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
原詩:
《詩經·國風·召南·釆蘋》
于以采蘋?南澗之濱。
于以采藻?于彼行潦。
于以盛之?維筐及筥。
于以湘之?維锜及釜。
于以奠之?宗室牖下。
誰其屍之?有齊季女。
蘋
注釋:(小編自作,注釋是查閱《古代漢語詞典》,結合小編理解而來)
(1)蘋(pín):又叫田字草,四葉菜,蘋科,生于淺水的多年生蕨類植物。可以食用。
(2)南澗:指南山下的溪水。
(3)濱:指水邊。
(4)藻:水生植物。杉葉藻科,為多年生水生草本植物。按《禮記·昏義》言女子教成之祭,曰“牲用魚,芼之以蘋藻”。
水藻
(5)行潦(háng lǎo):行,“衍”字的通假字,溝中積水。潦,路上的流水、積水。
(6)筥(jǔ):圓形的筐。方稱筐,圓稱筥。筐、筥都是用竹篾編制的盛器。
竹編筐簍
(7)湘:烹煮的意思。
(8)錡(qí):有三隻足的鍋。
(9)釜:無足鍋。
錡
(10)奠:放置祭品。
(11)宗室:宗廟、祠堂。毛傳:“大宗之廟也。”大宗,即大夫之始祖。周代諸侯及大夫之傳世亦為嫡長繼承制。嫡子以外,皆為别子。别子始為大夫,繼承别子之嫡子,世為大夫,則立廟以祀之,是為宗室。
(12)牖(yǒu):天窗,窗戶。牖下,鄭箋雲“戶牖間之前”,錢澄之日:“古人廟堂南向,室在其北,戶東牖 西,皆南 面,去牖近,故曰‘牖下’。所以不于室中者,凡昏事為女行禮,皆設幾筵于戶外,取外成之義,故教 成之祭亦于戶 外設奠也。”
(13)屍:主持。古人祭祀用人充當神,稱屍。詩中理解為學習更加恰當。
(14)有:語首助詞,無義。
(15)齊(zhāi):美好而恭敬,“齋”的假借字。
(16)季:少、小。
蘋
小編自作譯文:
哪裡去采的浮萍?南山的溪水邊。
哪裡采的水藻?就在積水淺流處。
用什麼東西盛放?就用籮和筐盛放。
用什麼東西煮蘋藻?就用鼎和鍋煮。
哪裡安置祭祀用品?宗廟那裡的窗戶底下。
由誰來學習并主持祭祀禮儀?恭敬又虔誠的女子。
山澗溪流
詩旨辨析:
對于這首詩的詩旨,在《左傳·隐公三年》就将其與《采蘩》、《行葦》、《泂酌》同視為“昭忠信”之作,原文如下:”武公、莊公為平王卿士。王貳于虢,鄭伯怨王,王曰:“無之。”故周、鄭交質。王子狐為質于鄭,鄭公子忽為質于周。王崩,周人将畀虢公政。四月,鄭祭足帥師取溫之麥。秋,又取成周之禾。周、鄭交惡。君子曰:“信不由中,質無益也。明恕而行,要之以禮,雖無有質,誰能間之?苟有明信,澗溪沼沚之毛,蘋蘩溫藻之菜,筐筥錡釜之器,潢污行潦之水,可薦于鬼神,可羞于王公,而況君子結二國之信。行之以禮,又焉用質?《風》有《采繁》、《采蘋》,《雅》有《行葦》、《泂酌》,昭忠信也。”
山澗溪流
在《左傳》中,“君子”說也就是代表左丘明的觀點,或者是當時社會的主流看法,将《采蘩》、《采蘋》看作是“昭忠信”之作,“昭忠信”也就是表明忠誠信實的意思。這是對《采蘋》最早的見諸史料的詩旨定義。《左傳》中的評論按其年代是東周早期,距離《采蘋》所做年代不是特别久遠,小編認為其中的關于“忠信”的“信”,評論是中肯的,後文中小編還會引用。
有一些對《詩經》的注解者根據《禮記·昏義》中的内容,認為《采蘋》是貴族之女出嫁前去宗廟祭祀祖先的詩,《毛詩序》認為此詩是:“古之将嫁女者,必先禮之于宗室,牲用魚,芼之以蘋藻。
籮
方玉潤《詩經原始》雲:“女将嫁而教之以告于其先也。”惟明代何楷《詩經世本古義》認為詩中所謂“季女”與《左傳·襄公二十八年》中的“季蘭”同為一人,均是指周武王元妃邑姜,此詩即是贊美邑姜之作。
小編認為以上種種說法是基于禮教為觀點,女子出嫁前在宗廟祭祀祖先,這是毫無疑問的,許多的文獻資料都有記述,但是把采辦祭品的勞動過程說成是貴族之女,就與詩意并不完全投合。也是不符合社會現實的,但是占統治階層的貴族是不會從事如此勞碌辛苦的工作的。這首詩描寫的是貴族家庭中的女子将要學習和掌握祭祀的基本禮儀的,熟知祭祀常識和祭祀流程,也對普通的勞動婦女為其采辦祭祀用品的勞動過程叙寫的一首詩(關于普通勞動婦女的勞動過程,小編在《山澗之中 人影綽綽 一問一答 辛苦勞作 詩經時代采蘩者的日常》一文中有詳細叙述,這裡就不再贅言叙寫了,将《采蘩》與《釆蘋》結合起來賞析。取其相同的勞動過程與情節,這樣理解詩意的話就非常順其自然了。
