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表雙标白玉欄,紅門下馬駐銀鞍。朝霞照耀青袍色,翠滴松楸碧殿寒。張循(明)
華表,獨特的标志性豐碑的魅力
這首詩朗朗上口,它描述的對象就是華表。那麼,華表的起源,表現形式,表達目的,處所作用及内蘊含義又是什麼呢?這篇文章帶諸君去認識一下,我國最為獨特的标志性豐碑的魅力。
明朝朱棣的長陵不同于漢朝劉邦的長陵。這裡要說的是朱棣的長陵。
一,耗時最長的明朝長陵陵園明長陵始建于永樂七年的五月八日。也就是1409年某吉日,風水大師點穴定位後,武安侯鄭亨祭告天地神明興工。明成祖于次年前往視察,進行現場指導調研。永樂十一年,巨大的玄宮築成。皇帝賜名為——長陵。永樂十四年,長陵裬恩啟建成宣德二年(1427),陵園殿宇大體工程建成。主體工程前後用了近十八年時間基本告成。正統年間(1436——1438)又陸續修建陵園的神道墓儀設施,嘉鲭年間,建立了神道大牌樓及陵内的龍趺碑亭。至此,長陵費時長達一百三十餘年,算得上曠日持久。
長陵的神道
二,神道墓儀的構成模式長陵的神道取法南京朱元璋孝陵規劃,也是步神道的前導建築和陵宮兩個大的部分的後塵。神道兩側布滿墓儀設施及石像生。陵宮部分又分為兩大部分。明朝陵園颠覆以往各朝代的覆鬥型制度,改為前方後圓的山陵格局。前方是指陵宮呈方形的地面建築設置,後圓是指地宮及地面覆土形成的寶山,呈饅頭型。寶城,是用磚垣把地面寶山圍起來,就叫寶城,寶城下面是玄宮,停放帝後棺椁的處所。(詳見本人作品《宋朝官員脖子上的方心曲領,為什麼變成了明朝的墓葬陵寝格局》一文)。
長陵神道的總長度長達七公裡。朱元璋孝陵神道為2.5公裡。從昌平城往北走,依次經過石牌坊、大紅門、長陵神宮聖德碑亭、石象生、龍鳳門、南五空橋……這些墓儀設施和橋涵建築,之後通達陵園的大門口。進入長陵的主體部位,”前方後圓”陵寝制度的地面建築——長陵神道龍鳳門。
三,簡說神道墓儀三大基礎儀表建築1,這裡面的壯麗而肅穆的建築應該先要說說大牌坊。
地點位于神道的最南方,又是進入神道的起點位置。
石牌坊,五間六柱十一樓格式
嘉靖十五年(1540)開始修建,形制為五間六柱十一樓格式。它是明世宗為代表明成祖的豐功偉績而建的大型仿木結構石牌坊。無論是誰,到此必須下車,改騎馬前往拜谒。這座牌坊的修建,完全是按照風水寶山堪輿學的理論而實施的。牌坊的中門門洞正對着天壽山的主峰,其左右兩側又有龍鳳二山襯托,構成絕佳風水姿态。清代梁道士有言:
天壽山勢疊層環抱,其第一垅東西龍砂欲連未連,坊建其中以連絡之。以青鳥家言,非直壯美也。《帝陵圖說》。
顯然,講風水去了,景色優美還在其次。帝王家,無有不對往生者不盡财力支撐的,一日不廢,必守先人陵墓。蓋可蔭庇後人之故罷。
2,石牌坊往北兩公裡半,就是大紅門。
也就是“紅門下馬駐銀鞍”的大紅門。這道門的作用,是分别生、死者及生者的高低貴賤的入口處。要不 就沒有這道門的作用了。
大紅門
