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東莞時間網-i東莞
11月28日,東莞社工羅睿傑組織社區老年人樂隊排練
35.47萬群衆搬出大山,新建集中安置區達23個,大型跨縣安置區拔地而起……脫貧攻堅号角響起後的短短幾年,東莞協助昭通完成了脫貧攻堅工作中數十萬人大遷徙的壯舉。對于數十萬搬遷群衆而言,搬遷不容易,從土地上解綁後,實現從農民到市民的一步跨越,更不容易。
随着搬遷群衆在新社區的落戶,如何讓他們“搬得下,穩得住,有發展”刻不容緩。這也是東莞和昭通兩地政府,乃至全國脫貧攻堅工作中,必須要做好的“後半篇”答卷。如何破題?莞昭攜手探索的社會工作服務協作體系有樣本意義。
小小社工隊
激發搬遷群衆大能量
11月28日下午2點30分,昭通市魯甸縣卯家灣易地搬遷安置點景新社區居委會裡,東莞社工羅睿傑、吳顯連和5名魯甸當地社工忙得不可開交。安全教育課、老年樂隊排練、社區少年籃球隊成立儀式等一系列活動馬上就要開始了。
“阿連,你負責安全教育課,小芳你負責老年樂隊排練場地的安排和服務,剩下的人和我去給籃球隊發放服裝、頒發隊旗。”作為景新社區社會工作服務項目的總負責人,羅睿傑有條不紊地為社工團隊成員分工、布置任務,很快,籃球場、排練室、培訓課堂裡各個活動熱火朝天地運轉了起來。
■東莞社工羅睿傑訓練社區籃球隊的小球員
晚上6點,各項活動都順利完成了,但羅睿傑和吳顯連的工作卻還沒幹完。再過一個星期,他們将結束為期一年的幫扶任務返回東莞,他們必須在離開前做好社區重點服務對象的歸總梳理、撰寫幫扶項目結束後的總結和建議報告。
回顧一年來的服務幫扶,羅睿傑和吳顯連自豪感、成就感溢于言表:協助社區建成穩定的文明生活服務體系,與從5個縣城搬遷而來的8000多名互不相識群衆,通過社工組織的活動平台,逐漸融合轉變,開始适應城市社區生活給他們帶來的諸多積極變化。其中,能為社區90%以上勞動力實現穩定就業提供一定助力,更讓羅睿傑和吳顯連感覺到了成就感。
今年3月,貧困戶楊明(化名),告别了深山,帶着母親、妻子和三歲的兒子搬進了景新社區,但是由于母親行動不便、妻子患病在身,加之兒子需要照顧,楊明一直不敢外出務工。
“在老家,每天花少量時間打理好家中田地後,便可回到家中照顧一家老小。搬過來後,沒田種了,我想到附近的扶貧車間務工,但放心不下他們。”楊明直言,正因如此,剛搬到景新社區沒多久,他就有了搬回老家的念頭,考慮到兒子未來的教育環境,楊明暫時壓制住了心中的想法。但是,随着時間的推移和生計的壓力,搬到社區6個月後,楊明有點“熬”不住了。
“走訪到他家了解情況後,我們立即将其納入重點服務家庭,在征得楊明同意的前提下,在其家中安裝了監控視頻,并專門安排社工落實每日楊明外出工作期間的走訪服務。”羅睿傑說。社工服務的介入,解決了楊明去扶貧車間務工的後顧之憂,現在每逢社區活動,楊明都會興高采烈地帶着兒子參加,他還希望過兩年社區能将兒子招到少年籃球隊,培養兒子的興趣愛好。
景新社區居委會工作站副主任馬茹告訴記者,像楊明這樣的搬遷戶并不是個案,僅景新社區類似楊明這樣的重點服務家庭就有10多家。剛開始時,她怎麼也想不到這些讓居委會幹部頭痛的問題,小小的7人社工團隊就将問題迎刃而解,讓社區群衆信得過、離不開,有效地激發了社區群衆追求美好生活的動力和信心。
東莞社工“傳幫帶”
昭通社工服務體系具雛形
實際上,景新社區僅是莞昭兩地攜手探索的社會工作服務協作體系中的一個縮影。
今年以來,針對易地搬遷安置區的“後半篇”文章,廣東省第五扶貧協作工作組和東莞市民政局積極探索,發揮社會工作力量在扶貧協作中的協同作用,推動服務扶貧、人才扶貧。
為此,東莞市民政局結合實際走訪調研情況,積極謀劃、穩步推進,在開展東莞市幫扶昭通魯甸卯家灣易地搬遷社會工作服務項目、東莞市民政局對口幫扶茶園村十件實事之社會工作駐點服務項目的基礎上,會同市經協辦,在5月20日印發了《關于攜手奔小康鎮街幫扶昭通市社會工作服務工作方案》(以下簡稱《方案》),統籌莞城街道、樟木頭鎮等22個鎮街安排社會工作力量,在對口縣區的大型安置點開展社會工作扶貧協作工作。
《方案》印發後,在東莞市委、市政府的指導下,東莞市民政局迅速成立對外扶貧協作工作領導小組,專門召開東莞·昭通社會工作服務幫扶工作會議,對社會工作服務幫扶昭通進行部署安排。東莞市民政局及22個鎮街迅速行動,盡銳出戰,共組織40名平均從業時間高達8年的東莞督導級社工駐昭幫扶,其中還包括不少省黨代表等“又紅又專”的社工人才,也不乏在2014年參與了抗擊魯甸803地震救災期間幫扶的社工。
