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知識

 > 不同年齡段的稱謂有哪些

不同年齡段的稱謂有哪些

知識 更新时间:2025-02-07 18:41:55

人初生叫嬰兒不滿周歲稱襁褓.兩三歲時稱孩提,總角是幼年的泛稱,幼學,指10歲的兒童,弱冠指20歲,而立之年指30歲,不惑之年是指40歲,天命指50歲,耳順、花甲之年指60歲,古稀指70歲,80歲稱杖朝之年,耄耋指八九十歲,白壽指99歲,期頤指百歲之人。

中國古代對不同年齡的人有着不同的稱謂,現詳細介紹如下

人初生叫嬰兒,不滿周歲稱襁褓.兩三歲時稱孩提。

童龀,往往是指人的兒童少年時期。女孩7歲稱始龀、髫年;男孩8歲稱始龀、龆年。這是因為根據生理狀況,男孩8歲、女孩7歲開始換牙,脫去乳齒,長出恒牙.這時叫猶,因此有龆年或髫年之說。

總角是幼年的泛稱。古代幼童把垂發紮成兩結于頭頂,把頭發紮成髻,形狀如角,因此代指人的幼童階段,借指幼年。所謂的總角之交.就指幼年就相識的好朋友。

垂髫之年,泛指兒童。因為古代小孩頭發下垂,由此引申指未成年的人。黃口,指10歲以下的兒童。

幼學,指10歲的兒童。女孩12歲稱金钗之年。女孩13歲稱顯蔻年華。舞勺之年指青少年13~丨巧歲==

及笄即指女子年滿15歲。笄,原指古代束發用的簪子。古時女子一般到15歲以後就把頭發盤起來,并用簪子绾住,表示已經成年

志學是指15歲。女孩丨6歲稱碧玉年華。20歲稱桃李年華。24歲稱花信年華。

舞象之年指青少年丨5-20歲。

弱冠指20歲。語出《禮記•曲禮上》 二十曰弱冠。也有加冠一說,是因古時男子20歲行加冠禮.表示已成年。

男子20歲行加冠禮.表示已成年。《論語》中子曰 吾十有五而志于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

而立之年指30歲,多指男子30歲,其中立是立身、立志之意。

不惑之年是指40歲。不惑,是不迷惑、不疑惑之意3

天命指50歲,也稱知非之年。

耳順、花甲之年指60歲。花甲 我國古代用幹支記時間。所謂幹支,是天幹地支的簡稱,天幹有十,地支十二,十天幹和十二地支按照順序搭配成六十個單位,通常就叫作六十花甲子,也稱花甲。

古稀指70歲。語出杜甫《曲江二首》 酒債尋常行處有,人生七十古來稀。

80歲稱杖朝之年,也稱傘壽。因傘字的草體形似八十,故稱傘壽。

耄耋指八九十歲。語出《禮記•_禮》 八十九十曰耄。人們根據這解釋,把耄*"兩字連用代稱八九十歲。90歲稱為上壽.

白壽指99歲,百少一為九十九,故借指99歲。

期頤指百歲之人。據朱熹講,期是"周匝之義,即轉過一圈了;頤,是謂當養而已,即生活起居由人養護。期頤是人壽至百歲的特稱。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知識资讯推荐

热门知識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