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國慶,汕頭火了。
這座五百多萬人的城市迎來了超乎往常的熱鬧,多個旅遊景點車流人流擠成一片,遊客熙熙攘攘,摩肩接踵。網友調侃道:仿佛天南地北的人都來了汕頭。
汕頭,别稱鮀(tuó)城,她的底色是複雜又令人留戀的。這座城市人文曆史悠久,曆經百年風雨,沐浴三十多年的改革春風,造就了一批批獨特傳奇的風物。
聊到汕頭,很多人第一時間會想起牛肉丸、牛肉火鍋、生腌蝦等美食,畢竟它們早已遍布全國各地大街小巷,深深烙印在汕頭的名片上。但豬頭粽、達濠魚丸、獅頭鵝這些或許算不上“第一梯隊”的風味美食,又如潮陽剪紙、瓶内畫等非遺瑰寶,如果因為不夠“頂流”而錯過,那就太可惜了!今天我們就來淺聊一下,一些不那麼火爆卻讓人無法忘懷的風物寶貝。
01 鵝界的“勞斯萊斯”
澄海區位于汕頭市東北部,曆史源遠流長,美食風物更是撩人。
這裡有着聞名遐迩的特産——澄海獅頭鵝,其特點是體形大、頭大、眼綠蹼闊、肉質鮮嫩、經濟價值高,是世界稀有的優良大型鵝種,被譽為“世界鵝王”。
▶好看又好吃的獅頭鵝(圖片來源于汕頭市農業農村局網站)
在過去,獅頭鵝是隻有大戶人家才能吃得起的“神仙鵝肉”,随着國民經濟的提升,這大鵝早已走進了尋常百姓家。
用澄海獅頭鵝制作的澄海鹵水,是潮汕鹵水中比較有特色和代表性,具有入味足、色澤重、味清香偏鹹的特點。鵝肉肥甜油潤,咬下去層次分明;鵝掌膠質滿滿,嚼一嚼筋道可口;鵝翼皮韌肉香,一旦入口,就讓人欲罷不能。
想要展開尋鵝覓食之旅,日日香鵝肉飯店和蘇南勤記鹵鵝店可供選擇,前者是“大衆點評2022年必吃榜”的上榜餐廳,在近三個月的人氣推薦中,獅頭鵝榜上有名。而後者出品的鹵老獅頭鵝頭在第四屆粵港澳大灣區“粵菜師傅”技能大賽暨粵菜産業文化交流活動中,入選首批“粵菜名品”。
▶日日香鵝肉飯店的獅頭鵝(圖片來源于大衆點評網)
今年年初,“喊全球吃澄海獅頭鵝”2022汕頭澄海獅頭鵝文化節在澄海區開幕,上千萬海内外潮人和網友線上線下圍觀互動、樂當“鵝粉”,澄海獅頭鵝話題再起。
此外,獅頭鵝還入選了汕頭市2020年度“最受歡迎手信”,價格在六百元到上千元之間不等,是适合送禮的汕頭特産手信之一。有人稱之為鵝屆的“勞斯萊斯”,看來名不虛傳。
02 “豬頭粽”又脆又Q彈
既到澄海,當然也少不了嘗一嘗油而不膩的澄海豬頭粽。這是一道風味獨特的傳統名小吃,以精選豬肉鹵制、去油後壓制成型,濃香撲鼻,早期以竹殼竹葉包裹,故稱為粽。
制作豬頭粽的工藝并不是簡單且一蹴而就的,而是要經過雕肉(分割肉)、鹵制、粉料、炒料、成形等五道工序。不僅在制作工藝上,在選料上也是精益求精,豬頭粽必須選用新鮮豬後腿肉及部分首皮作原料,要瘦肥搭配适度,而後加進高粱酒、白糖、醬油、秘制五香粉等香料作調味品,然後填進模子裡成型,外加以比例适當的重物壓榨,擠出其中的豬油和水分。
經過精工配制而成的豬頭粽,黑乎乎的,賣相一般,切開後呈赤棕色間灰白點,表面油潤有光澤,直到一口咬下去,你才能品味到滋味之美妙——軟中帶韌,肉質不松也不黏,既韌又脆又略帶Q彈,入口不鹹不淡,甘饴香醇,觸動味蕾。
▶ 截圖自《尋味汕頭》,來源:汕頭文化館
說起豬頭粽,就不得不提“老山合”這個百年老品牌,其督制的豬頭粽以選料上乘,調味考究,制作精湛,風味特佳而著稱。電商時代,“老山合”将工藝複雜的豬頭粽制成即食品,發往千家萬戶,遠銷海内外。從昂貴的獅頭鵝到實惠的豬頭粽,澄海美食可謂豐儉由人,但美味卻不打折扣。
03 不是所有魚丸都叫“達濠”
從汕頭市區往外東南部進發,直至汕頭海灣南岸,就到了三面環海的濠江區。
來到這裡,就不得不提曆史悠久、風味獨特的濠江區傳統特産——達濠魚丸。在全國各地都容易覓得的魚丸,在濠江區有什麼特别的呢?
