬:

@崔茂新 @張國明 @崔聖之 @張弛弘弢  有個觀點和諸位分享:儒學固然是切身之學,人倫日用是第一緊要之事,但儒學的諸多概念,亦有仔細爬梳之必要,在這方面,我願意推薦龐樸先生的《儒學辯證法》一文,寫得真好,可以反複讀之。

@張弛弘弢  呵呵,張兄每早寫一讀後感,又如此謙虛,當得此名~[調皮]

陳建平:

今天這篇各位老師的見解都很棒,有共同有有互補,把這道早餐的味道提煉的多滋彩![玫瑰][玫瑰][玫瑰]

張弛弘弢:

@孫福萬  謝謝孫老師共享《儒學辯證法》 “爬梳”一詞深記之 [握手]

崔聖:

@孫福萬 老師,《儒學辯證法》一定學習之!

張國明:

@孫福萬 ,有《儒學辯證法》的電子版嗎?

崔茂新:

“道之以徳,齊之以禮”,“以禮讓為國”,“善人為邦百年,可以勝殘去殺”,“近者悅,遠者來”,“講信修睦,選賢與能”,在這些文字裡,大緻可以看出孔子的政治理想。

甯靜緻遠:

不信其有,不說其無。學自己的

庭審,學習了

就辯論雙方,用庭審庭判之法,就已勝出。

東方未白:

看得激動人心!一直對這個問題跟關注,近代以來有幾次大讨論,這麼一看問題就明晰多了,崔老師的闡述很有說服力,關鍵是問題理的清楚!

崔茂新:

@王德岩 謝謝擡愛。[抱拳][抱拳][抱拳]

這個問題需要一次全面深入的探讨,以求在一個相當長時期内不再糾纏這樁公案,而全力解讀和領悟論語本身。

百萬莊:

對于張老師的“義加禮孫等于信”這個公式,感覺不太貼切。有子曰:“信近于義,言可複也。”請教張老師@張國明

張國明:

信近于義,言可複也。正說明信須以義為必要條件為基本前提啊!@毛增餘(北京)

百萬莊:

行之、出之、成之,是圍繞“義以為質”的吧?

馬震宇:

行之有效

說之有度

張國明:

@毛增餘 ,我也是自己揣度的,可以讨論歡迎讨論。也許真理在您那裡!也許在我這兒,也許在他處!

鄒峻:

@張國明

萬變不離其中,曰信,近于義[微笑]

百萬莊:

@張國明  [玫瑰][玫瑰]

鄒峻:

正字表個體奉上以實利,簡字抽象表道心。義是最成功簡化漢字之一,有心扶陰陽而上之傳統文化之美意,世之大宜者也。[微笑]

張國明:

我覺得講誠信者必先有義質,信士是義士的外化!

但謙遜有禮的人未必是義士!有些小人在謙禮方面做得更好!

馬震宇:

失道而後德,失德而後仁,失仁而後義,失義而後禮。

如何理解這句話。

張國明:

正字表個體奉上以實利,簡字抽象表道心。義是最成功簡化漢字之一,有心扶陰陽而上之傳統文化之美意,世之大宜者也。[微笑]@鄒峻(北京) 沒太懂,能否請鄒師再說些,貪心了![呲牙][抱拳]

鄒峻:

承道有統緒,千人士子心[微笑]

祟聖先仁德,尚義心性情[微笑]

馬震宇:

借用一句話“夫禮者,忠信之薄而亂之首”,而扯為“夫信者,仁義之薄而亂之首”。[偷笑]

鄒峻:

質道以陰陽,萬物歸理一[微笑]

理殊凡俗衆,取信喻乎義[微笑]

論本吊聖書,義學孟至明[微笑]

馬震宇:

凡俗接地氣

聖需高山仰止

可觀不可及

甯靜緻遠:

@馬震宇 及?觀?

