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山,它不高。甚至都不算是山東境内高度第一的山。
卻有人說,登泰山而小天下。
雖說仁者樂山,可為什麼明明一座一千多米的山,會讓曆代帝王頂禮朝拜?
“造化鐘神秀,陰陽割昏曉”的吟唱,将泰山的精氣神展露于文字,引後人千古一拜隻為照面觀摩。
我國曆代曾有72個皇帝到泰山封禅,泰山之巅還供奉着民間傳說中天地萬物的主宰——玉皇大帝。泰山也是皇帝設壇祭天的場所,隆重又肅穆。
這些,都奠定了泰山是五嶽之首的地位。然而,泰山這座明明并不十分高大的山,能被大衆一緻認可為“五嶽之首”,不會僅僅局限于這一個原因。
說到這裡,我們要來說一說民間各種神奇的傳說,關于泰山為何被封為五嶽之首,民間有許許多多的故事。
古人有言“上有西安,下有泰安”,百科上對鬼都的解釋,除卻重慶的豐都鬼城,還有泰安這一座城。有學者曾對此進行考證,發現泰山神主管生與死的神權曆史,可上溯至先秦時期。
相傳,泰安是古時候“魂歸蒿裡”的蒿裡地府所在地。
什麼是魂歸蒿裡?意思就是人去世後都會回到蒿裡山。蒿裡即指地府。跟古人稱泰山為”鬼都“的概念又是不謀而合。
傳說裡有魂歸蒿裡一詞,現實中有蒿裡山這麼一座山。泰安城的蒿裡山在現泰山火車站旁邊,終年碧綠,這在北方冬夏山峰棱角分明的貌相裡來說,是很玄乎的。
去過北方或者在北方生活過的朋友應該知道,一到了秋冬,北方的山都大咧咧地秃了,所謂繁華凋盡,也不過是這一股子蒼涼感。
然而位于泰安市的這一座蒿裡山,即使是在蒼涼寂寥的冬日,即使是泰山已經看上去光秃秃的樹上葉子掉落大半,它的山峰依然是碧綠一片。
蒿裡山不高,幾百米頂天,終年碧綠好似有什麼肥沃的在滋養這片土地。
有地府自然有天堂。傳說有三界,泰安城分三界,火車站往下為地府(蒿裡山所在地),火車站到紅門貫通嶽廟這一帶為人界(泰安城内還有一條護城河叫奈河),紅門往上即是大家都爬過的南天門,此處為天界。
更巧合的是,南天門不好爬,南天門往前是泰山整個爬山過程中最陡峭的一段:十八盤。
泰山十八盤
十八盤的石階傾角達80度,不到一公裡的長度内要爬升400米,十分艱險。泰山主峰之巅的玉皇頂更是因峰頂的玉皇殿而得名。
玉皇頂上玉皇殿
這裡供奉着民間傳說中天地萬物的主宰,因此此處當然被稱為天門神界。
一切傳說,都在現實裡得到一一映證。
因為這座小城聚齊了天地人三界,鼎力于東方,泰山神祇鎮壓着蒿裡山鬼府衆生,諸此種種,似乎都是因緣。
泰山上的建築
盤古開天地還有一個更古老的傳說,傳說盤古開天地,他的腳化作了西嶽華山,左臂化作南嶽衡山,右臂化作北嶽恒山,腹部化作了中嶽嵩山,頭顱則化作了東嶽泰山。
頭可是最重要的一個身體部位。因此,泰山自古以來就被認為是“配天作鎮”的,東嶽廟裡的東嶽大帝手裡所執的就是作鎮之圭。
“泰山之鎮與其它山嶽不同,它威力無比,鎮的是乾坤,因此有“泰山安則天下安”之說。”而泰山又是五嶽之中唯一一座立于東面的大山,因此人們更加尊崇。
泰山石敢當泰山的神奇,還體現在它的石頭上。
泰山石據說能夠辟邪鎮宅,我之前在雲南偏僻的鄉村騎行的時候,路過一處地方,上面居然赫然寫着“泰山石”。想必對這泰山石的認可,早已經不分東南西北了。
傳說中泰山有一位石敢當,這位石敢當是住在泰山腳下村子裡的一位青年,愛替人打抱不平,且非常勇敢,石敢當降妖的故事在民間尤為流行。剛開始隻是在泰山,後來石敢當的名聲亮了,就去東北也行俠仗義。
可是石敢當想:我趕它一回,它就逃到别處,全國這麼大,我怎麼跑得過來呢?對,泰山有很多石頭,我請石匠在石頭上刻上我的家鄉和名字——泰山石敢當,誰家鬧妖風,就把這石頭放在誰家的門外,妖怪就不敢進去了。
據說天下鬼神遠遠聽了石敢當的名聲都會哆嗦,更不敢犯事。所以,現在泰山石被應用到了更多的場景。也是由于其傳說的功效。試想泰山的一塊石頭都有這麼魔幻的故事,更何況是這一座“萬山之祖”呢。
現在我們形容一個人沉穩大方,常常用“穩如泰山”一詞。“泰山安則天下安”更是寄托了對平安祥和的向往。
看到這裡,想必你應該知道了為何一座不高不大的泰山,會是五嶽至尊了吧?
那麼,你跟泰山有沒有什麼故事呢?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