達濠魚丸制作工藝複雜而巧妙,制作過程中不停地搗打魚醬,使魚丸内産生氣孔,再經過魚漿和鹽水混合後,蛋白質發生凝固物理作用,不需添加任何食用化學添加劑,就能令魚丸香脆柔滑、入口彈牙。将魚丸下清湯或高湯煮開幾分鐘,簡單調味後即可享用,一口咬下,湯汁混着勁脆魚肉,屬于大海的鮮甜在嘴裡爆發,包你回味無窮。
濠江區的魚丸産業發達,大街小巷都有魚丸店,産品銷往世界各地。2018年達濠魚丸還成功申報成為濠江首個國家地理标志保護産品。據了解,蒂蒂香達濠魚丸店是濠江魚丸中的“戰鬥丸”,曾多次被推薦參加澳門、西安、廣州等地的美食展示,其中達濠魚丸被中國烹饪協會評為“中華名小吃”。另外,達濠李老二魚丸、晶華魚丸店,也是遠近聞名的老字号。
▶達濠魚丸(圖片來源于“潮汕李老二”官網)
除美食外,人文底蘊豐厚的的汕頭,自然也孕育出極具地域文化特色的各類風物,潮陽英歌、潮劇、蜈蚣舞、太安堂麒麟丸、汕頭抽紗、陶瓷微書……無一不是熠熠生輝的文化瑰寶。
04 剪紙有多“潮”
潮陽剪紙是廣東省汕頭市潮陽區的傳統民間藝術之一,與潮陽英歌舞、潮陽笛套音樂并稱為“潮陽民間藝術三瑰寶”。這一剪紙樣式多樣,從花鳥蟲魚、民間傳說、市井百姓等“接地氣”的題材,到吉祥喜慶、福祿壽誕、五谷豐登等祥瑞題材,無一不能表現。潮陽剪紙造型靈活,飽滿而不雜亂,刀法精巧細膩,甚至在特定的紋樣輪廓内有“花中套花”的布局,疏密有緻,巧奪天工。
1997年,潮陽被廣東省文化廳命名為“廣東省民族民間藝術(剪紙)之鄉”,2006年潮陽剪紙列入國家第一批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潮陽民間剪紙的主要傳承人有張佩龍、蔡名英、李婵仙等。如今,經民間藝人的代代傳承,潮陽剪紙逐步開拓了更多體現當代風貌的題材,煥發出新的活力。
▶剪紙作品《大美潮汕》魏惠君,來源:汕頭民間文化公衆号
05 瓶子也有大千世界
瓶内畫,顧名思義就是在玻璃瓶内壁上反手作畫,是一門融彙了中西文化的傳統民間藝術。瓶内畫與蘇州雙面繡、潮汕抽紗、廣州象牙球雕刻等被公認為最具有民族特色的手工藝品類,堪稱一絕。要作好瓶内畫,畫家首先要用一種用特制小筆,從小僅容豆的瓶口進入瓶内,用反手畫法,在透明的壺壁上繪以人物、禽獸、花卉以及書法等。瓶内畫的制作、技法和裝潢都有其獨到之處,南北派各具特色。
以汕頭為主要代表的南派,在制作上首先用磨砂石将壺内壁打磨成乳白色,之後才作畫,這樣畫面顯得更為清晰,頗具中國畫韻味。但如今,除了學習老前輩傳下來的技藝外,瓶内畫年輕一輩的傳承人也在不斷摸索創新,例如廣東省瓶内畫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産項目的代表性傳承人賴斯佳,将油畫、水彩及裝飾畫的表現手法融合到自己的瓶内畫創作中,使畫面層次更豐富,色彩更靓麗。
▶粵派瓶内畫作品《工夫茶》柯丹丹,來源:汕頭民間文化公衆号
今年5月,汕頭市公布了第七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産代表性項目名錄,據當時統計,列入省級以上非物質文化遺産代表性項目名錄的項目多達51項,而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代表性項目名錄的項目則達到14項。
汕頭人民的智慧與獨創力,造就了一批批光彩奪目的文化風物,傳統之美需要被更多人看到,下次爆火出圈的,會是它們嗎?
文 | 楊海梅
插畫 | 蔡展
出品單位 | 消費者報道×讀城記×時代數據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