張弛弘弢:

說個容易被拍磚的話題 崔師聊的少正卯

爬梳夫子誅卯——

1、誅卯一事的文獻記載源于《孔子家語·始誅第二》 《荀子·宥坐》

2、《家語》誅卯說被《史記》《論衡》等文獻採信。

……時光到了南宋……

3、朱熹開始質疑此事,崔述等人支持。

4、錢穆先生承朱、崔說。

5、著《魯國史》的郭克煜先生認為確有此事。

6、郭克煜觀點被《孔子家語通解》的主編楊朝明等採信。

7、曲阜師大教授、論語匯首任群主崔有正先生持懷疑態度。

崔茂新:

《孔子家語》一書的成書時間不好确定,“孔子誅卯”說的始作俑者應當是荀況。

張弛弘弢:

分析一下——

甲方: 確有此事

乙方: 質疑否認

甲方之利 —— 有《孔子家語》 司馬遷 《魯國史》支撐。

甲方不利 —— 缺一大腕兒左丘明,《左轉》不載此事是硬傷。

乙方之利 —— 朱子首疑,力度很大。“元典不載”,一大證據。

乙方不利 —— 漢儒不疑,直至南宋始有此說,鏈條缺整。欲證此事為杜撰,必得先證明《孔子家語·始誅第二》是偽作。 太難!

這個梳理很粗糙,概要概要而已。

崔老師 我考慮一個啥問題呢?荀子說這話,是不是空穴來風,這個穴,這個風的源頭在哪裡? 200年,時間不短啊。

崔茂新:

甲方最大的不利就在這裡。

張弛弘弢:

孔、孟、荀被後世稱為儒家三聖,現在北師大主樓一層大廳就有三人雕塑。(隻是時常因場地需要被搬挪至墻角。) 但這“三聖”的封號常不被一些大家認同。(每每路過,我也是常仰望,後有些失落落。)

為何? 因為有荀子,法家是從荀子開出去的,後世很多學者是視其為儒家叛徒的。

既然是叛徒(暫定) 為了政治主張能取信於人,杜撰一個200年前夫子誅卯之事也順理。

崔茂新:

我不能負責給荀況找風源,隻要他不能提供有效的風源,他的“孔子誅卯”說就不足為信。

張弛弘弢:

我想啊,直接把荀子排除算了。

接下來,是這個《孔子家語》不好整。

崔茂新:

《論語》中記載了多少魯衛聞人啊,為什麼獨獨不見少正卯的蹤影?

張國明:

@馬震宇 讓人“信”的話與道德與仁與義關系不太大,貌似“小人”呀“騙子”呀說的話更容易讓人信;反倒有“義”的話不太容易讓人接受。您說的這個恰恰說明小人不誠信,僞信。更能反證“信”的珍貴!

張弛弘弢:

崔師,您看,《家語》上記載的是活靈活現啊。誅卯還引起了子貢的不滿。

張國明:

@馬震宇 借用一句話“夫禮者,忠信之薄而亂之首”,而扯為“夫信者,仁義之薄而亂之首”。[偷笑]您這是老子的話,道家與儒家不是一個體系

張弛弘弢:

卯的卒年還正好還是夫子相魯國那一年

反對意見是這樣說的, 論語中沒有記載的事,就都沒有? 還有一說,《論語》是《家語》的剪輯。

馬震宇:

觀體系 、行時體系需要互相借鑒;另,所謂體系不是隔膜。

道 Vs. 道家

崔茂新:

與《荀子》文字基本相同。孔子既誅少正卯,最大的問題是………

季康子問政于孔子,曰:“如殺無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對曰:“子為政,焉用殺?………”

馬震宇:

”人能弘道,非道弘人“ ; 夫子為道,老子亦為”道“,非道家。

張弛弘弢:

嗯 原來崔師解讀這段,我也關注了,還點了讚。

崔茂新:

這樣的話,那個殺少正卯的孔子,怎麼能說得出口?面對這樣的口是心非之人,孔門弟子為什麼還對夫子那樣敬仰?

張弛弘弢:

@馬震宇 倆“道”一樣啊?!

崔茂新:

少正卯充其量也就是一個“無道之人”罷了,您孔子怎麼就把他殺了呢?而且殺得那樣迫不及待。

張弛弘弢:

還有一奇葩說 說夫子 少正卯都辦學 搶生源頭 除了顏回 其他學生都去卯處旁聽過[呲牙] 仇殺? (寫個說法就是一笑話兒而已)

最後,您一同事是這樣總結的。咱就不說名字了。

崔茂新:

我實在替孔子感到莫大的悲哀,這個民族多少以俗眼觀聖的不長進的敗類啊。我甚至認為,這樣民族,不配有更好的命運,直到有一天自己作死。作死,作死,不作不會死。

馬震宇:

俗眼觀聖是一個現實。是“俗”的自己自發變得不俗,還是用什麼方式。

張弛弘弢:

@崔茂新   哎! no zuo no die why you try

崔師,我明白您意思了。

(本文來源【論語彙】,轉載或引用請聯系微信服務号: xhxwhxd)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