蘋
根據文獻可以知道,在古代,貴族之女出嫁前必須到宗廟去祭祀神靈與祖先,學習和掌握婚祭祀的有關禮儀。普通勞動婦女為其采辦祭品做一些繁複瑣碎的體力活,這首詩就是女子學習和掌握祭祀禮儀和熟知祭祀常識流程的一首詩。
詩意圖
小編詩意賞析:這首詩的章節結構與《采蘩》是極其相似的,問答形式非常具有特色。一問一答的這種詩歌形式,明顯地受了原始民歌的影響。
全詩三章,每章四句。首章“于以采蘋?南澗之濱。于以采藻?于彼行潦。”兩問兩答,點明了采摘浮萍、采摘水藻的地點,第二章“于以盛之?維筐及筥。于以湘之?維锜及釜。”還是兩問兩答,說明了盛放、烹煮浮萍和水藻的事情,第三章“于以奠之?宗室牖下。誰其屍之?有齊季女。”兩問兩答,點出祭地和主祭之人。這首詩的特别之處在于它的描寫手法,沒有疊字重章,也沒有比興的手法,隻是以一問一答的簡潔明了的方式,詳細地介紹了祭祀活動的準備工作以及女子學習基本禮儀的事情。
蘋
詩經時代,祭祀是非常重要的事情,整部《詩經》305篇,就有30首《頌》,其中21首《周頌》、4首《魯頌》、5首《商頌》,這些詩歌是商周時代祭祀時用的,祭祀是國之大事,在一個宗法社會裡,祭祀是有其存在的必要的,而且祭祀也包含着政治意義。所謂“國之大事,唯戎與祀”就是這個道理。
古代祭祀場面
整個祭祀的過程,場面是肅穆的,祭祀人是虔誠恭敬的,祭祀時的一切準備工作都要認真對待,祭祀的整個過程是需要很長的時間的。關于祭祀,《小雅·楚茨》的叙述最為詳細,如有描寫請神的句子“以妥已侑,以介景福”、有準備祭品的“濟濟跄跄,絜爾牛羊,以往烝嘗”、有祭品介紹的“執爨踖踖,為俎孔碩,或燔或炙”、有描寫祭祀時态度謹慎虔誠的“我孔煵矣,式禮莫愆”有祭祀儀式準備完備的“禮儀既備,鐘鼓既戒”、也有祭祀結束後人們吃祭品的描寫“樂具入奏,以綏後祿”的,也有酒飽飯後的“既醉既飽,小大稽首”等一些列的描寫。
錡
這些祭品實在是再普通不過了,在山澗溪流邊可以随便采摘到,但是祭祀禮儀的過程是繁複的,對禮儀的學習和掌握,也是詩中女子必須學會的生活常識。詩中的女子應該是有代表性的,代表了整個一個階層,古人也是非常看重祭祀活動的,由于他們的認知水平以及曆史局限,他們也更相信神靈和祖先庇佑的力量。他們相信通過虔誠的祭祀,神靈和他們的祖先一定會聽到他們虔誠的祈禱,在冥冥之中守護他們,甚至會給他們帶來福祉,祭祀活動蘊含着他們對美好生活的希望和對美好未來的寄托。所以祭祀前後的一切活動都顯得無比虔誠、恭敬,這樣再反過來看左丘明筆下記載的“君子”曰:“苟有明信,澗溪沼沚之毛,蘋蘩蕰藻之菜,筐筥錡釜之器,潢污行潦之水,可薦于鬼神,可羞于王公。而況君子結二國之信。行之以禮,又焉用質?《風》有《采繁》、《采蘋》,《雅》有《行葦》、《泂酌》,昭忠信也。”,其意就不言而喻了。
蘋
因此,詩人才會以問答的形式将祭品的采集、祭品的盛放、祭地的選擇安排、祭人的身份次序井然的一一說明,也反映了這次祭祀的莊嚴肅穆與虔誠之心,将繁複勞動過程娓娓道來。這樣寫也是為了讓女子熟悉祭祀的全部流程,這種寫法上的安排點明了主旨,就是祭祀禮儀的學習和掌握。
溪水
這首詩有其獨特的藝術魅力,主要表現在問答體的章法結構上,尤其是五個“于以”的運用,五問五答,簡明扼要。小編抛磚引玉,引用一下吳闿生在《詩意會通》中所用的評論評:“五用‘于以’字,有‘群山萬壑赴荊門’之勢。”
西安詩經裡
結語:
《釆蘋》布局緊湊,節奏明快,叙事如行雲流水般一氣呵成,而五個“于以”的排比寫作手法的運用,又讓詩意層層遞進,具體含義的微變讓行文連綿起伏。文末以“誰其屍之?有齊季女。”的問答巧妙收尾,讓人不得不對詩人高超的藝術表現力驚歎,這種“撥開雲霧”般的手法讓詩意綿亘,這種“烘雲托月”的感染力讓中心明朗而突出。《采蘩》對勞動場景的描寫在《詩經》中很多描寫勞動場景的詩篇中是具有特别意義的。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