大紅門離大牌坊隻有1.25公裡的距離。這道大門坐落于南面龍山和北面的虎山之間的一個高崗上。造型為單檐庑殿頂,黃琉璃瓦,下開三道券門。中間大門為帝後梓官、神禦物品、法器等神鬼用品的必經之地。左門為皇帝進禦之門,右門為大臣們進陵拜谒之門。這種制式為孝陵及明十三陵所共有,但在之前的秦漢唐宋是沒有的,清朝沿用明朝陵墓制式,有過之而其極之處。大紅門依據中國傳統的文化精妙的禮制,美輪美奂地融入了"居中而尊”以及"尚左"的禮法制度觀念。這三道門洞的設置,反映了中國古代帝王的尊嚴至高無上,陵區被視為神聖的禁地。老百姓是不能随便出入的。所以到了這裡,必須下馬,步入陵園。因此,在大紅門前伫立有一塊“下馬碑”。碑面刻字為:“官員人等至此下馬”八個大字。
所以,當朝的才子張循寫了這樣的詩句:
華表雙标白玉欄,紅門下馬駐銀鞍。
朝霞照耀青袍色,翠滴松楸碧殿寒。
從中看得出陵區的神聖威嚴,氣勢磅礴,天地融會的氣概。
3,大紅門以北大約一公裡的地方就是長陵神宮聖德碑了。
碑在碑亭之中。碑亭是一座歇山頂重檐之亭。
長陵神功聖德碑,碑高約8米。
碑亭平面圖為正方形,台基邊寬23米,亭高25米,四門各開一道大門。碑亭裡面伫立着白石雕刻成的長陵神功聖德碑。碑高約8米。碑頭雕刻有六條大蛟龍,尾交頭纏,龍頭朝下。碑體制度為曆代奉行的"龜趺螭首"形态。這是古代陵墓通用的菅造制式。碑體用這些龍龜等等吉祥物,顯然是自有其依據的。據說龍生九子,九個兒子沒修煉成真龍,就到處打工,揀自己的特長服務三界了。其中的螭虎,就喜歡文法,所以,給了它一給位置,把它附鳳在碑刻上。《菽園雜記》言之有禮“螭虎,其形似龍,性好文采,故立碑文上。”龍的九個兒子裡面的“霸下”,喜歡承重,所以,在碑座上就有了它發揮長處的用武之地。石龜就是它的像生。
這塊碑煌煌大度,中心部位篆刻“大明長陵神功聖德碑”,由朱高熾撰寫的碑文長達三千餘字,極盡歌功頌德之能事。碑文镌刻者乃是當朝大儒程南雲所作。其後乾隆皇帝禦制《哀明陵三十韻》以歎興亡聚散之悲。摘幾韻如茲:
绛節随金母,雲心捧玉童。更深人悄悄,晨會雨濛濛。
珠瑩光文履,花明隐繡栊。寶钗行彩鳳,羅帔掩丹虹。
言自瑤華浦,将朝碧帝宮。因遊李城北,偶向宋家東。
轉面流花雪,登床抱绮叢。鴛鴦交頸舞,翡翠合歡籠。
乾隆皇帝
風流皇帝,到底是遊龍在淵,輕描淡寫地就把人家的事迹淡化于風花雪月之中了。
四,“華表雙标白玉蘭”之非凡的華表在雄偉渾厚、氣韻非凡的神功聖德碑前後各有一對高大的白石華表。華表既是陵前的标志性建築,又是功德碑亭前後的石雕裝飾物。
由于碑亭呈正方形,四座華表也就呈正方形矗立。構成天地四方聚會于亭碑中心之像,與“天子居中”吻合。中國陰陽文化之博大精深,反應在墓葬文化之中,遠非後人所想象其中的奧妙。
華表之高,為10.81米。四座華表形制相同,基座呈八邊形須彌座。其上下環繞着美麗的雲龍圖案。華表柱,遠看是渾圓的,其實它是截面呈八角形的。因為,從底座往上 雕刻了許多的升龍和雲紋圖案,把棱角給模糊了,遠遠看去,就成了圓柱形了。
華表的主柱上部,穿有一塊雲狀石闆,叫雲闆。象征皇帝“兼聽則明”,如同人物的耳朵,預示“處高而聽卑”。在主柱的頂部,托出一尊雕圓盤。盤上有一昂首長嘶的神獸——蹲龍。
四尊華表上的蹲龍,朝向分為南北兩個不同的方向,兩兩相望。據推測,明朝的首都偏北,統治的主要地區在首都的南北方向,所以,華表上面的蹲龍的朝向,主要就是南北兩個方向。這在國家意識形态上有着非凡的意義。它的核心就是華夏正統觀念的另外一種表達方式。”望君出,望君歸“就是這麼來的。寄托了人們對國家意識的強烈觀念和對明君的盼望。由于華表是在陵園之内,這種華表又叫墓表。長陵中的四尊華表,都是墓表。象征着皇權當神聖不可侵犯。