與此同時,為實實在在地落實《方案》精神,東莞市民政局、各鎮街主要領導,在項目啟動後還嚴格落實“一把手”實地跟進督導機制,确保社會工作服務項目實實在在地在對口幫扶縣(區)落地見效。
東莞社工進駐易地搬遷安置點的各個社區後,重點聚焦當地社工人才培養和社工服務體系的構建,注重培育昭通人才資源内生動力與發展能力。針對當地社工發展的諸多症結,東莞社工積極配合當地抓好當地人才的團隊建設和專業能力建設,督導緩解了昭通市社會工作“三無三缺”的問題。如按照“1幫4”的結構形式,由東莞督導級社工“傳幫帶”當地社工、有志從事社工的青年,通過開展多輪次的輔導授課,幫助昭通民政部門将2020年全市報考國家社工師的人員數量提高了4倍;又如依托東莞社工機構向民政部申報,取得中央财政59萬餘元支持的昭通社工專項幫扶資金等,為當地社工隊伍建設打開了局面、播下了種子。
東莞社工在各個安置點内新型社區所體現出的積極作用,讓昭通各級政府看到了成效。在東莞挂職扶貧幹部的積極推動下,昭通市進一步加大了構建社工服務體系的力度。
以魯甸縣為例,在魯甸縣委常委、東莞挂職幹部鐘雅哲的推動下,魯甸縣借力東莞市、鎮兩個社工服務項目以及3個機構的督導援助,在今年11月成功孵化了第一家康園工療站——莞甸同心社會工作服務中心,由東莞社工“傳幫帶”培養的當地社工程勇擔任法定代表人。該機構将承接卯家灣安置區的康園中心項目,為區内殘疾人提供心理輔導、康複訓練和融入就業等服務,同時解綁這些群衆家庭中的勞動力,并以此為抓手建立安置群衆的社會支持網絡。
數據顯示,截至東莞社工三大幫扶項目結項,社會工作服務覆蓋了昭通市16個社區,培訓99場次,“傳幫帶”近200名當地社工(含民政幹部、社工學生、社工),開展社區大型活動134場次,走訪安置群衆2142戶,累計直接受益人數9019人,間接受益人數17190人,協助昭通機構成功申報中央财政項目1個。2020年,昭通市當地社會工作服務機構登記數達到了曆史新高,社工服務體系初具雛形。
協作雙赢
助力決戰決勝脫貧攻堅
作為一名有10多年工作經驗的資深社工,很快就要離開昭通的羅睿傑心中不舍,并對社工幫扶工作産生了很多思考。
“昭通如今的社工服務體系,就像一個剛學會走路的孩子,而當地衆多大型安置點的大量服務需求,對于這個‘孩子’而言擔子過于沉重。”羅睿傑說,東莞社工今年的對口幫扶項目結項了,效果明顯,也為當地社工服務體系注入了規範化的科學發展動力。但是,就目前昭通當地社工服務體系的發展程度和各個安置點的實際需求而言,一年的幫扶并不夠,仍然需要東莞社工“扶”着走一段。
自從東莞對口幫扶昭通後,東莞市委黨校教授孫霄漢一直高度關注昭通對口幫扶工作。孫霄漢說,受益于早期與香港社會服務機構的交流學習,東莞社會服務工作目前可以說已經走在了全國前列,高水平的社工服務體系也為東莞海納百川,吸引五湖四海的人才紮根融入東莞發揮了重要作用。
孫霄漢認為,中央對地方政府脫貧攻堅工作有多方面要求,就易地搬遷安置工作而言,完成搬遷僅是“前半程”,讓搬遷群衆從心底認可政策,從精神層面感受到搬遷後帶來的積極變化,樹立起在城市生活的信心更加重要。
“昭通數十萬群衆遷徙安置後,要說心裡沒有顧慮,絕對是假話。東莞社工的幫扶案例就很好地證明了這一點,搬遷群衆在新環境中,如果心靜不下來,産生失落感,融合不好,很有可能會産生一些社會問題,這與國家脫貧攻堅的大戰略是不相符的。”孫霄漢說,東莞社會工作服務經驗恰巧就非常契合這些易地搬遷社區的融合治理需求,但東莞的社工力量也不可能永遠紮在昭通,助力當地構建科學、規範的社會工作服務體系方是長久之道。
“除此之外,東莞也是外來人口比重很大的城市,大量外來人口的遷入,與昭通的易地搬遷安置具有共性。東莞社工在昭通的幫扶過程中,這種社會工作服務經驗,對于東莞建設‘灣區都市、品質東莞’同樣能發揮重要作用,最關鍵的是,在昭通開展社工幫扶項目成本并不高。”孫霄漢說,不論是從國家大戰略層面,還是東莞、昭通的實際需求來看,社會工作服務的繼續深入協作幫扶,既是雙赢之舉,更是必要之舉。
文字/王子玺
攝影/鄭琳東
視頻/無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