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實不同類型的退休人員養老金差距還是蠻大的,比如說機關事業單位退休人員比企業退休人員養老金高,國有企業比普通企業退休人員養老金高。為什麼會産生這樣的情況?原因我們可以看一下養老金計算公式。
養老金計算公式包括哪幾部分?退休人員領取的養老金待遇,主要包括基礎養老金和個人賬戶養老金兩部分構成,相應的養老金計算公式是全國統一的。
(1)基礎養老金=退休時上年度當地的社會平均工資×(1 本人平均繳費指數)÷2×繳費年限×1%。
(2)個人賬戶養老金=退休時個人賬戶的餘額÷退休年齡确定的計發月數。 計發月數50歲是195個月,55歲是170個月,60歲是139個月。
通過養老金計算公式可以得知,養老金高低主要與這些因素有關:
第一,退休上年度社會平均工資。各地标準并不相同。因此,越發達的地區社平工資越高,養老金水平也會越高。
第二,平均繳費指數。平均繳費指數相當于平均繳費檔次,如果我們始終按照60%基數繳費,退休待遇肯定是最低的。
第三,繳費年限。繳費年限越長,退休待遇越高。
第四,養老金個人賬戶餘額。實際上是按照繳費基數的8%劃入個人賬戶的,也就是說直接跟繳費基數相關。
第五,退休年齡。退休年齡越晚,計發月數越少,個人賬戶養老金就會越高。
其實,普通企業職工主要吃虧在于繳費基數和繳費年限問題。多數普通企業都是按照最低基數給職工繳納社保的,這樣企業用工成本低,扣減職工的工資也少。雖然是違法行為,但是真正較真的職工并不多。很多普通職工尤其是靈活就業人員,都是按照60%基數繳費,15年領取養老金的,這樣退休時計算出來的養老金隻有800~1000元,水平當然低。
但是大型國有企業,一般繳費基數高。而且當年實行養老金制度的時,他們都已經參加工作了,很多退休職工工齡長達40年以上。對于建立養老保險制度以前的連續工齡,按照國家規定是可以視同繳費的,視同繳費年限期間的養老保險待遇,由于沒有個人賬戶養老金待遇,會額外計算過渡性養老金。也就是說,視同繳費年限期間的養老金待遇=基礎養老金+過渡性養老金。
機關事業單位職工,建立養老保險制度的時間更晚一些,是2014年10月統一建立的。過渡性養老金計算時間更長。
各省市的過渡性養老金并不相同。一般都是與社會平均工資相挂鈎,如果平均繳費指數是1,一般一年這樣的年限可以領取1%~1.4%退休上年度社會平均工資的過渡性養老金。企業退休人員一般沒有視同繳費指數,隻是跟後期的實際繳費指數相挂鈎;機關事業單位都是有視同繳費指數的,畢竟級别擺在那裡。
需要說的是,養老保險制度是90年代以後随着國家經濟社會發展逐漸完善起來的,對于之前養老待遇确實有一定的過渡。随着時間的推移,有關過渡的人員會逐漸減少,最終完成過渡。
相對而言,養老保險制度是建立在“效率優先,兼顧公平”的基礎上建立起來,并沒有實現絕對的公平。相信随着我國社會的不斷進步和發展,國家會不斷完善養老保險制度,養老保險制度的公平性會越來越高的。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