漢家陵阙”的“陵阙”,就是陵園的阙門,安放在其他地方的,就叫華表了
李白有首詩詞,最早把華表叫“陵阙”,如下:
《憶秦娥》
箫聲咽,秦娥夢斷秦樓月。秦樓月,年年柳色,灞陵傷别。
樂遊原上清秋節,鹹陽古道音塵絕。音塵絕,西風殘照,漢家陵阙。
“漢家陵阙”的“陵阙”,就是陵園的阙門,皇帝陵園的外面的大門。延續到後來,在陵園内的“陵阙”變成柱子狀的墓表了。安放在其他地方的,就叫華表了。比如,首都天安門前的華表,就是真正意義上的華表了。
五,華表的遠古兄弟叫"诽謗木"相傳帝堯時期,在交通要道,都市街角處設置形似西方基督教使用的“十”字架一樣的木制架,供人們在上面書寫“谏言”,針砭時弊,提寫意見、要求和建議。以便于統治階級修改法律法規制度。後來,木制的“诽謗木”容易損壞,人們就更新為石頭制品。橫木變成橫石闆,木立柱變成石頭柱子。矗立在風霜雨雪中,曆盡千年也不壞。成了我們如今看到的亭亭玉立的華表之狀态。
華表的遠古兄弟叫"诽謗木"
秦漢時以王公貴族為代表的上層地主階級在宮殿、陵墓等大型建築物前,都做一些裝飾,以有代表性的建築形式出現,這也許就是“阙門”,它代表着貴族、王公及達官顯貴的“圖騰”标志!這種雕刻藝術又被稱之為“桓表”,桓表雕刻精美、富有深厚的文化内涵,散發出華夏曆久彌新的文化精神、氣質和神䪨。随着曆史的發展,人們開始用石柱雕刻制作“诽謗木”替代物,華貴而高聳入雲的桓表因此出現,成了華表這一獨特的形象。
華表擴大了運用範圍,矗立于宮殿、橋梁、陵墓及大型建築物前,材料多為漢白玉雕刻制作而成。 從上到下,柱子四周均有龍雲的圖案,石柱上雕刻成雙成對的蟠龍盤于柱子上,栩栩如生,似乎要沖天而去。
橫插的“诽謗木”被石質雲闆替代。上有一承露盤,蘊涵“天圓地方”,在天地之間設立一尊雕刻的蹲龍,稱之謂“朝天吼”或稱為“望天犼”。 因此渾厚一體的華表,又被美化為“擎天柱”。《西遊記》裡面的孫悟空,搬走了東海龍王的金箍棒,東海就傾斜了。兩者迥異,但内容一緻,有擎天之柱美稱的是華表。人們對于這個柱狀石雕,賦予了一種精神寄托與向往,也形成了一種精神文化的獨特的藝術魅力。同時也演變成了中國古代傳統的獨特的建築坐标。
獬豸
六,長陵神道由誰來保衛,不用擔心,有石像生秦漢唐宋以來,但凡帝王墓都具備長長的神道,神道之上必定有一大群石像生拱衛着陵墓的外部安全。長陵神道上的石像生有多少?
石獸有六種,依次為獅、獬豸、駱駝、象、麒麟、馬,每種兩對。相對排列與神道兩邊。
石人有三種,依次為将軍、品官、功臣。
這些高大的石像生,身高有4.3米,,幅度為1.6米,可謂龐然大物。
至此,石像生布局之北就是一座三門六柱的棂星門了。棂星門,在風水學看來,是靈魂之星覆蓋下的星像,借指天門。人死後靈魂上天,必然要經過這道門。這就反應出此門象征着王權,于帝陵的意義因此更加突出了。棂星門正額中間的頂上有寶珠火焰雕飾,因此它又有一個好聽的名字——火焰牌坊。民間吉祥的叫法為龍鳳門。
龍鳳門
穿過龍鳳門之後,經過五空橋,七空橋,北五空橋,就走完了到了長陵的七公裡長的神道,抵達長陵的陵宮了,那是一個非凡的世界。
本文資料來源于《曆代陵寝備考》、《帝陵圖說》、《圖說明朝帝王陵》。
本文圖片來自網絡,若侵權請知會删除。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